改革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強大動力。這是黨的十七大報告的一記強音。處在嶄新發展階段的重慶,要做好統籌城鄉試驗這篇大文章,就必須始終牽住改革這個“牛鼻子”。
統籌城鄉試驗是個龐大的系統工程,重慶試驗區的改革這個“牛鼻子”該怎么牽呢?
“小馬拉大車”的重慶。統籌城鄉試驗的改革首先要尋求重點突破。我們面臨大城市、大農村并存。二元結構矛盾突出的市情。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統籌城鄉試驗。牽改革這個“牛鼻子”,首先要在關鍵環節重點突破。
農民工問題就是統籌城鄉試驗的一道難關,也是重點突破最重要的切入點。改革,就要切實解決好這個龐大的“城鄉候鳥”群體的身份矛盾,做到壯有業(有就業崗位)、老有養(社會保障)、少有教(讓農村的孩子能享受與城市孩子一樣良好的教育)、居有房(有住房)。無論是通過退出宅基地使用權、土地承包經營權,換取住宅等相關的生存條件和利益,還是從戶籍制度入手,讓農民通過基本的福利保障等直接享受市民待遇,有想法、有路子,就值得先改先試。又譬如在農村土地流轉問題上,以公司、企業為龍頭,引導農民以土地經營權入股,促進農村土地成片轉移,或者吸納發達地區的經營者成為土地經營者,都是一些值得試驗的好做法。再譬如解決民生問題,在下大功夫繼續抓好就業、社會保障等工作的同時,還要解決好農民工子女“上學難”等等問題。這些“點”上的突破,無論是作為部門的“塊塊”,還是作為“條條”的區縣、鄉鎮,都要著手研究和解決本部門、本地區的主要矛盾,不要等千篇一律的“模式”,要根據自身工作的重心和矛盾的關鍵,選擇各個方面的突破——殺開一條“血路”,取得經驗并在“面”上推廣。
改革作為統籌城鄉試驗的動力。當然也需要系統推進。系統推進的要核在于,在統籌城鄉的體制、機制方面大膽創新。如果說局部的重點突破是以“破”為抓手。那么在體制、機制方面的創新,就是以“立”為軸心。
眼下,我們應當從改革農民工制度著手,這是統籌城鄉的一個基點,新型的農民工制度要立足農民工的相對穩定性和城鎮歸宿感,要充分考慮農民工的流動性特點。要通過推進戶籍制度、社會保障制度、土地流轉制度以及財政制度、金融制度等等的改革,破除制約、影響城鄉一體化的體制和機制障礙。譬如戶籍制度改革的著力點,就在于切斷戶籍背后的“利益臍帶”,剝離戶口的附加功能,改變城鎮戶口比農業戶口“值錢”的狀況;譬如社會保障制度,必須打破城鄉二元結構這個壁壘,兼顧“公平”與“效率”,把長期被排斥于基本保障之外的農民劃入保障范圍,推動城鄉社會保障制度有機銜接,消除城鄉分割、公民利益保障“不均”的現實困境;譬如土地流轉制度,就是要解決好農村土地使用權有效流轉的問題,為農村勞動力提供更多的非農就業機會,實現土地、勞動力的優化配置,以便更快、更好地推進城鎮化建設等等。
統籌城鄉試驗的“牛鼻子”怎么牽?一句話。就是重點突破加系統推進。這是大試驗、大改革的科學思維和方法。
改革,有一個核心的動力是始終不能動搖的,那就是改革的思維、改革的精神和改革創新的品質。產于秘魯森林的西紅柿,原來叫“狼桃”,艷麗,人疑有毒,觀賞而不敢吃。兩百年后有人冒險一試,發現可口且營養豐富,于是廣為傳播。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當今的改革要取得成效,我們就得勇于參加變革現實的實踐。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就得親口嘗一嘗,不管它酸甜苦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