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你上報的加工型辣椒項目通過國家審批了!”5月11日,在重慶市農業科學院,前來參加會議的蔬菜花卉研究所所長呂中華,被院長唐洪軍叫住。唐洪軍笑吟吟地將一份文件遞到她手中。呂中華用顫抖的雙手接過文件,激動地說:“選上了?真的選上了!”
“‘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農村動植物育種工程”——當看到審定報告上這清晰的字樣時,一股熱流驀地涌上她的心田。
這是收獲的喜悅。
在培育辣椒新品種的21年里,呂中華已說不清經歷了多少次這樣的喜悅。但每一次,她都會流下激動的淚水。在那或苦或甜的淚水里,飽含著她對辣椒的深沉愛戀,飽含著育種過程的枯燥和艱辛,飽含著歲月的洗禮……
一封農民來信,讓小女子確定人生目標
1986年,重慶農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專門研究辣椒的專家被調走了。面對僅有的20余份辣椒資料,所長心急如焚:讓誰來接手這份工作呢?
“讓我家中華干吧!”老員工呂繼林主動請纓。
呂家是園藝世家,呂繼林更是園藝科學方面的權威,也是組建重慶農科院的十大元勛之一。他舉薦的,正是自己的女兒呂中華。呂中華從小就對花花草草有著濃厚興趣,常常在爸爸工作的實驗地里一呆就是半天。1980年從重慶農技校畢業后,呂中華進入蔬菜花卉研究所,成為一名園藝工作者。1983年,她到西南農業大學(現西南大學)進修,系統地學習蔬菜育種知識。
“辣椒雜交品種的研究,在我們所基本上還是一片空白,中華會同意嗎?”所長有些擔心。
“這個……我來做工作。”呂繼林鄭重承諾。
當晚,在餐桌上,呂繼林說了這事。呂中華一驚,半口飯哽在喉中:“爸,這么大的事,你怎么不事先和我商量一下?”她說,“我只想做一名園藝師,并不想做那些枯燥的研究工作。”
呂繼林的口氣變得嚴肅起來:“中華呀,爸爸并不是一時頭腦發熱。正因為這項工作有難度,我才讓你去做。重慶是一個辣椒之鄉,你把這份工作做好了,讓農民得到實惠,他們會感謝你的!”
爸爸歷來說話都愛這樣“上綱上線”,呂中華無力拒絕,懵懵懂懂地答應了。
初到新崗位,呂中華每天查資料,看辣椒實驗地,就是理不出研究的頭緒,心中有些彷徨。
半個月后,一封農民來信,擺到她的辦公桌上。那是一個陽光燦爛的早晨,呂中華展開那張皺巴巴的信紙,讀著那些歪歪扭扭的文字:“我們村緊挨湖北,村民都很窮,除了種糧食,沒什么副業可搞。今年,湖北省的人種上了辣椒,那種辣椒叫‘早豐一號’,熟得早,產量高,他們賺了錢。我們也想種,可就是找不到種子,你們能給我們寄點種子嗎?”
農民渴望致富的心情是多么迫切啊。呂中華的心,生生地痛了起來。她知道,來信的地方屬于老少邊窮地區,一輩子在土里創食的農民,也許永遠都找不到一條致富的門路,可是現在,他們偶然間發現了一條種植辣椒致富的路子,卻又找不到種子。呂中華也知道,“早豐一號”是江蘇省農科院蔬菜研究所研制出的辣椒雜交品種,市面上早就供不應求了。重慶自古以來都是辣椒生產地、消費地,卻一直沒有自己的優良品種。呂中華感到非常遺憾。遺憾之余,她心中一股熱血直涌——我一定要培育出重慶的辣椒品種!
在這一瞬間,她確定了自己的人生目標。
呂中華拿起筆,給那位農民寫了回信:“我們所暫時沒有這種品種。你放心,我們會研究出自己的辣椒品種,到時,我親自給你寄去。”
育種是一項枯燥而艱辛的工作。選擇優良辣椒籽,測算基因、性狀,然后試種。待到開花后,再進行人工授粉……再觀察、比對,再試種……
“第一個雜交品種,整整試驗了6年。”說這話的時候,呂中華語調輕松,但那凝重的神情,卻分明飽含6年反復育種的艱辛。
1992年,呂中華和她的團隊培育出的“改良早豐”通過重慶農作物品種委員會審定——重慶第一個辣椒品種誕生了。
成功的喜悅浸泡著呂中華的身心。她迫不及待地給那位農民寄去種子。在信中,她自豪地寫道:“這是我們自己研究的辣椒種子,今后,我們還會研究更多的新品種!”
為了回報農民的厚愛,“辣妹子”要創全國品牌
自“改良早豐”推出后,呂中華經常率技術人員深入田間地頭,觀察辣椒在各種地理條件下的生長情況。
在萬盛,一位老大娘拉著呂中華的手,感激地說:“大妹子,你讓我們的日子有奔頭呀!”在涪陵,淳樸的鄉親們往呂中華的口袋里塞滿雞蛋、花生……那幾年,呂中華的足跡遍及永川、南川、萬州、涪陵、黔江等地,行程達數千公里,與成千上萬的農民建立起深厚的情誼。每到一地,農民們都親切地叫她“中華妹子”、“辣妹子”。
“我只是儆了一件我該做的事情,卻換來了這么真誠的情誼,我還做得不夠呀!”呂中華意識到,農民朋友的熱忱,既是肯定和感謝,更是希望和鞭策。
心與心的交流,讓呂中華清楚農民最需要什么。于是,她將自己研究的重點定位于適宜農民增收、能豐富重慶“菜籃子”的鮮吃型辣椒。
呂中華和她的團隊陸續推出“早豐”系列、“渝椒一號”至“渝椒四號”等鮮吃型辣椒雜交品種。重慶的每一個區縣,都有了最適合本地自然條件的辣椒品種。
重慶辣椒產業的迅速壯大,讓呂中華心中充滿豪邁。但一個壞消息,讓呂中華的心又痛了起來。
電話是辣椒種植大戶冉朝鵬打來的,他幾乎是帶著哭腔告訴呂中華:“我聯系了北京的農貿市場,裝了3車辣椒去賣,沒想到到北京后,全爛了!”
呂中華心中“咯噔”一下。痛心之余,她找到了癥結:以前只注意種植問題,忽略了辣椒的耐儲性。于是,她決定研究面向全國市場的重慶辣椒——“渝椒五號。
呂中華面臨著一系列需要攻克的難關:適應性、耐溫差、抗病蟲害、耐儲性等,缺一不可。
從1996年開始,呂中華率團隊搜集了全國各地1200余種辣椒樣品,通過反復測試,選擇出200余種樣品進行第一輪試種、雜交后,再進行遴選、試種、雜交……那幾年,呂中華和她的同事們,天天輪班,寸步不離地守在田里,時刻觀測辣椒的變異情況。1998年春節期間,所里放假了,呂中華堅持值守在實驗田邊。正月初六晚上,突然下起大雨,塑料大棚被大風吹垮了。呂中華冒雨去修復,可是扯住了東頭,又倒了西頭,沒有辦法,她打電話叫來了家人。爸媽、哥嫂、侄兒齊上陣,經過一個多小時奮戰,終于修好了大棚。望著如泥人一般的呂中華,嫂子說:“妹妹,你這是何苦呢?大棚爛了就爛了,上班后叫園林工人來修嘛。”呂中華氣喘吁吁地說:“辣椒苗被雨淋一晚上,我們觀測到的數據就會不準確……”79歲的呂繼林,向女兒伸出了大拇指,呂中華會意地笑了。
2002年,“渝椒五號”誕生了。呂中華躊躇滿志地向全國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遞交了申報材料。“渝椒五號”成為西南地區第一個通過全國審定的辣椒品種。
自己的追求與農民的需求融為一體,“辣椒媽媽”永不停步
重慶人愛吃火鍋,呂中華也不例外。那天,和一幫朋友吃完火鍋,準備離開時,呂中華隨口問老板:“你們每天消耗這么多辣椒,都是哪個區縣供應的?”老板隨口回答:“都從湖北進貨,顏色好,辣味重!”
這句話對呂中華來說,無異于當頭一棒。冷靜下來,呂中華進行了細致調研,她發現,重慶火鍋的辣椒原料,70%以上都是由外地供應的。
痛定思痛,好強的呂中華決心研究出適應火鍋需要的加工型辣椒。
呂中華剛這么想,就有人找上門來。2001年3月的一天,石柱縣農業局局長江紹成走進呂中華的辦公室。一進門,江紹成就握著呂中華的手,急切地說:“救救我們的辣椒產業吧!我們縣的辣椒,不是顏色淡,就是辣味不夠,耐儲性也不強,前途堪憂呀!”
呂中華當即隨江紹成前往石柱縣。經過調研,呂中華打定主意:研究一種集顏色艷、辣味重、耐儲運、抗蟲害等特性于一身的辣椒新品種,讓石柱辣椒打進如日中天的重慶火鍋業。
沒想到的是,一次又一次的試驗,呂中華全都失敗了。她把自己關在屋里,身心疲憊,人很快瘦了下去。
一直關注她科研進展的呂繼林,把女兒叫到家里吃飯,父女倆邊吃邊聊。呂繼林說:“你和你哥,一母所生,但性格卻大不相同,你好強,你哥沉穩。我已經82歲了,這輩子感到很滿足,因為你和你哥都在各自的崗位做出了成績。但是,我想,把你和你哥的所有優點都集中到一起,也未必能夠超過你們現在的成績,為什么一定要集所有優點于一身呢?”
一語驚醒夢中人。呂中華丟下飯碗,轉身就跑。
接下來,呂中華根據各種辣椒的不同性狀,揚長避短,培育各具特色的加工型辣椒。很快,辣味濃郁的“朝天椒148”和顏色艷麗的“艷椒二號”、“胭脂辣”、“辛紅”系列等,全都通過重慶市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的審定。
這些新型加工型辣椒,很快被石柱縣的種植大戶們接受,全縣辣椒產業迅猛發展。2006年,石柱縣政府隆重向她頒發科技合作獎。
呂中華把自己的追求與農民的需求融為一體,被椒農們親切地稱為“辣椒媽媽”。在農民獲得豐收的同時,呂中華也收獲了一串串像辣椒一樣火紅的榮譽:她先后成為重慶“十五”、“十一五”動植物良種創新工程重大專項首席專家;今年3月8日,被評為首屆重慶十大女杰:在市第三次黨代會上,光榮當選為黨的十七大代表
今年5月11日,重慶加工型辣椒研究項目被納入“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農村動植物育種工程,呂中華的信心更足了。雖然已年過五十,但呂中華清楚,她的腳步已停不下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