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重慶市檢察院第五分院通過調查問卷和個別訪談等形式,對在監獄服刑的65名原處級以上黨員領導干部的愿望進行了調查。這65名被調查對象,都曾是副處級以上黨員領導干部,他們都是因犯貪污、受賄、挪用公款、職務侵占等罪而入獄的。
幸福的人生,陽光下的人們各有各的理解,而從調查報告看,這65名原黨員領導干部對幸福的理解卻驚人的一致:藍天白云下的自由,兒女繞膝的親情,簡單平常的生活。
“人生最大的痛苦莫過于失
去人身自由”
“身陷牢籠,周圍是高墻電網,獄內的活動被限制在幾個點和規定的線路,天地都變成了方的……想干的事干不了,想見的人見不了,想去的地方去不了,人生最大的痛苦莫過于失去人身自由。”一個服刑人員的話,代表了所有服刑人員的心聲。
“活著出獄!”這是70歲的服刑人員熊某的最大愿望。熊某原是某區房管局長,因受賄被判刑10年,現在刑期還有8年。為實現“活著出獄”的目標,他每天堅持體育鍛煉,“依法服刑,早日與親人團聚,過完余生”。熊某填寫的問卷,墨色很濃,字字句句都寫得很用力。
市級某部門原副廳級干部吳某已經75歲,還有12年刑期,但他仍表示要“堅定不移地走立功減刑的道路”。
原中行某支行行長魏某的問卷格外醒目,三個愿望欄內都寫著相同內容:“努力減刑,早獲自由。”
憲法賦予并保護每個公民享有的最基本的人身自由,如今卻成了這些人日思夜想的最大愿望,讓人感慨不已。
“回家”
親情是平淡生活的養料。一些服刑人員表露出無盡的懺悔,認為自己使家人蒙羞辱。有的則盼望能早日回家,盡自己為人子(女)、為人夫(婦)、為人父(母)應盡的義務。所有的服刑人員都表達了他們對親情的強烈渴望:“祈禱兒女成才、父母安康、愛人平安。”
某區原副區長康某,博士學位,高級地質專家,一直是家中的驕傲。在調查中,一提到父母,康某就流眼淚:“我想給父母打電話,又害怕給父母打電話,因為父母一聽到我的聲音就哭得不行。”
工行主城某區支行原行長黃某,在調查表的三個愿望欄內都寫著簡單的兩個字:“回家。”
某縣原經貿委主任冉某的最大愿望是:“自己病情不要惡化,能夠再見到父母,在他們膝下盡孝。”
某區原財政局局長李某現在只求“兒子學有所成,家庭穩定,親人平安”。
某集團公司原副總經理譚某的愿望是“好好孝敬父母,好好報答家人的關愛,因為他們太辛酸,操了太多的心”。
某國有企業原董事長張某現年65歲,還有刑期,11年,他的愿望只是“能陪老伴過幾年晚年生活”。
他們過去都是有相當身份的人,大都有幸福的家庭,但他們可能并沒有珍惜。如今,牢獄生活終于使他們刻骨銘心地感受了平凡親情的珍貴。
“平安是福,平淡是真”
這65名被調查對象入獄前都曾身居要職,那時的他們,凡事總想“高人一等”,以致在燈紅酒綠中“失足”。現在,他們都表示:如果時光能夠倒流,寧愿選擇平平淡淡的生活。
擁有碩士學位的某國有企業原總經理丁某最想說的一句話是“持平常心,干平常事,做平常人”。
主城區某街道辦事處原負責人湯某深深地感受到“平安是福,平淡是真”。
某縣信用社原主任羅某今年已經55歲了,1993年10月因犯貪污罪被判無期徒刑,目前已服刑14年。他的愿望是“能為社會作點貢獻,教育子女建立一個和諧的家庭”。
一名檢察官說,這些曾經“大權在握”的人,對今后生活的愿望,都一致地表示想要平安、平淡、平凡,都渴望純樸的親情、愛情、友情。前后的強烈反差,確實令人警醒和深思。
世界上的很多事情都是這樣:簡單的道理,往往要經過慘痛的代價才會引起人們的警醒。一度“輝煌”的65名服刑人員,用失去自由的監獄生活甚至是與死神擦肩而過的人生代價,給了我們一個簡單而深刻的啟示——堅守平凡,才是一種合算的人生,才更能享受真情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