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15日清晨,朝霞還未散盡,北碚區靜觀鎮紫晶花木園里便熱鬧了起來。
蝴蝶蘭、郁金香競相斗艷,山茶花、廣玉蘭各顯風流。喬木林里,濃蔭蔽日;灌木叢中,繁花似錦;遮陽棚下,是扦插的木槿花和杜鵑。園中的美景,吸引了驅車而來的市民盡情游玩,商機吸引了慕名而來的花木經銷商……
這個占地66畝的花木園,已有5年歷史了。花木園的老板叫李隆英,家住渝中區兩路口,是某建筑公司職工。
一個地地道道的城市人,何以與農事扯上關系?
2002年3月,李隆英到家住北碚靜觀鎮的朋友家玩,第一次感受了聞名全國的“花木之鄉”的美景。踏著青青的草,嗅著醉人的花香,她簡直陶醉了。接下來的幾天里,李隆英在靜觀鎮“嗅”出了商機。
這些年,重慶城市建設快速發展,綠化用花需求量日益增大,市場行情看好;市民也越來越喜歡花木,花卉普遍走進了客廳、臥室、陽臺……
“不能只守著城市悠閑的生活,要大膽到農村承包荒山、荒地種花木!”
李隆英做“兩棲人”的想法油然而生。
2002年4月,李隆英接到靜觀鎮朋友的電話:“我把你承包土地種花木的想法和村支書說了,鎮上叫你過來一趟!”
“城里人到農村承包土地,鎮上將一路開綠燈,為你們提供一切方便。”鎮領導表態十分堅定。
讓李隆英始料不及的是,自己竟然是新“上山下鄉”享受政府“特殊服務”的第一批人。當時,關于城里人到農村租地的事有不同意見,有些人怕擔風險,主張不予辦理。而靜觀鎮領導班子卻有不同看法:城里人見多識廣,有技術,又有銷路,這是帶動靜觀花卉產業升級換代的好機會。
經過一番討論,靜觀鎮黨委、政府為城里人開出了系列優惠政策:每畝土地享受15元的種子化肥補貼;每畝地配套相應的基礎設施建設資金;創業初期相關稅費全免;優先享受農業開發、農業貸款的相關政策和資金扶持……
金鳳棲良枝,筑巢引鳳來。在當地政府幫助下,李隆英當即投資40多萬元,從靜觀鎮集真村農民手中租賃了66畝土地開始種植花卉、苗木。
經過5年打拼,如今,李隆英的花木園頗具規模,前來收購花卉、苗木的人絡繹不絕。問及她現在花木園的年收入,她淡淡一笑:“就幾十萬元!”
“農業開發的風險是客觀存在的,只有政府提供強有力的支撐,才能最大限度地化解風險。”談及自己創業成功的感覺時,她感慨地說。
令她欣慰的是,在她的幫助下,當地幾十位農民在拿租金的同時還在自己的土地上打起了工,近100戶農民的花木苗在地頭賣起了好價錢。當地農民感慨地說:“這些黃泥土以前種麥栽苕,一年下來一畝地也就賺個一兩百塊錢;李老板來了之后,這些土地成了‘一碗泥巴一碗金’了。”
5年過去了,李隆英的下一個“5年計劃”又要實施了,她表示要擴大種植規模,盡快建立紫晶花木產業協會,帶動當地更多的農民一起致富。目前,該協會已得到北碚區水利農機局重點幫扶,將在政策和資金上給予傾斜。
城鄉雙棲好歲月,城鄉互動齊致富。如今,一場新的“上山下鄉”運動掀起了,李隆英只是其中的一個代表。渝中區某國有企業下崗職工辛曉群、勝利路某園林綠化公司的冉平、儲奇門的羅大倫,渝北區的童卓禮……他們紛紛代表著個人、公司走進了靜觀鎮,走進了農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