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劃得來,農二哥還過回股東癮。憑土地入股,還能分紅,好啊!”今年7月11日,在涪陵區東江生豬養殖有限公司分紅現場,數著一疊疊嶄新的鈔票,48戶農民臉上露出了燦爛的笑容。
這是涪陵區云盤村創新土地流轉模式結出的碩果。
云盤村素以盛產生豬聞名涪陵。多年來,當地有句俗話:“養豬不賺錢,只是肥了一灣田。”為改變這個現狀,作為市級龍頭企業的重慶桂樓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跟云盤村聯姻,按照“公司+農戶”的路子,農民養豬,公司回收、加工、銷售。
桂樓公司先后建成年產1萬頭生豬的生豬養殖場10個。養殖場地由公司以租借方式從農民那里流轉土地,租金按每年每畝400公斤水稻折算為現金。
本來這是一個雙贏的模式,可經過幾年的磨合,公司和農民仍然是“兩張皮”。
“一年到頭,公司和農民糾葛不斷。一瓢水、一棵苗、一步路,農民都要找公司,最終只得出錢擺平。”想起當年那些頭疼事,公司經理劉曉毅直搖頭。
當然,公司對進場打工的農民也不滿意,劉曉毅舉例說:“農民沒有主人翁意識,該節約的不節約。譬如,該喂二兩飼料就夠了,可他偏要糟蹋更多的飼料。一年下來,一個豬場要浪費十幾萬元。”
怎么才能將二者有機地糅合到一塊呢?怎樣才能使農民與公司結成風險共擔、利益均沾的利益共同體?
就在此時,國家開發銀行重慶市分行行長吳德禮到涪陵區調研,他針對桂樓公司出現的這種尷尬情況一針見血地指出,責權利不分,啷個會是一條心呢?隨后,他提出了一個大膽的設想,把農民用“利益共同體”的思路組織起來,以農民的土地作價入股,按照《公司法》組建農民公司,形成“龍頭企業+公司”的新模式。
對于這一嶄新模式,桂樓公司董事長余明眼前一亮,但由于這方面的政策不明朗,風險很大,他有些猶豫。
2005年12月11日,吳德禮行長和市農業局王越局長再次到桂樓公司,經過一番仔細調研后,正式將桂樓公司確定為重慶市養殖業中“龍頭企業+公司”模式的第一個試點單位。
有了政府官員“扎起”,余明決定帶頭吃下這只“螃蟹”。
2006年3月,桂樓公司將云盤村的生豬養殖場剝離出來,改制為自主經營、獨立核算的獨立法人“東江生豬養殖有限公司”。按照規劃,東江公司工商注冊資本100萬元,其中桂樓公司以現金出資70萬元,占股70%;江東街道云盤村26戶農民以項目所用地23.235畝土地22年承包經營權按當地土地流轉租賃市場價折價入股,占股28.5%;另22戶農民以現金1.5萬元入股,占股1.5%。
面對這樣一個讓農民變股東的嶄新模式,農民們怕冒風險,不買這個賬。
為打消農民顧慮,最大限度將農民的風險降低,控股股東桂樓公司承諾:不用農戶的土地經營權為東江公司的經營和財務活動擔保;若東江公司按法定程序結算解散后,土地經營權無條件歸還原農戶。東江公司一年分兩次紅,并規定不論東江公司經營盈虧,農民股東分紅所得,土地入股不低于每畝400公斤稻谷,現金入股分紅不低于10%。東江公司股東以現金額(即不包括土地經營權入股)為限對公司承擔責任。
為了給入股的農民吃下定心丸,桂樓公司首次引進農業保險機制,給豬買保險。保險公司按每頭豬9元標準收取保費(其中,政府給每頭豬補貼8元),為每頭豬提供最高600元的保險。
有了“雙保險”,2006年2月20日,48戶農民主動與桂樓公司簽訂《土地經營權入股協議》,東江生豬養殖有限公司正式開張了。作為股東的部分農民受聘為東江公司的工人,務工領取薪酬。
隨著身份的變化,入股的48戶農民的態度也發生了一些變化。
“我們以前根本不管公司的事,它賺多賺少是他們的事,和自己沒關系。現在,公司的一舉一動,大家都非常關心。”入股農民袁光財說。
洪明會的土地入股后,仍在東江公司打工。成為股東后,她已經習慣每天睡覺前在自家窗前掃視一下整個公司,檢查場區內是否還有燈沒有關。
“現在,每個進公司打工的農民,都不再是單純的打工者,而是公司的主人了。沒有員工再‘亂劈柴’了。”劉曉毅經理高興地說。
土地流轉后,最終得實惠的還是農民。
“我家共有3.168畝地入股。2005年只領到租金1770元。改制后一年,我第一次分紅領到保底租金1770元,上個月我又領到第二次分紅6992元。”農民洪明會說。
在東江公司賬薄上,清楚地記著這樣一筆賬:從2006年5月到2007年5月,農民土地入股分紅6.355萬元,平均每畝土地收入2735元,比單純的土地出租400公斤稻谷(折合600元)高3.55倍,凈增2135元;農民現金入股分紅3345元,年回報率22.3%……
嘗到改革甜頭的桂樓公司,今年又出資426萬元,引導150戶農民以200畝土地入股,組建了6個“龍頭企業+公司”產業化經營模式的現代化生豬養殖公司。
主持人點評
土地是農民的命根子,可守著土地卻受窮一輩子,根本原因在于這個土地沒有“流動”起來。而一旦將土地入股,農民當上“地主”之后,一下子便“點土成金”,這便是土地流轉的魅力。除了牌坊村的“股田制”和云盤村的“龍頭企業+公司”的模式外,九龍坡區正在試點的“宅基地換住房、自留地換保障”也不失為一種好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