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城市與農村的一個巨大差異是:城市不僅是提供全部非農產品的生產基地,而且是非農產品和農產品的主要消費市場,農村則僅是農產品的生產基地和農用生產資料及農民生活消費品市場,二者在結構和價值總量上都有著巨大的差異。
造成這種差距的原因在于,城市和農村的產品只能單向流動,即城市可以到農村,而農村卻無法直接到城市。要減少這種差距,筆者認為應該由“單向”轉向“雙向”。
——讓農業成為工業的“第一車間”。以工業的理念謀劃農業,著眼于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用現代物質條件裝備農業,用現代科學技術改造農業,用現代產業體系提升農業,用現代經營方式推進農業,用現代發展理念引領農業,用新型農民發展農業,使農業成為工業的“第一車間”。比如,涪陵盛產辣椒,辣妹子集團成立后,建立了3萬畝優質種植基地,2萬多農民像工人一樣進行標準化生產,他們將產品交給企業后,由企業進行整體包裝、加工,最后經企業的銷售渠道將產品銷往城市。
——把龍頭企業放在農業產業化經營的核心位置來抓。立足特色農產品基地,壯大提升現有龍頭企業,全方位拉長產業鏈條,實現農產品的多層次轉化增值和由“賣原料”到“賣產品”、“賣品牌”的轉變。比如重慶知名佐料名牌“飯遭殃”,原是綦江縣一位普通農民用鮮海椒配制糟海椒制作的佐料。后經重新包裝,“飯遭殃”名聲大振,除了在重慶主城占穩腳跟,還遠銷國內外十多個城市。
——建立城鄉一體化的市場體系。從2005年起,商務部開始實施“萬村千鄉工程”,積極鼓勵城市連鎖企業,在鄉、村發展農家連鎖店。截至2006年底,這項工程已覆蓋全國63%的縣市。目前,全國各類農家店已經超過16萬家。對于我市來說,更應該抓住這一機遇,讓大型商貿超市下鄉。近幾年來,新世紀、重百、重客隆已經邁出了可喜的一步。從具體的操作來說,要健全城鄉一體化的市場體系,首先要培育市場主體,增強流通企業活力;其次要建立和改造農村消費品流通體系;第三要構建順暢的農產品流通體系;第四要完善農業生產資料流通體系。
(作者單位:重慶社會科學院城市發展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