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8日,是榮昌名特小吃進主城的第一天。在重慶市渝中區(qū)重客隆觀音巖店,數千名市民早早就在店門外排起了長龍,搶購榮昌白糕。
“哎呀,榮昌白糕味道真是不擺了,以前不方便,要找人捎帶,現在白糕進城了,我專程來給老伴稱兩斤?!庇逯袇^(qū)陳老太一邊排著隊一邊說。
“哎呀,甭提賣得有多火了。”在重客隆超市觀音巖店,榮昌白糕柜臺里的營業(yè)員興奮地說,“手臂都稱酸了!”
當天一扎賬,渝中區(qū)重客隆超市3家加盟店賣出了約1萬個白糕。
榮昌特小吃“登陸”主城,首先得益于市長王鴻舉幫忙“拉關系”。
今年4月12日,王鴻舉市長到榮昌調研?!皹s昌的白糕、黃涼粉、鹵白鵝很有名,縣里早就想將這些美食做到主城去?!痹摽h負責人向市長匯報,“但由于進入主城超市門檻高,入場費、場地費、生產車間等費用大,遲遲未能如愿。”“榮昌小吃很有特色嘛。我來幫你們牽線搭橋,把黃涼粉、鹵白鵝等名特小吃推到主城去!”王鴻舉當場拍板。
市長幫忙“拉關系”,榮昌名特小吃加快了進入主城的步伐,為了這一天,榮昌人等了很久。
“鹵鵝鹵鵝,盯一眼走不脫?!边@句與榮昌名小吃“鹵白鵝”有關的順口溜,在榮昌縣可謂老少皆知。據不完全統(tǒng)計,榮昌縣城區(qū)各大街小巷的鹵鵝攤在500個以上,各鎮(zhèn)和農村鹵鵝攤也有500多個。
榮昌人一年要吃掉100多萬只鹵白鵝,但榮昌鹵鵝卻“飛”不出榮昌,只能停留在榮昌人的餐桌上。
“榮昌名特小吃全是以個體分散經營,捏不到一塊,缺乏企業(yè)支撐,只能小打小鬧,這是導致百年美食不能走出榮昌的重要原因?!睒s昌縣商委主任李長剛道出了其中原由。
早在1999年,榮昌縣商委就多次動員鹵白鵝、黃涼粉、榮昌白糕等名特小吃業(yè)主到重慶開店,但響應者寥寥?!耙煌朦S涼粉只能賣三塊錢,租一個攤位的費用卻要占去利潤的三分之一,一個小生意,出不起這么高的費用?!薄袄钍宵S涼粉”老板李澤菊的說法代表了絕大多數經營業(yè)主的想法。
這期間,縣內有關部門也曾將鹵白鵝、黃涼粉、白糕等的深加工作為一個招商項目向縣內外客商推薦,但終因沒有業(yè)主,項目只好“待嫁閨中”。
榮昌名特小吃,何時香飄巴渝?一時成為榮昌人解不開的難題。
王鴻舉市長答應為榮昌名特小吃“吆喝”后,再一次燃起了榮昌小吃進主城的希望,同時,組建食品企業(yè)等系列改革也緊鑼密鼓地進行著。
7月20日,渝中區(qū)工商局負責人帶領重客隆、新世紀等大型超市負責人來到榮昌,考察白糕、鹵白鵝、黃涼粉等特色名小吃?!跋茸鰷p法,再做加法,讓一兩個名小吃先行進入主城超市,然后再陸續(xù)全部進入。”當天,渝中區(qū)和榮昌縣達成共識。
7月25日,榮昌縣委常委、副縣長郭汝德,帶領白糕、鹵白鵝、黃涼粉等名小吃經營戶及工商、商委等有關部門負責人到渝中區(qū),就榮昌特色名小吃進主城進行對接,雙方再次達成一致:凡是進入渝中區(qū)超市的,超市均按照最優(yōu)惠的準入條件、最優(yōu)惠的交易辦法、最優(yōu)惠的結算方案進行,以達到交易雙方互惠互利的目的。
“這也是促進城鄉(xiāng)統(tǒng)籌發(fā)展的一項舉措。”渝中區(qū)有關負責人稱,“榮昌有著豐富的特色小吃及加工優(yōu)勢,而主城有旺盛的消費市場,在統(tǒng)籌城鄉(xiāng)發(fā)展中,合作潛力巨大,有助于雙方實現共贏?!?/p>
為保證市民能吃上新鮮正宗的白糕,每天早上6點鐘,保鮮車準時從榮昌出發(fā),一個多小時后,白糕便“登陸”主城。與此同時,榮昌縣引入民間資本,新組建了三和儒香有限公司,全面負責搭建營銷渠道,整合小吃業(yè)主,實現統(tǒng)一生產、統(tǒng)一銷售。
據悉,三和儒香有限公司將采取“個體業(yè)主+公司+超市(或餐飲公司)”的經營模式,讓榮昌小吃“抱團”進城,并在重慶尋找加工場所,實現名特小吃的就地生產、就地銷售。
李長剛充滿信心地說:“繼白糕之后,黃涼粉、鹵白鵝等名特小吃,也即將在今秋十月走進渝中區(qū)的新世紀、重百等超市,讓市民們一飽口福?!?/p>
主持人點評
“一流產品出國,二流產品進城,假冒偽劣產品到農村”,這是前幾年活生生的現實寫照。由于沒有建立起城鄉(xiāng)一體化的銷售體制,產品流只能是農村—城市、城市—城市,而城市—農村的通道不暢通,農村人享受不到價廉物美的產品,假冒偽劣乘虛而入。如今,消除城鄉(xiāng)之間的體制障礙后,重客隆等大型超市下了鄉(xiāng),榮昌白糕等地方特色小吃也順勢進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