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長琰(口述) 陳達平(采寫)
我叫侯長琰,今年51歲,建平鄉文化專干,2005年1月起兼任巫峽鎮跳石村黨支部書記。
跳石是個移民村,移民如何安穩,如何逐步致富,最傷腦筋,我在這方面采取了不少辦法收到了一些成效,兩年多來沒有一個移民到縣里上訪,村民逐漸走上致富路。現在回過頭總結任村支書這兩年來的各項工作,我自認為最成功的做法是靠“三字經”念活了跳石村。
先說念好一個“管”字:無人管,人變“鬼”;管好了,“鬼”變人。
我剛到跳石的時候,很多人信迷信,全村3個組205戶688人,講迷信的“端公馬腳”就有20多人。當時,村干部連會都不敢開,一開會群眾就圍在一起聽“行善”那一套,如果有一個人“吹耳邊風”說某某干部有問題,馬上就會有一大群“行善”者不分青紅皂白把你先告了再說。
跳石亂成了一鍋粥。
究其原因,在于支部軟弱,管理乏力。要改變這種狀況,必須從“根”抓起。支部發展了4名預備黨員,為村黨組織增添新鮮血液。同時召集9個黨員和村社干部開會,講明沒有人管,人可以變成“鬼”,管理到位了,“鬼”也可以變成人的道理。而且,要管就得管好,管出成效來。隨后,我們采取了有組長、黨員、村民代表、村支兩委成員聯手參與的掛鉤式管理,對農戶進行心貼心、手把手、戶對戶的管理和幫扶,年底開展檢查評比,搞得好的發一副對聯、2.5公斤白糖,獎勤罰懶。
最典型的是“酒麻木”曹先軍,在大橋下面住,喝兩口酒就跑到縣里鬧事。村委會成員向天清把他列為管扶對象后,耐心給他做工作,讓他放棄了整天鬧事的念頭。55歲的“馬腳”龔克根,在黨員的管扶下拋棄“跳神”騙人的把戲,干起了畜禽防疫工作,日子越過越好。現在的跳石,可以說戴起眼鏡找不到一個“馬腳”,風氣有了根本性轉變,大家都把心思放在發家致富上。
再說念好一個“情”字:該感情用事的時候心比火熱,不該感情用事的時候心比鐵硬。
工作工作,靠人去做。基層工作沒有別的竅門,如果說技巧,那就是該講感情的時候要講感情。
村里年輕人大多數出門打工去了,哪家“老”(指人去世)了人抬都抬不出去,一度搞得在外面的年輕人不安心、留守的老年人也煩心。我們在2005年下半年成立了紅白喜事理事會,村干部都是常任理事,不管哪家大事小事都站出來召集,事情辦了難題解了,大伙兒皆大歡喜。
去年,我們通過縣殘聯和扶貧辦幫扶,先是將跛腳的黃國生異地移民從茅草棚搬進水泥板屋,緊接著又將一年之中死兒又死女,生活絕望的特困戶陳紹生從山上搬下來,住我的屋種我的地。搬家那天,我帶領一班人敲鑼打鼓給他送匾,匾上寫的“跳石人民熱烈祝賀異地移民喜遷新居。”不少人評價這事很積德,辦得很有人情味。
今年春節,我們給全村的貧困戶、老人和殘疾家庭送關愛,每戶100元錢、2.5公斤白糖加一副對聯。
慢慢地,大家都說我是一個重感情的人,有什么事也都愿意給我講。
但是,不該感情用事的時候我的心有點“硬”,村上研究農村低保對象時,我有事沒有參加研究。上級下達的控制計劃是46戶112人,由于指標有限,有人相當眼饞。事后我發現村主任的哥哥曹某某、婦女主任沈某某也被列入低保之冊,他們有吃有穿不貧不困,如果享受低保明顯有失公允。對少數人講了感情就是對多數人不講感情,講明道理后,我毫不留情地將這兩家“刷”了下來,換上殘疾人黃國生和以往的“馬腳”陳少軍。陳少軍非常感激,逢人就說,求觀音菩薩不中用,還是只有共產黨幫得了我們。
最后說念好一個“干”字:當基層干部要能說還要會干,會帶領大伙兒干,不能光吃“干飯”。
農村有句口頭禪,說“騾子會說是寡白嘴”。老百姓不光看你怎么說,更加看重你怎么干。
我橫下心,就是砸鍋賣鐵也一定要給跳石的老百姓辦幾件扎實事,以造福于民、取信于民,真正讓移民安得穩,并逐步能致富。
上任后,我逐組逐戶走訪摸排,了解到村民當時最著急的是下河(走水路)不方便,最盼望得到解決的是修通移民外遷后被拆遷工程堵塞、毀掉,給行人帶來不便的人行便道。集體沒有一分錢,這些便道要修通,不能等不能“挨”,怎么辦?活人不能被尿憋死,我跑到信用社,以私人的名義貸了5000元錢,把便道修復了,短時間讓后靠移民看到了村干部敢干事、肯干事也干得好事的姿態,同時他們也看到了緊跟黨支部共同奔富路的希望。
跳石村原來不通公路,旱路不通光走水路,村民致富受到制約。2005年8月13日,村里召開村民大會研究,提出苦戰400天修通出境路,老百姓熱情高漲,投工投勞,第2天就上工32個。公路要經過小地名叫“寨灣”的4公里長一段懸崖,還要穿越海拔1200米的天登包山腳,工程量不小。去年“五一”期間,修公路用的雷管、炸藥、導火索沒有了也沒錢買了。我一邊向縣扶貧辦求援,一邊組織募捐。我首先替在外地工作的姊妹捐資1萬元,帶動干部群眾踴躍參與,收到捐款3萬多元,度過了三材物資緊缺難關。我在捐資現場收到小學4年級學生曹莉寫給我的信。她在信中說,去年天旱,她家吃了幾個月牛蹄窩里的水,爸爸媽媽光扯皮……要求解決全村吃水問題。當時,我內心十分慚愧。我對大家說:“我愧對百姓,連學生能考慮到的問題我卻沒有考慮到。請放心,路修通以后,我們一定為大家安上自來水。”
去年7月,幾乎每天的溫度都在40度以上,修路沒停一天。有時我膽結石病發作不能參加勞動,就拄著拐杖堅持到工地給大家鼓勁、加油……縣扶貧辦領導看見我們修路的情形很感動,不但表態給8萬元的三材物資修路,還承諾資助安自來水。
去年9月16日,14公里的出村公路正式通車,緊接著,7000多米管道又從村外的流水溝引來了自來水。今年4月27日開閘放水,曹莉放學回家邊擰開水龍頭洗手邊說,爸爸媽媽這下你們不得為吃水扯皮生氣了哈,逗得一院壩的人哈哈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