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轉變機關黨員干部作風,密切黨群干群關系入手,創新城鄉“共建共享促和諧”黨建新載體。今年4月,縣鄉班子換屆調整到位后,忠縣縣委針對部分農村地區存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通過機關黨員扎扎實實為群眾濟困、解難和幫群眾致富,演繹出城鄉統籌發展的“黨群和諧曲”。
前奏曲:結對交親——濟萬家困
[背景:在農村一些地區,貧困戶、留守老人和留守兒童,往往成了“被遺忘的人群”:平常很少有親情的溫馨,遇到天災人禍得不到及時的關愛……這些人長期“關門閉戶”,他們是那么的無助……]
“今天我們認個親,就是一家人了!”7月26日,忠縣環保局黨組書記、局長徐其平走進東溪鎮翠屏村五組貧困戶譚傳福的家,掛上了“結對交親”的門牌。臨走時,徐其平留下了200元“見面禮”和自己的手機號碼。
今年6月28日,忠縣縣委啟動“百千萬”(百個黨組織選派千名黨員服務萬名群眾)活動,發動機關黨員干部與群眾結對交親,扶貧濟困。
8月8日,譚家房屋遭暴雨襲擊,搖搖欲墜。譚傳福抱著試試看的心理托人給徐其平打了個電話。讓老譚沒想到的是,第二天,徐其平就帶著職工捐贈的1000元錢趕到他家,幫他整修房屋。
黨員干部沒進村是生人,入了戶成熟人,解決困難是恩人,結了對子成一家人。像徐其平這樣為群眾濟困的事,在忠縣還有很多。
“干爸,您放心,我一定好好讀書。”秋季開學了,復興鎮西流村九組12歲的留守兒童熊金蓮,接過城里的“干爸”送來的學習用具,心里特別高興。
熊金蓮的父母在云南打工,家里只有她和年邁的奶奶。7月9日,縣史志辦副主任田中走進熊金蓮家,認了這個“干女”。之后,田中利用休息時間,3次前去看望她,給她輔導作業,送去漂亮的書包和文具盒,還把她接到城里與自己的女兒一起過周末。
在忠縣,參加結對交親的黨員,每人都有一本被稱為“親情日記”的《黨員群眾結對交親工作日志》。走了多少次“親戚”,幫助解決了哪些困難,搜集到了哪些民意,都要記在“親情日記”上。“親情日記”還要接受被結對群眾簽字認可,并根據群眾的滿意度評選“黨員群眾結對交親示范戶”,納入黨員所在單位年度黨建考核。
“周問候、月探望”,多引一條路,多進一次門,多干一份活,多談一次心,多獻一份情……無數顆愛心化成縷縷陽光、匯成股股甘泉,滋潤著困難群眾的心田,讓群眾感受黨的溫暖,共享和諧的陽光。忠縣縣委常委、組織部長趙燕說:“目前,全縣已有6582名黨員與19891名貧困群眾結對交親,黨員幫助群眾解決生活困難560多件(次),送去慰問品8200多件,慰問金7.2萬元,資助貧困學生1200多人?!?/p>
忠縣的“百千萬”活動僅僅是首“前奏曲”,由此發端,“黨群和諧”又向更寬的領域拓展。
進行曲:流動政務——解萬家難
[背景:“找政府辦事,面對復雜的程序,老百姓往往無所適從。”忠縣縣長劉貴忠認為,“只有將政府的工作職能‘背’到田間地頭、村頭院落,才能消除群眾的奔波之苦?!庇谑牵筛骷夵h組織成立的流動政務服務隊相繼開赴農村。]
“各位鄉親,鄉政府流動政務服務隊來了!凡需辦事的村民,請到一組點卯灣大院子集中辦理?!?月30日上午9時,涂井鄉龍林村一組熱鬧起來,支部書記龍克軍扯開嗓門,用高音喇叭通知村民。
“老龍,你家的建房手續批下來了?!备编l長羅華將一份辦理完畢的建房手續,交給了三組年逾七旬的村民龍宗凡。
流動政務進村,不僅解決了群眾辦事難的問題,還在“流動”中深入了解到群眾的疾苦。
在汝溪鎮團堡村毛家壩,一條120米寬的河溝,給南北兩岸1萬多名群眾出行帶來極大不便,群眾熱切盼望修一座便橋。
7月30日,縣交委黨組流動政務服務隊來到了毛家壩。
聽說來人就是抓交通的,群眾敞開了話匣子:“這條河害死人哦,已經淹死兩個學生了!”“有好些病號因不能及時送到對岸的醫院救治而死亡!”……
“這條河把大家害苦了!”交委黨組書記、局長葉世玖當即決定,解決20萬元修橋費用,并鄭重承諾,“春節前一定讓大家從橋上過!”目前,橋梁設計工作已全面展開。
“把方便留給群眾,讓群眾不再叫苦”成為忠縣各級黨組織的心聲?!把不貙徟M”把審批員送到村組,“全程代理站”把辦事員送到農村,“群眾說事室”把信訪員送到家門口,“巡回審判庭”把審判員送到院落,“科技特派員”把技術員送到田間……全縣560多個形式多樣的黨員流動政務服務隊活躍鄉村,形成了“群眾動嘴、黨員跑腿”的便民服務機制,為群眾辦理審批事項520多件,幫助群眾辦事1044件,辦證321個,處理群眾反映問題820多個,為群眾節約車船費2萬余元。
協奏曲:發展產業——幫萬家富
[背景:一邊是風云變幻的市場,一邊是信息捕捉能力差、經營銷售與市場連接不緊密、以家庭為生產經營單位的農民?!耙艳r民聯合起來,轉變生產經營方式,促進產業發展?!敝铱h縣委以城鄉黨組織“共建聯建”活動為抓手,100個城鎮機關黨組織與100個村級黨組織結對,共同謀劃、探索新農村建設新模式。]
“要不是‘黨員聯合指導組’來指導,我們這個農民公司就要解散了。”重慶市偉豪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盛國華十分感激地說。
新立鎮華福村175戶農民,為橙汁加工廠種植了374畝優質柑橘。去年11月18日,全村農戶將1.4萬株柑橘樹的50年經營權和土地使用權折價入股,組建了這家農民公司,專門生產、經營柑橘。
“農民對公司寄予了很高期望,但柑橘豐產需要8年。”盛國華說。今年5月,入股農戶見不到錢,心里發慌,有的甚至提出要解散公司。
這時,縣果業局、三峽建設集團和新立鎮的“黨員聯合指導組”來了。
經過“會診”,指導組開出了一劑藥方:穩定主業,發展副業,以短養長。
在指導組幫助下,公司籌措8萬元,引進兔種200只,辦起了肉兔養殖場。隨后,指導組為公司提供了60畝紫花苜蓿種子,在柑橘行間套種,收割后加工為兔飼料,使飼料成本降低了40%。
先期出欄的1000多只肉兔,除去成本,賺了1.5萬元。即將出欄的2000多只肉兔也全部被訂購。
收獲“第一桶金”后,指導組又建議公司利用閑置堰塘養魚。之后,公司在10多畝水面的兩個堰塘,投放了1.5萬尾良種魚苗。盛國華算了算:“今年干下來,可凈賺7.5萬元。明年柑橘園將進入盛產期,按最低保護價收購,除去成本,每畝可凈賺400元;2010年達到豐產期后,畝產將達3000公斤,每畝可凈賺2000元,374畝柑橘園每年盈利可穩定在75萬元左右?!?/p>
偉豪公司的成功,促進了忠縣農民公司的發展。在縣種子公司黨支部指導下,拔山鎮古塘村359戶農戶將1000多畝土地經營權作價入股,聯合組建了重慶火爐種子生產有限公司,專門生產、經營雜交水稻、玉米種子??h經委黨組、縣甘薯辦黨支部聯合重慶天運生物液體燃料有限責任公司,幫助新生鎮果梁村140多個農戶組建了重慶市高云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專門生產、經營甘薯……
把黨支部建在產業鏈上,把黨小組建在致富項目上,把黨員示范在創業崗位上。在忠縣,100個城鎮機關和企業黨組織與100個村級黨組織結對共建、聯建,圍繞產業發展組建新的黨組織,共同謀劃發展思路。
城鄉黨組織攜手,深入開展政策宣傳、觀念引導、技術支持、項目支撐和市場服務,把一家一戶的小生產聯合起來,助推了忠縣特色農業快速健康發展。目前,全縣已通過多種模式流轉耕地19萬畝,使柑橘、紅豆杉、撐綠竹、甘薯等特色農業實現了企業化運作、規?;N植、產業化經營,涉及農民20多萬人。
忠縣縣委書記杜和平說:“統籌城鄉發展,關鍵在黨,關鍵在人。城鄉‘共建共享促和諧’黨建新載體將長期堅持下去,讓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帶領廣大群眾共同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