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反腐工作取得巨大成效,但仍有一些官員變著花樣挑戰法律、黨紀。他們并不赤裸裸地收受行賄人的鈔票,而是更看重受賄的“文化含量”和“文化品位”——花樣不斷翻新的“優雅式腐敗”,已到了無孔不入的地步。
“優雅式腐敗”現象種種
藝術品收藏。作為一種“雅好”,字畫和古玩等藝術品收藏總會得到一些干部的“追捧”。浙江省海寧市原市長馬繼國就不時約上一個老板去“淘寶”,看中的字畫、古玩,就讓老板為他埋單。河南省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王有杰為早日把“出事”的兒子“撈出”,竟3次向詐騙犯胡某送去原本收藏在家中的186幅字畫等。
考察。據《學習時報》報道,每年各級政府和公共機構公費出國“考察”的財政支出為3000億元,相當于年度國防預算費用。而國內各種“考察”總費用也在2000億元到3000億元之間。原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物價局干部王雅萍受蕭山技校邀請,攜夫兩次出國旅游,技校開支4萬余元。技校邀請王的真正動機是技校準備提高收費標準,需要物價局的批文。蕭山區人民法院以受賄罪判處王雅萍有期徒刑3年,緩刑5年。王也因此成為我國以旅游形式受賄被判刑的第一人。
高雅運動。高爾夫球被稱作“紳士運動”,除了因其舉止高雅,更因為價格昂貴,不是一般人能消費得起的。一個俱樂部會員資格動輒上十萬元,就是球桿、球衣等用具,對工薪階層來說都價格不菲。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醫療器械司原司長郝和平就是高爾夫球的愛好者。他接受企業賄賂的高爾夫俱樂部會籍卡、會員卡有3個,折合人民幣50萬元。
公費進修。據組織人事部門統計顯示,現任在職的政府官員的學歷層次和6年前工改時相比,僅本科以上學歷就翻了一番多,其中絕大多數都是近幾年“讀”出來的。不少官員的學歷都是從大專到本科,甚至到研究生,而大多數“讀書”都由公款埋單。他們真正關心的不是學到了什么,而是“誰出題”,能不能“搞定”。
出書。如今官員也戀上出書了,有自個兒結集出版的、掛名主編的、合作編著的,也有某文獲獎后入選叢書或大全的,只要能名利雙收的都行。江蘇省京滬高速公司原董事長、總經理、黨委書記王文錦,喜歡舞文弄墨,在報刊上發表了不少文章,他精選出自己文章中的“錦言佳句”,匯編成書,讓員工人手一冊,學習背誦,被稱為“語錄董事長”。在陣陣背誦聲中,花花綠綠的鈔票往王文錦口袋里集中。
“優雅式腐敗”大行其道的原因
產生“優雅式腐敗”的動機和原因是什么?
反腐高壓態勢下的新花樣。近年來,我國反腐倡廉工作取得了巨大成效,嚴懲了一批貪官污吏,探索了反貪的規律,建立了法律法規,健全了反腐倡廉的網絡機制,始終高舉反腐利劍,保持高壓態勢,一些貪官只能變著花樣去打“擦邊球”,明目張膽的明貪不敢了,就轉向“優雅式”的暗貪。這充分說明,我國的反腐工作有成績,但仍任重道遠。
“優雅式腐敗”比收受現金更“安全”。“優雅式腐敗”中的贓物一般都難以折算成現金,例如“古玩”,大多數能保值、升值,很難把握。而個人出書是個人文章結集出版,向下推銷,下屬雖有苦也難言,誰也不會為幾個錢去惹“爺”。
通過“優雅”躋身“上流社會”。對于一些“官本位”思想濃烈者,他們自視為“權力新貴”,簡單的金錢美色已不能滿足他們的需要,他們更希望通過提高消費檔次,躋身“上流社會”,洗去泥土氣息。因此,他們就改變赤裸裸收受錢物的方式,看重受賄的“含金量”,追捧“雅腐”,裝扮成“風雅道士”。
高門檻具有很強的隱蔽性。能進入頂級俱樂部的人非富即貴,普通百姓想走近看一眼都難。所以高門檻的娛樂腐敗隱蔽性很強,抗偵手段也很現代,甚至有的早已買通了相關部門的人員,充當其保護傘,普通司法人員根本插不上手。取證難,就為腐敗分子提供了狡辯和欺騙的條件。
官員“私生活”是反腐“真空區”。很多人都覺得娛樂等屬于個人私生活,在辦案過程中,這類問題常常被忽視。多數腐敗官員是因為有了經濟問題才暴露作風問題、生活問題,很少有人僅僅因為作風問題、奢侈問題或吃喝問題就被嚴厲追查,進而牽出經濟問題。
現行法律法規不夠完善。反腐敗案件的處理,一般只會出現與定罪量刑等核心問題相關的事實認定內容,而對與腐敗相關的高消費等,并沒有相應的制約和定罪量刑。因此,我們在查處“優雅式腐敗”時往往束手無策,無法對腐敗分子起到威懾作用。
懲治“優雅式腐敗”需下猛藥
胡錦濤總書記在中央紀委七次全會上強調,各級領導干部要“生活正派、情趣健康,講操守、重品行,注重培養健康的生活情趣,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優雅式腐敗”與生活、情趣、操守、品行,有著非常緊密的聯系,因此,把個人嗜好納入反腐體制內,才能使“優雅式腐敗”失去生存的土壤。
用憲法、黨章規范舉止。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嗜好,對普通百姓來講,嗜好即使“俗”一點,只要不至于玩物喪志,是無可厚非的。但對領導干部來說,他們的行為舉止時時刻刻影響著社會風氣和社會價值取向。特殊的身份決定了他們只有具備較高的政治素質、思想境界,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用憲法、黨章時時事事規范自己的言行,才能在任何情況下經得住誘惑、管得住手腳、穩得住心神,才能不辱使命,不負黨和人民的重托。
用黨紀、政紀管束社交。如何交友,交什么樣的朋友,領導干部更需要認真考慮,慎重對待。提倡廣交朋友,不是良莠不分,好壞不明,而應把握分寸,交結有度。領導干部尤其要注意三種人。一是阿諛奉承之人。在吹吹捧捧中,在甜言蜜語中,在不知不覺中,你就會成為他的工具。二是出手闊綽之人。他們總是非常熱情、慷慨,今天請你吃喝,明天捧上字畫,后天送來卡券,不是沖你這個人而是盯上你手中的權。三是交際甚廣之人。他們伶牙俐齒,善于察言觀色,拉關系、套近乎,專愛結交“權貴”,喜歡拍照留影,一旦與他交上朋友,你就成了他抬高自己身價的籌碼或吹牛的資本。因此,領導干部一定要按黨紀和政紀的規定管束自己,凈化社交圈,以防被勢利小人拖下水。
用準則制度校正生活。要正確處理好生活中的幾個關系。即:生活小節大與小的關系,個人愛好多與少的關系,生活消費公與私的關系,生活情趣雅與俗的關系。有一點非常重要,就是領導干部即使有所愛好,也要善于“隱好”、“藏好”。因為領導的愛好往往有“導向”作用,所謂“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因此,領導干部一定要做黨內準則和各項規章制度的模范執行者,凈化自己的“生活圈”、“娛樂圈”,管得住眼(眼不紅)、耳(枕邊風)、心(不心動)、手(手莫伸)、腿(不亂跑)。保持清醒頭腦,時刻用準則和制度校正生活,千萬不要偏離高雅文明、健康向上的軌道。
用法律法規堵塞漏洞。反腐敗“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之后,還要做到“執法必嚴、違法必究”。我國早在幾年前就曾出臺過官員定期公布個人財產的規定,可沒看見幾個人認認真真公布過,制度早已形同虛設。同樣,法律得不到執行,又哪來的威懾力?
用“猛藥”治吏查腐。從目前來看,“優雅式腐敗”不是個別人,也不是小范圍的少數領域,其蔓延的勢頭還在繼續,甚至今后還會變著新花樣繼續腐敗,社會上形成“優雅式腐敗”的根系和土壤還沒有根本性改變,盤根錯節的“人情網絡”還相當發達。因此,懲治此類“高文化含量”的腐敗,必須把拒“雅腐”的內容納入黨的反腐體系和黨的教育工作,下“猛藥”,方能收到明顯的“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