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談及松花江水污染事件中的瞞報時,國新辦副主任王國慶稱,從媒體、從社會輿論的角度來分析,善意的謊言對政府形象損害是非常大的。善意的謊言背后的問題還是在政績觀。
是的,一些政府部門總愛說一些“善意謊言”,但這當中又有多少“善意”呢?仔細分析,不難看出這些所謂的“善意”其實是完全站不住腳的。發生了安全或環境事故,一些政府官員首先想的不是如何及時妥善處理事故、搶救人員,而是絞盡腦汁封鎖新聞。而正因如此,才使得一些政府部門錯失了解決問題的最佳時機,導致問題日益嚴重,給人民生命財產帶來更大的損失。由此看來,一些政府部門通過捂、拖的方式掩蓋事實真相,妄圖達到減輕行政、法律責任的目的,這才是一些地方政府“真實的謊言”。
政府部門向老百姓編織“善意謊言”,或許在短時間內確能防止群眾恐慌。但是,如果這些“善意謊言”捂得太緊、拖得太長甚至就想這樣一直隱瞞下去,那么這種所謂的“善意謊言”其實就是一種惡意的欺騙,而相關官員的行為可以說就是一種犯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