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穆先生是我國著名的國學大師、史學家,也是新儒家代表人物之一。
1912年,錢穆輟學后一直在家自學,他曾經任教于中小學校。后來也曾任教于燕京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北平師范。抗日戰爭時期,錢穆先生先后于西南聯合大學、華西大學、四川大學、齊魯大學任教。抗戰勝利后,曾任昆明五華書院文史研究所所長、無錫江南大學文學院院長兼歷史系主任。1949年去香港,創辦新亞書院,任院長。1967年移居臺北,任中國文化學院歷史所教授、“中央研究院”院士、臺北故宮博物院特聘研究員。他的著作集有《錢賓四先生全集》,其中《先秦諸子系年》是錢穆先生的代表作。
在中國近現代著名學者中,錢穆先生可謂是自學成才的典范。錢先生從未上過大學,更未曾出國留學,完全靠自學苦讀成為一代學術大師。錢穆先生在自己常年苦學中摸索出了一套獨特的讀書方法,對于我們而言,無疑也是具有啟迪和借鑒(jiàn)作用的。下面,我就給大家講一講錢穆先生的讀書“三式”。
錢穆先生曾提出過“直闖式”、“跳躍式”、“閑逛式”等讀書方法。他說,讀書的方式,或采用“直闖式”,不必管校勘、訓詁等枝節問題;或采“跳躍式”,不懂或無趣的地方,盡可以跳過,不要因為不懂而廢讀;或采用“閑逛式”,如逛街游山,隨興之所至,久了自然可盡奧曲。
錢穆先生還說過,讀書貴有耐心、恒心,不可存懶(lǎn)惰(duò)、浮躁之心。錢先生在走向大學講臺前,先當過10年鄉村小學教師和8年中學教師。在這18年中,他篤志苦學,讀書極勤,“未嘗敢一日廢學”。夏夜,為了防止蚊蟲叮咬,他把雙腳放入水甕中堅持夜讀。如果沒有異于常人的毅力和恒心,錢先生要想從中國鄉村這塊學術瘠土中異軍突起,則是很難想的。
封面說明
金色的秋天,一個豐收的季節!到處都是一片喜慶的景象,看大家干得多么起勁,大大的南瓜壓得小朋友連腰都直不起來了,還舍不得放下后面拉的西紅柿小車,顆粒飽滿的玉米樂得小女孩嘴都閉不上了,就差一口咬下去。就連狗狗都高興得小眼睛瞇成了兩個小月亮!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