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的機會,我讀到了《開窗是一種哲學》這篇文章。開始時,我是被它那華麗的文字所吸引,后來才發現,我被其中蘊涵的哲理深深感染了。
“我們懷著虔誠的心情開窗并祈禱——誰不期待一開窗便是一份動人心魄的美?誰不期待一開窗便是姹紫嫣紅花好月圓?”確實,每個人都希望映入眼簾的景物都是美好的,賞心悅目的,不然怎么會有“萬事如意”“心想事成”這類詞呢?不就是希望事事順心、一切事物都是自己所期盼的嗎?可這世界上又有幾個人能事事如意呢?“有時候,等待中的幸福,恰似一場夢幻,一開窗就破滅成不堪入目的現實……”
愿望是美好的,現實是殘酷的,當我們打開這扇愿望的窗時,或許能得到美好的結局,但更多的是開窗后接踵而至的茫然、失望、痛苦……在愿望與現實面前,我們怎樣才能使自己盡量不受傷害呢?這需要我們認真去感受,去學習。我們要“一邊成長一邊學,一邊感動一邊學,一邊體會一邊學”。
但是,我們不可能把每一扇窗及每一扇窗外的事物都看明白,畢竟“人無完人”,誰能真正把自己置身世外來看清這復雜的世界呢?尋找美不如創造美,對于人類來說,創造比尋找更有意義。與其煞費苦心地去探究每一扇窗該不該開啟,“不如自己在窗外畫一片藍天”!“畫一片藍天”也就是通過自己的努力,讓窗外的事物都變得美麗。比如,你“渴望一份燦爛,就在窗前種上一片花草,看午后的陽光斜照著她們嬌嫩的面龐……這樣,打開每一扇窗,外面都將投你以微笑、晴朗、美好……這樣,你就永遠不會錯過這扇窗”。
好一扇變化莫測的窗,藏著感動、燦爛、幸福或是危險、痛苦……打開后的這扇窗或是希望之窗,或是毀滅之窗,但一切都由自己來思量,來主宰。可見,“開窗”真是一種哲學,把握好自己,創造一片藍天,將你所開的窗都變成美好之窗吧!
【指導教師:陳家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