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從高峻的山峰到深邃的洋底,從浩瀚的大海到凄涼的高原,都疊印著人類求知探索的足跡,其間有成功的欣喜,也有失敗的悲壯,更為重要的是從中折射出來的精神令人震撼和深思。《“諾曼底”號遇難記》(節(jié)選)中哈爾威船長那巍然屹立的身軀讓我們的心靈受到強烈的震撼;《〈余純順孤身徒步走西藏〉序》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壯士式的探險家的精神追求,令我們深思。
選文1
“諾曼底”號遇難記(節(jié)選)
雨果
哈爾威巍然屹立在他的船長崗位上,指揮著,主宰著,領導著大家。他把每件事和每個人都考慮到了,面對驚慌失措的眾人,他鎮(zhèn)定自若,仿佛不是給人而是在給災難下達命令,就連失事的船舶似乎也聽從他的調遣。
過了一會兒,他喊道:“把克萊芒救出去!”
克萊芒是見習水手,還不過是個孩子。
輪船在深深的海水中慢慢下沉。
人們盡力加快速度劃著小艇,在“諾曼底”號和“瑪麗”號之間來回穿梭。
“快干!”船長又叫道。
20分鐘到了,輪船沉沒了。
船頭先下去,須臾,海水把船尾也浸沒了。
哈爾威船長,他屹立在艦橋上,一個手勢也沒有做,一句話也沒有說,猶如鐵鑄,紋絲不動,隨著輪船一起沉入了深淵。人們透過陰慘慘的薄霧,凝視著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進大海。
哈爾威船長的生命就這樣結束了。
在英倫海峽上,沒有任何一個海員能與他相提并論。
他一生都要求自己忠于職守,履行做人之道。面對死亡,他又一次運用了成為一名英雄的權利。
探究練習
1.請用一句話概括本文的主要內容。
2.“人們透過陰慘慘的薄霧,凝視著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進大海。”此句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這樣寫有什么作用?
3.“在英倫海峽上,沒有任何一個海員能與他相提并論。”為什么這么說,談談你的理解。
4.本文的語言很富有特色,請選取一個角度進行評析。(可從修辭、句式、場景描寫、語言描寫等方面舉例分析)
5.文中沒有對哈爾威船長的外貌作具體描寫,但他的高大形象卻在我們的腦海中散發(fā)著耀眼的光芒。請發(fā)揮想象,對他的外貌進行描述。
選文2
《余純順孤身徒步走西藏》序
余秋雨
探險家終于倒在了羅布泊。正如他預言的,倒下時面對著東方,面對著上海。
此時此刻,我正在聽他的一個錄音,那是一個月前他與上海大學生的談話。他分明在說:歐洲近代的發(fā)展,與一大批探險家分不開,他們發(fā)現(xiàn)了大量被中世紀埋沒的文明。在中國,則漢有張騫,唐有玄奘……現(xiàn)在,世界上走得最遠的是阿根廷的托馬斯先生,而他已經年老。中國人應該超過這個紀錄,這個任務由我來完成。……走在有的路段,每分鐘都可能死亡,但死亡不算什么,八年前的我早已死亡,走了八年,倒是從無知走向,從浮躁走向,從淺薄走向。重要的不是結果,而是過程,因此,在那遠天之下,有我遲早要去的地方……
——聽著這些語言我十分驚訝,一個長年孤獨地跋涉在荒漠野嶺間的靈魂,怎么會馱載著這般見識、這般情懷!他究竟應該算是什么樣的人呢?
大地自有公論。據(jù)我所知,他早已獲得了一個尊稱。不管在哪兒,他聽到最多的聲音是:“請停一停,壯士!”直到沙丘上那塊紀念木牌,仍然毫不猶豫地重復了這個古老的稱呼:壯士。
壯士,能被素昧平生的遠近同胞齊聲呼喊的壯士,久違矣。
與一般的成功者不同,壯士絕不急功近利,而把生命慷慨地投向一種精神追求。以街市間的慣性眼光去看,他們的行為很不符合普通生活的邏輯常規(guī),但正因為如此,他們也就以一種強烈的稀有方式提醒著人類超越尋常、體驗生命、回歸本真。奧運健兒的極限性拼搏也是一種提醒,而始終無視生死邊界的探險壯士則更是提醒我們作為一個人有可能達到的從肢體到心靈的雙重強健,強健到超塵脫俗,強健到無牽無掛,強健到無愧于緲緲祖先,茫茫山川。壯士不必多,也不會多,他們無意叫人追隨,卻總是讓人震動。正如電視上那位新疆女司機說的:看著這個上海人的背影,心想,以前自己遇到的困難都不能叫困難了。
但是,“這個上海人”也有一點小小的苦惱,“一路上很多人都不相信我是上海人,甚至硬要我說一句上海話作為測試,因為上海話很難冒充。”為此,上海人很難說什么,大家只記得紀錄片里他與上海電視臺的記者告別,彼此用的是上海話。余音剛剛散盡,背影已飄浮進沙海,不再回歸。
好在探險家留下了許多作品,他的身影,他的目光,他的發(fā)現(xiàn),他的驚喜,他急于要把眼前的罕見景象留下來呈示給人們的熱忱,都能在這些作品中找到。這是一個寂寞者寄給喧鬧世界的一份厚禮,這是一個遠行者交給自己家鄉(xiāng)的一筆遺產,當然,這也是今天的探險家遠比張騫、玄奘們幸運的地方,是壯士的另一種回歸。不久前當他的攝影作品在上海展出的時候,展覽館中曾出現(xiàn)過空前的轟動,成千上萬的上海人摩肩接踵,瞻仰著這位既熟悉又陌生的同鄉(xiāng)人遺留在遙遠異鄉(xiāng)的風采,這個熱鬧景象實在讓人欣慰。本文前部分文字,曾作為那個展覽的序言刊出,現(xiàn)在他的遺著即將由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且略加數(shù)語,移作該書序言,再一次表達我對探險家的景仰。
探究練習
1.請給第二段橫線處選擇適當?shù)脑~語。序號:_______________。
A.穩(wěn)重 B.充實 C.高尚
2.文中許多地方運用了對比手法,請找出兩組對比的句子。(或找出對比的雙方。)
3.作者為什么稱探險家為“壯士”,請談談你的理解。
4.對探險家,作者懷著一種景仰的感情。那么,你對探險家持什么看法呢?不妨寫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