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長江前線22日22時電⑴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從1000余華里的戰線上,沖破敵陣,橫渡長江。⑵西起九江(不含),東至江陰,均是人民解放軍的渡江區域。⑶20日夜起,長江北岸人民解放軍中路軍首先突破安慶、蕪湖線,渡至繁昌、銅陵、青陽、荻港、魯港地區,24小時內即已渡過30萬人。⑷21日下午5時起,我西路軍開始渡江,地點在九江、安慶段。⑸至發電時止,該路35萬人民解放軍已渡過三分之二,余部23日可渡完。⑹這一路現已占領貴池、殷家匯、東流、至德、彭澤之線的廣大南岸陣地,正向南擴展中。⑺和中路軍所遇敵情一樣,我西路軍當面之敵亦紛紛潰退,毫無斗志,我軍所遇之抵抗,甚為微弱。⑻此種情況,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軍英勇善戰,銳不可當;另一方面,這和國民黨反動派拒絕簽訂和平協定,有很大關系。⑼國民黨的廣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聽見南京拒絕和平,都很泄氣。⑽戰犯湯恩伯21日到蕪湖督戰,不起絲毫作用。⑽湯恩伯認為南京江陰段防線是很鞏固的,弱點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線。⑿不料正是湯恩伯到蕪湖的那一天,東面防線又被我軍突破了。⒀我東路35萬大軍與西路同日同時發起渡江作戰。⒁所有預定計劃,都已實現。⒂至發電時止,我東路各軍已大部渡過南岸,余部23日可以渡完。⒃此處敵軍抵抗較為頑強,然在21日下午至22日下午的整天激戰中,我已殲滅及擊潰一切抵抗之敵,占領揚中、鎮江、江陰諸縣的廣大地區,并控制江陰要塞,封鎖長江。⒄我軍前鋒,業已切斷鎮江無錫段鐵路線。
1.用“//”在下面序號間隔開導語和主體兩個部分,然后用“/”畫出主體部分的層次。
⑴⑵⑶⑷⑸⑹⑺⑻⑼⑽⑾⑿⒀⒁⒂⒃⒄
2.下面對本文導語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導語和標題扣合得很緊,是標題的擴展和具體化。
B.導語從兵力、戰線和戰績等方面概述了渡江戰役的情況。
C.導語點明了時間,交代了背景,渲染了渡江戰役的熱烈氣氛。
D.導語中的“百萬大軍”“沖破”“橫渡”“均是”等詞語有力地表現了人民解放軍渡江作戰的雄偉氣勢及輝煌戰果。
3.對這則新聞先寫中路軍的原因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中路軍發起進攻時間最早。
B.中路軍首先突破敵軍防線。
C.中路軍24小時內全部渡過長江。
D.中路軍所遇之敵抵抗較為頑強。
4.對作者在敘述中插入⑻⑼兩句議論的用意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贊頌我軍英勇無畏、所向披靡的英雄氣概。
B.揭露國民黨反動派拒絕簽訂和平協定的反動本質。
C.說明戰犯湯恩伯指揮失當,懦弱無能。
D.分析敵軍紛紛潰退、毫無斗志的原因。
5.文中第_____句最能反映國民黨廣大官兵的厭戰情緒。
6.本文第⑵句中“西起九江”后為什么要加上“(不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從文中主體部分找出兩個表現我軍雄偉氣勢的詞語,寫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課本一練參考答案】
1.⑴⑵∥⑶/⑷⑸⑹⑺⑻⑼/⑽⑾⑿⒀⒁⒂⒃⒄
2.C3.D4.C5.⑼
6.說明不包括九江,語意更準確。 7.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