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同學們在語文課上除用心聽講認真思考外,還要做好課堂筆記。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課堂筆記不僅能架起教師教與學生學的橋梁,也為日后全面復習、鞏固課堂所學的知識積累了材料。有意識地記好課堂筆記不僅能提高上課的注意力,而且在文字整理的過程中能促進自己知識梳理和寫作的能力,是一種有效的學習方法。
學生:老師,我們都很想記好課堂筆記,可常常感到語文課堂筆記好難記哦,常常是顧此失彼,應接不暇。您能介紹一些方法幫助我們記好語文課堂筆記嗎?
老師:是的,語文課堂筆記的確不好記,我初中時同你們一樣,也為這事苦惱過;不過事在人為,只要掌握一些技巧,那就不是一件難事啰。要記好語文課堂筆記,應消除任務觀點,充分認識記好筆記對于學好語文的重要作用。
首先要做好預習,有準備。上課前先將本課要講的內容看幾遍,有個大概的了解,并在看不懂或不大理解的地方做上記號。上課時,老師講到此處,就及時記下。通過預習,熟悉了課文內容,記錄時就能做到心中有數,節省時間。
其次要抓住重點。記課堂筆記不是做課堂教學內容的“錄音機”,不必將老師的每句話、所有的講課內容都記下來。課堂筆記的重點,可放在課文的中心思想、寫作特色和新的知識點上。至于那些引證課內外材料的舉例,只要略記幾筆或做個記號就行。
再次要注意規范。課堂筆記并無固定的格式,究竟怎樣記可從自己的學習習慣出發。但不論采用什么記法,自己應有一個一致的格式。有些同學,筆記記得很凌亂,復習時也就找不到頭緒。因此,記筆記必須注意格式,做到有條不紊。如課題要標清楚,課文的重點、難點要單獨成段,特別是老師講析的重要的知識點,更應分點記錄。
最后要查漏補缺。課后,要及時復習鞏固,補記上缺漏的重要內容。千萬不能課內記、課后丟,只記不用。如果這樣,時間一長,漏記的內容就難以填補,復習起來就會感到困難。
學生:謝謝老師給出良方。老師,還想請教一個問題,由于種種原因,我們在課堂上所做的筆記,往往比較雜亂,請您告訴我們課后應怎樣整理課堂筆記,使之成為一種很好的學習資料。
老師:課后對課堂筆記作認真的整理,使之成為清晰、有條理的、好用的“導讀助練”的參考材料,是一種很見實效的學習方法。下面就談談我的一些經驗和體會吧,供同學們參考。
筆記整理可按以下順序進行:
一是憶。“趁熱打鐵”,課后抓緊時間,對照書本、筆記,及時回憶有關的信息,這是整理筆記的重要前提。它使筆記有“可整性”。
二是補。課堂上做的筆記,因為是跟著老師講課的速度進行的,一般講課速度要較記錄速度快,于是筆記就會出現缺漏、跳躍、省略甚至以符號代文字等情況。要在憶的基礎上,及時作修補,使筆記有“完整性”。
三是改。仔細審閱筆記,對錯字、錯句及其他不夠確切的地方進行修改。其中,特別要注意與教學(學習)目的、解答課后練習有關的內容的修改,確保筆記的“準確性”。
四是編。用統一的序號,對筆記內容進行提綱式的、有邏輯性的排列,注明頁碼,梳理好筆記的先后順序,使筆記有“條理性”。
五是分。以文字(最好用紅筆)或符號、代號等劃分筆記內容的類別。例如,哪些是字詞類,哪些是作家與作品類,哪些是作品(課文)分析類,哪些是問題質疑、探討類,哪些是課后習題解答類,為分類摘抄作好準備,使筆記有“系統性”。
六是舍。省略無關緊要的筆記內容,使筆記有“簡明性”。
七是記。分類抄錄經過整理的筆記。同類的知識抄在同一個本子上或一個本子的同一部分里,也可以用卡片分類抄錄。這樣,日后復習、使用就方便多了,按需去取,綱目清晰,快捷好用,使筆記有“資料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