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南縣扶貧開發大力實施“一體兩翼”扶貧開發戰略,按照整村推進的原則,以重點村為單元,以貧困人口為對象,以增加貧困群眾收入為核心,以改善群眾生產生活設施和提高貧困人口素質為重點,以促進經濟社會全面發展和構建和諧社會為目標, 同時與新農村建設有機結合,為新農村建設注入強大動力#65377;
第一,抓好基礎扶貧,增強農村經濟發展后勁#65377;堅持基礎先行,加快整村推進和新農村建設步伐#65377;定南縣著眼于保護和提高重點村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加快交通#65380;農田水利等生產生活基礎設施建設,狠抓基礎扶貧,夯實發展基礎,不斷增強重點村的自身“造血”功能#65377;2007年在17個重點村投入了420萬元資金用于扶貧開發,其中財政扶貧資金209萬元,財政配套資金和社會扶貧資金211萬元#65377;扶貧資金的投入有力地促進了重點村的新農村建設#65377;一是抓好道路建設#65377;為重點村新建簡易公路3743米,硬化村#65380;組道路12780米,新建橋梁12座#65377;二是抓好農田水利建設#65377;新建水渠965米,水陂5座,新增農田有效灌溉面積430畝#65377;三是抓好飲水#65380;改廁等工程#65377;新建人飲蓄水池7個,安裝自來水管17696米,改水1034戶,改廁819戶,整治內外墻壁36896平方米#65377;扶貧項目的實施,增強了村級經濟發展#65380;農民增收的潛力和后勁,為生產發展創建了優越的平臺#65377;這在重點村開展新農村建設中,起到了示范#65380;帶動和促進作用,有力地推動了新農村建設工作,有效地加快了重點村新農村建設的前進步伐#65377;
第二,抓好智力扶貧,提高農民綜合素質#65377;俗話說治貧必先治愚,定南縣在智力扶貧方面以培育新型農民和產業農民,提高農民科技致富能力#65380;市場競爭力和自主發展能力為目標,以農業實用技術#65380;務工職業技能培訓為主要內容,使貧困村勞動力基本掌握1-2門實用農業技術或務工職業技能#65377;一是狠抓科技培訓#65377;今年已投入4.4萬元,開展了9期937人次的實用科技知識培訓,主要培訓了生豬養殖和臍橙種植兩大主導產業內容#65377;二是狠抓勞動力轉移培訓#65377;開展貧困勞動力轉移培訓,積極組織貧困村勞動力有序轉移,既是貧困農民增收最現實#65380;最有效的途徑,也是脫貧致富的根本出路#65377;近兩年已投入21.01萬元,培訓了重點村547人貧困勞動力,轉移了521人,就業率達95.3%#65377;主要培訓電車#65380;針織#65380;電腦#65380;電工等為內容的職業技能,實現培訓一人,輸出一人,脫貧一戶,達到勞務經濟助推農民收入持續增長的目標#65377;三是抓好重點村中專生教育#65377;每年投入6.8萬元以上扶貧資金資助17個重點村每村一名中專生教育#65377;通過多種渠道的素質培訓,全面提高了重點村農民的就業技能和基本素質,增強了其適應市場的能力,使該縣“有文化#65380;懂技術#65380;會經營”的新型農民明顯增多#65377;該縣根據企業用工需求和學員技能水平以及學員的意愿,把一部分學員推薦到廣州#65380;深圳#65380;東莞以及沿海發達地區務工#65377;截止目前已有56位學員通過貧困地區勞動力轉移培訓在東莞市泓藝制衣有限公司務工,有47位在嘉尼電子有限公司務工,有30位在東莞市雷豹電子有限公司務工#65377;一部分學員推薦到該縣工業園區企業務工#65377;據統計,在該縣工業園區從事電子#65380;電腦#65380;電工#65380;針織#65380;制衣等職業的重點村學員已有388人#65377;實踐證明,農民素質既是農村經濟社會發展#65380;農村文明程度提高的重要標志,又是新農村建設工作深入推進的關鍵#65377;
第三,抓好產業扶貧,提高農村經濟發展能力#65377;增加貧困地區群眾收入,最根本的是幫助貧困地區調整產業結構,開辟脫貧致富的新途徑#65377;近年來,定南縣把產業扶貧與新農村建設發展新產業有機地結合起來#65377;根據重點村的自然條件和區位優勢,以科技為支撐,以市場為導向,以效益為中心,以增收為目的,堅持因地制宜,緊緊圍繞農業產業化的原則,培育和發展生豬#65380;臍橙#65380;茶葉#65380;酸菜王等優勢產業#65377;一是抓產業基地建設#65377;2007年扶持發展了3個100畝以上的臍橙生產基地和3個年出欄2000頭以上的生豬養殖基地#65377;通過示范引導農民發展新產業,使得該縣逐步形成了以生豬和臍橙為主導產業的特色產業#65377;二是抓龍頭企業帶動#65377;通過扶持江西民豐畜牧有限公司和江西萬豐養殖有限公司以及龍歸寨臍橙莊園的發展壯大,帶動公司及莊園鄰近村鎮農民發展養殖業和種植業#65377;引導和幫助龍頭企業與農戶建立和完善“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利益聯絡機制,提高農民的生產組織化程度,實現龍頭企業與農戶的對接#65377;通過“公司(協會)+基地+農戶”的產業化模式,促進主導產業的快速發展,不斷延伸產業鏈條,提高農產品附加值,提升農產品知名度#65377;三是抓產業市場營銷#65377;扶持發展了4戶營銷大戶,規范了全縣生豬養殖協會#65380;臍橙協會和行業協會等營銷組織的運轉,提高農民進入市場組織化程度#65377;四是抓創品牌#65377;加大科技創新力度,提高生豬#65380;臍橙#65380;茶葉#65380;酸菜王等主導產業產品質量,形成名優特產品,不斷增強產品的市場競爭力#65377;生產發展是生活寬裕的渠道,它既是扶貧開發的目的,又是新農村建設的前提和基礎#65377;定南縣在扶貧開發中,狠抓促進農民增收的產業建設,把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建立生產基地,培育龍頭企業,壯大優勢產業,培育效益農業,發展生產性扶貧開發,作為增加貧困群眾收入,消除貧困和建設新農村的重要目標和要求#65377;
第四,抓好生態扶貧,改變農民人居環境#65377;為把貧困村建設成為“村容整潔”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定南縣給新農村建設點(包括重點村的新農村建設)制定了扶持獎勵政策,明確財政每年列支500萬元用于政策扶持和技術推廣,另外拿出180萬元獎勵先進鎮村用于從事基礎設施建設#65377;同時制定了一系列優惠政策,一是規劃建設部門無償為扶貧開發重點村的新農村進行規劃設計;二是國土部門對扶貧開發重點村的拆舊建新免收一切規費,在農民新村規劃區內建房,按成本價提供土地;三是林業部門對扶貧開發重點村的自產自用竹木免征一切規費#65377;目前,該縣重點抓了93個“三清三改一拆一分一綠”新農村建設點和12個“豬-沼-果(菜)”生態能源建設點,為村民實現增收與環境改善同步進行,達到一舉兩得效果#65377;定南縣狠抓生態農業建設,著力開發生態型#65380;環保型的高產#65380;優質#65380;高效農業,為促進資源優勢向經濟優勢的轉化,努力為重點村的可持續發展創造有利條件#65377;
第五,抓好黨建扶貧,建設和諧新農村#65377;加強村級班子建設是搞好扶貧和新農村建設工作的前提,農村是開展具體工作的主戰場,村級領導班子是開展工作的具體組織者和領路人#65377;定南縣結合村級組織建設#65380;扶貧開發和新農村建設,今年派出158位年富力強的領導干部常駐基層,開展扶貧#65380;黨建#65380;新農村建設等工作#65377;在黨建方面以選準配強村黨支部書記為重點,切實抓好村級班子建設,增強其駕馭市場經濟的能力,提高帶動群眾脫貧致富的本領#65377;通過加強村級干部規范化管理,大力實施村干部素質工程,建設一支想干事#65380;干成事#65380;干好事的農村黨員隊伍,不斷提高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工作能力和水平#65377;通過切實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大力發展基層民主,健全村務公開,民主管理等制度,全力推進新農村建設#65377;實踐證明,通過黨建扶貧來幫助貧困農民脫貧增收是一個行之有效的辦法#65377;定南縣自實施扶貧攻堅計劃以來,共有7家省直單位和46家市直單位在該縣開展黨建和定點扶貧工作#65377;多年的黨建扶貧,已取得了實實在在的#65380;不可置疑的明顯成效,為重點村的新農村建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65377;
扶貧開發與新農村建設都是重點村難得的歷史機遇和重要資源,定南縣總結經驗,不斷創新,以扶貧開發助推新農村建設,借新農村建設力促扶貧開發,使兩者優勢互補地有機結合,相互促進,實現了扶貧開發與新農村建設同步發展的雙贏新局面#65377;
[作者簡介]徐勝忠,男,江西省定南縣扶貧辦工會主席#65377;
[責任編輯:堯水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