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戰略任務,這是落實科學發展觀、解決“三農”問題的重大戰略舉措。由于新農村建設是個長期的任務,擺在我們面前的問題是,誰能長期承擔建設新農村的重任。三年來我鎮先后有十五個自然村被列入新農村建設示范點,其中有成功的例子,也有失敗的教訓。
一、農民是新農村建設的“當家人”
我們在推進新農村建設時,必須明確廣大農民不僅是新農村建設成果的享有者,也應該是新農村建設的承擔者。沒有廣大農民群眾的積極參與,新農村建設的內涵便難以體現。
農民作為新農村建設的主體,第一要有主人翁的參與意識。我鎮培模村委會澎佳門村小組共30戶,從申報、規劃到實施,群眾都積極參與,每戶2000元的集資款也早已到位,所以目前工作開展順利;相反,西村村委會彭家村的群眾不理解、不支持,舊房拆不了、路修不好等等,造成工作被動,難以開展。因此,建設什么樣的新農村,應該由廣大農民決定,政府只需發揮指導、主導和調控作用,不能大包大攬替代農民進行新農村建設。
農民作為新農村建設的主體,第二要有群體意識。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不是以農民一家一戶為主體,而要體現農民的整體意識。這要求農民舍小家顧大家,以集體利益為重。比如店下村委會富塘村的村民王蘭泉,按規劃,新修村道經過他家花了幾千元蓋好的廚房,為了能修好這條路,他二話不說將廚房全部拆除,為下一步的拆遷工作帶了一個好頭。
農民作為新農村建設的主體,第三要有發展意識。新農村建設的五個方面,展現的是共同富裕、全面和諧發展的藍圖。“生產發展”是新農村建設的主旋律,生產不發展,新農村建設便沒有了支撐,因此,推動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的發展,強化農民的協作互助、共同發展意識,可以最大限度地發揮農民的主體作用。
二、理事會是新農村建設的“主心骨”
目前我鎮的新農村建設示范點都有理事會,是農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自我建設和自我監督的一種重要組織形式。它是新農村建設當中的重要力量:
1、發揮農民主體作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必須充分發揮農民的主體作用,村民會議和村民代表會議是非常好的一種民主形式,但由于人數較多和村民外出打工較多,召開一次會議非常不容易。因此只有通過建立新農村建設理事會,使之成為農民自己的組織,代表農民自己的意愿,真正為農民服務,才能不斷激發和調動農民建設新農村的積極性。
2、發揮村民自治作用。建立新農村建設理事會一方面是推進基層民主政治的重要手段,可以激發農民群眾空前的政治熱情;另一方面可以充分發揮農民的聰明才智,集中人力物力財力等一切力量,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步伐;再次,可以提高農民的道德文化素質。
3、發揮橋梁紐帶作用。新農村建設理事會是政府和農民聯系、溝通的橋梁和紐帶。國家對農村“一事一議”有明確的規定,而農民對發展有更為迫切的要求。新農村建設理事會組織農民捐資投勞加強建設,順應了新農村建設的需要。
新農村建設示范村要建立村組代表為主的民主管理理事會。理事會的成員組成要考慮三個層面:一是要在村里德高望重,說話有影響力,具有較強的號召力;二是有公益心,有熱心腸,樂于為村里辦事;三是從我鎮實踐來看,理事會長必須是堅決擁護村“兩委”的領導,有一定知識,有新思想,熟悉現代新生活,敢闖敢干,頭腦靈活,能出主意的中青年人。
三、村干部是新農村建設的“助推器”
新農村建設不僅需要來自方方面面的支持,更需要有好的農村帶頭人——能夠真真正正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的村干部。不少地方的農民都有這種體會:給錢,給物,不如選個好的村干部。做一個好的村干部,在新農村建設過程當中必須做好以下幾點:
1、對黨要忠。政治上要與上級黨組織保持高度一致,自覺貫徹執行黨在農村的各項路線方針政策,個人服從組織,下級服從上級,不折不扣地完成各項任務。
2、工作要勤。對新農村建設工作必須兢兢業業,勤勤懇懇。店下村委會的村支部書記彭全傳在富塘村主持新農村建設時,由于理事會不得力,群眾不理解,工作幾個月難以推動。后來,他帶領兩委班子成員上門上戶,通過多種途徑做動員工作。終于在九月底,新農村建設工作得到了啟動。
3、方法要活。要講究工作方法和策略,不能一味“蠻干”,動不動就“一紅臉、二瞪眼、三罵人、四罰款”。推動工作,要靠細致的思想政治工作,以身作則,以自己的言行舉止感染和教育農民群眾。金華村委會任家村村民蔣宣宗在剛開始啟動新農村建設工作時與理事會對著干,成為該村新農村建設工作的絆腳石。后來村支部書記與其拉家常,關心其生活當中存在的問題,在工作中以情感人。現如今的蔣宣宗不但不是“絆腳石”,而且成為了該村新農村建設的“急先鋒”。
4、辦事要公。村干部生活在農民群眾中間,天天與農民群眾打交道,做事一定要出以公心,秉公辦理。群眾是“不患貧而患不均”,他們都有“別人集資我也集資,別人拆舊房我也拆舊房”的思想。所以做農村工作,一定要善于抓住典型,做好示范,頭開好了,工作自然得以順利開展。村干部只有這樣,威信才會高,農民群眾才會擁護。
5、風氣要正。村干部要敢于主持正義,弘揚正氣。在新農村建設工作中一定要潔身自好,嚴于律己,在關鍵時刻要敢于挺身而出,做理事會的堅強后盾,懲惡揚善,確保理事會干工作有保障。
四、鄉鎮政府是新農村建設的“火車頭”
鄉鎮政府是新農村建設的直接領導者、組織者和參與者。探索出一條推進新農村建設的新路,是擺在每一位鄉鎮政府領導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
(一)從促進生產發展入手,發揮政府統領作用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總體要求是: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鄉鎮政府最緊要、最關鍵的是要發揮統領作用,幫助各個村莊尋找一條符合實情的生產發展之路。我鎮結合各村實際,主要從兩個方面落實新農村建設工作:一方面著力改善試點村的生產生活條件。從農民迫切需要解決又能做到的事情入手,以“三清三改”和“五通一氣”為著力點,改善村民的生產生活條件。另一方面大力發展農業產業。今年敖山村成功引進“昌壽蓮”,每畝純收入達到5000元;幫助任家村引進品質優良的蓮藕新品種,采取“秸桿種藕”技術,使得蓮藕畝產達到5千公斤,每畝純收入近萬元,還節省了勞力,也消耗了一部分多余的稻草?熏保護了環境。
(二)從調動農民積極性入手,發揮政府引導作用
基層政府要加大宣傳力度,讓新農村建設家喻戶曉,以充分調動農民的積極性,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一方面,要充分挖掘自身潛力,靠自己的雙手來建設家園,推動農民大力進行“三清三改”,并且教育其養成保持整潔的習慣,倡導文明生活方式;另一方面,幫助他們認清形勢,抓住機遇,趁國家在“五通一氣”方面給予政策扶持、加大投入之機,優先引導條件較好、積極性高的村組,在投工投勞、拆遷改造方面積極配合,以爭取上級資金支持。
(三)從指導村委會、建立村理事會入手,發揮政府組織作用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主體是農村群眾,村“兩委”是新農村建設的助推器,理事會是新農村建設的“主心骨”,政府是新農村建設的引導和組織者,政府能否調動全體群眾參與建設,充分發揮群眾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直接關乎建設效果和建設成敗。
廣大鄉鎮干部要轉換工作方式,樹立無私奉獻的精神,做“服務型”的農村基層干部,全心全意為老百姓服務。在新農村建設中要當好“三員”
1、要廣泛宣傳政策法規,當好宣傳員。鼓動農民自覺地參與到新農村建設當中來,宣傳政府在新農村建設和其他方面的路線、方針、政策、補助措施。做到不漏傳、不漏戶,真正把政策交給農民,使其了解政策并從中得到實惠。
2、做好基層經濟發展的調研員。全面掌握各村經濟發展的情況,了解群眾在新農村建設中缺少什么,需要什么,為鎮政府發展當地經濟,做出科學決策提供依據。
3、當好新農村建設的服務員。鄉鎮干部要幫助村委會及理事會解決一些政策問題,解決一些他們無法解決的問題;幫助農民發展產業,面對面了解農民需要哪些實用技術,多深入農戶,深入田間地頭,為農戶作技術指導,為他們提供各種技術服務?熏消除他們的顧慮。
[作者簡介]黃建平,男,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區長塘鎮政府。
[責任編輯:李麗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