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將移民扶貧與新農村建設有機結合起來,這是對移民扶貧工作的新探索,也是搞好新農村建設的新舉措#65377;江西省鄱陽縣田畈街鎮牌樓村委會在這項工作上作了有益的探索#65377;牌樓村位于鄱陽縣北部,有縣級公路穿村而過,國家“十一五”規劃重點項目──九景衢鐵路在村境內設火車站,交通區位優勢明顯#65377;全村轄10個自然村,760戶#65380;4230人,自然資源豐富,經濟狀況較好,但仍有虎峰山#65380;沿山沖#65380;鎢礦#65380;金竹山四個自然村居住在大山深處和庫區,就學#65380;求醫#65380;物流困難,經濟發展滯后#65377;為從根本上解決他們的居住環境和生產生活條件,2004年,經群眾申請,鎮政府申報,縣政府批準,對他們實施移民扶貧搬遷#65377;按照移民扶貧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相結合的方法,在牌樓自然村實行集中安置#65377;三年來,先后安排移民2476人#65377;目前,移民全部住進了三層以上的新樓房,人均純收入達3000元以上,實現了移民扶貧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雙豐收#65377;我們的主要做法和體會是:
一#65380;走遍千家萬戶,引導深山庫區移民自愿投入新農村建設
要將移民扶貧搬遷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結合起來,說起來容易,做起來確實艱難#65377;虎峰山#65380;沿山沖#65380;鎢礦#65380;金竹山等4個自然村,祖祖輩輩住在庫區深山區,有不少老百姓甚至連村都沒出過,過著“山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的生活,對外面的世界一無所知#65377;當時,按照縣政府決策,實施移民扶貧和新農村建設相結合,由于新農村建設高起點#65380;高標準#65380;高品位,從精力到資金都需要大量的投入#65377;因此,大多數中青年人積極響應,但部分老年人存在兩種想法:一是不愿搬#65377;他們總認為故土難離,舍不得祖宗交給的這塊貧脊的土地#65377;二是不敢搬#65377;他們認為新農村建設的門檻太高,自己一無能#65380;二無錢,擔心“小麻雀跟不上大雁飛”#65377;針對這種情況,我們牌樓村委會一班人,首先統一思想#65377;大家認為,將移民扶貧與新農村建設相結合,是高位推進農村工作的新決策新舉措,有利于加快改變農村落后面貌的步伐#65377;于是,大家心往一處想#65380;勁往一處使,積極主動上門做群眾的思想工作#65377;虎峰山村離村委會有40多華里,我們先后十多次進村做工作,行程達400多華里,嘴也說干了,鞋也磨破了,終于把村民們說通了#65377;然而,也有少數人工作特別難做,左說右勸,怎么也不肯搬出來#65377;對此就采取說服引導與實惠幫助相結合的辦法,使他們自愿搬出生存環境惡劣的地區#65377;沿山沖村彭一山,父母年邁體弱,又有2個子女讀書,家庭條件十分困難,三次做工作都不愿搬遷,后來,我們了解到他會做石匠,先把他安排到建工隊做工,使他被移民新村建設的濃厚氛圍所感動,2006年,他主動要求搬遷,并建起了266平方米的三層樓房#65377;可以說,通過我們耐心細致的宣傳發動工作,2400多個移民人人都自愿搬遷到新村#65377;他們說:“只有搬遷的起點高,以后的發展才能快,雖說眼前是趕旱鴨子下水,一旦學會了游泳,那就活了#65377;”
二#65380;不辭千辛萬苦,組織移民搞好新農村建設
思想是行動的指南,解決了思想問題,我們就全力以赴,集中精力放在建設上#65377;為把移民新村建設成為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典范,我們不辭千辛萬苦,做到了“六統一分”#65377;一是統一設計#65377;我們請省建設廳城鎮規劃設計院的專家進行實地考察,科學規劃,把移民新村建設成鄱陽縣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示范村田畈街鎮北部中心村#65377;二是統一規劃#65377;在中心村按“回”字型建兩排相向樓房,將其建設成具有特色的集商#65380;居#65380;辦為一體的商業街道,可聚居3000人的中心繁華地帶#65377;三是統一平基#65377;著力解決地基平整難易#65380;經費差價問題,使移民在經濟負擔上同等受益,不分輸贏#65377;四是統一組織施工隊#65377;為解決移民單家獨戶請建工隊難的問題,我們統一組織施工隊伍,按照定人#65380;定點#65380;定位的方法進行施工,使質量確保#65380;時間提前#65380;規劃不走樣#65377;五是統一批發購進施工材料#65377;我們成立了移民扶貧工作理事會,對建房施工材料由理事會統一批發購進,杜絕了哄抬物價現象,降低了建房成本,使建房造價每平方米僅達248元,為建房戶節約了資金#65377;六是統一工程結算#65377;實行資金統一管理使用,統一結算,分戶辦理結算手續,控制了結算混亂情況,解決了承建單位和材料供應商結賬的后顧之憂,使工程成為廉潔工程#65377;“一分”即分戶建房,有利于消除移民的猜忌,還干部一個清白#65377;
在實行“六統一分”的同時,我們還采取“五個一點”的辦法,著力解決一些貧困戶資金困難的問題,即“國家扶一點#65380;個人籌一點#65380;親戚助一點#65380;銀行貸一點#65380;村委會借一點”#65377;三年來,村委會為建房困難戶擔保貸款達200萬元,村委會借給建房困難戶現金50多萬元#65377;移民建房戶張禾生,因經濟困難,只能勉強建起一層樓,村里就為他擔保貸款3萬元,并借給他5000元,使他建起一棟200多平方米的三層樓房#65377;他感動地說:“要是沒有村里的支持,無論如何也住不上這樣的新房”#65377;此外,為解決少數困難戶移民外出賺錢與建房兩不誤,在移民委托下,村里幫其統一建房,不少回家過年的移民,看著價廉質優的新樓房樂壞了,無論如何都要提著禮物去感謝村干部#65377;可以說,通過我們不辭千辛萬苦的工作,在移民建房中,沒有出現一處半拉子工程,整個新村建起了491棟三層高的新樓房#65377;目前,新村已全部完成了道路硬化,美化#65380;亮化#65380;綠化,100%居住戶用上了自來水和沖水式廁所,并建起了村辦公樓#65380;文化活動中心#65380;老年活動中心#65380;廣場#65380;籃球場等,整個新村就象一座新型繁華的小城鎮#65377;
三#65380;想盡千方百計,幫助移民發展新農村經濟
移民扶貧較好地解決了新農村的村容村貌建設,但離社會主義新農村要求仍有很大差距,要縮小這個差距,就必須加快發展經濟,妥善解決移民生計,使移民“搬得出#65380;穩得住#65380;能致富”#65377;為此,我們推出了五項舉措#65377;一是搞好有土安置,為1200人解決了田地問題,每人分配了3—6分田#65377;二是辦好個私企業#65377;我們因地制宜,創辦了紅磚廠#65380;編制袋廠,安排了100名富余勞力#65377;三是搞好招商引資#65377;我們引進浙江客商來村投資800萬元建起了一個連桿廠,一次性解決了200人就業#65377;四是引導好經商#65377;我們組織新村臨街居住戶,開發了200個店面,經營五金#65380;裝璜#65380;日常用品等各種商品及批發零售#65377;同時,有10家辦起了餐飲業#65380;賓館等服務性行業,使這里成了鄱北一個重要的商業網點,商賈云集#65377;五是搞好產業化扶貧#65377;我們開發了萬畝藥材基地#65380;萬畝無公害優質稻基地,有1200余人移民受益,戶均增收5000元#65377;通過近兩年的發展,牌樓村移民的生活發生了根本變化,原來移民人均純收入僅800元左右,現在增至3000元以上#65377;住在新村的村民感慨地說:“過去,開門就見山,出門就踩水,行走便爬坡,不是路難走,就是溝難過#65377;”現在,我們過上了城里人的生活:“眼睛亮了,耳朵靈了,精神爽了,做起事來勁頭足了!”
[作者簡介]曹福泉,男,江西省鄱陽縣田畈街鎮牌樓村黨支部書記;劉甘霖#65380;占化龍,男,江西省鄱陽縣扶貧辦#65377;
[責任編輯:徐永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