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學發展觀的引導及扶貧開發的幫助下,老區鄉鎮的社會經濟得到長足的發展并積累了寶貴的經驗#65377;為了宣傳#65380;交流老區鄉鎮的經驗與做法,本刊特開辟“老區鄉鎮”欄目,不定期地對老區鄉鎮進行報道#65377;本期刊發江西省遂川縣大坑鄉的經驗做法#65377;同時,歡迎全國老區鄉鎮踴躍賜稿#65377;
大洲村位于遂川縣大坑鄉西北部,與井岡山下七鄉#65380;五斗江鄉#65380;堆子前鎮毗鄰,距鄉政府所在地16公里#65377;全村有9個自然村,131戶570人,有林地面積11310畝,其中原始次生林——野桂花林地面積8000畝#65377;近年來,鄉黨委#65380;政府因勢利導,引導該村大興自然生態富民之舉,以“產業+協會+黨小組”模式發展養蜂主導產業,實施移民扶貧開發,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原來的貧困村發生了巨大變化,村級經濟實力不斷增強,村民逐步脫貧致富#65377;2006年實現村級集體經濟收入6萬多元,同比增長20%,農民人均增收350多元,達3000元,其中來自養蜂產業的收入2200多元#65377;該村先后被縣委#65380;縣政府評為先進性教育活動先進基層黨組織和實施“1235”農民增收工程先進村,并多次被鄉黨委#65380;政府表彰為先進基層黨支部和先進單位#65377;
一#65380;立足資源優勢,建設生態新村
該村被列為2006年省新農村建設示范村后,因地制宜,依托良好的生態資源,推進自然生態型新農村建設#65377;一是以村莊規劃為龍頭,打造自然生態新村#65377;村兩委班子非常重視村莊規劃工作,為規劃設計部門出謀獻策,實行村莊建設#65380;村莊整治#65380;產業發展#65380;土地利用與林業開發同步規劃,同步設計,并將規劃設計初圖逐戶征求村民意見,在規劃中注重保護古建筑#65380;古樹木,保護原有的自然風光和田原風貌,為建設自然生態型新農村描繪了藍圖,提供了依據#65377;二是以基礎設施建設為重點,改善生產生活條件#65377;以前的大洲村,是有名的貧困村,交通靠步行,運輸靠肩挑,通信不便,信息不靈#65377;近年,特別是被列為新農村建設示范點后,鄉黨委#65380;政府積極向上爭資爭項,爭取扶貧開發資金50多萬元,村委會籌資40多萬元,修通了圓洲至大洲長4.8公里#65380;寬4.5米的水泥路,解決了群眾最關心#65380;最迫切#65380;最直接的“行路難”問題#65377;同時大力實施“移民工程”和“戶戶通”飲水工程,移民57戶250多人,解決了80多戶農戶飲用水問題;修建入戶路2600多米,涉及農戶數達90%,基本實現了“五通一氣”目標,如今全村的生產生活條件得到徹底改變#65377;三是以村莊整治為抓手,樹立新村風貌#65377;著力進行了以“三清三改”為主要內容的村莊整治,實現了村莊的美化#65380;亮化#65380;綠化,樹立了自然生態新農村的良好風貌#65377;
二#65380;壯大蜜蜂養殖,建設產業新村
8000多畝的野桂花林地,孕育著巨大的天然蜜庫#65377;鄉黨委#65380;政府加強引導,以“產業+協會+黨小組”的模式,大力發展壯大蜜蜂養殖主導產業,建設產業新村#65377;一是政策推動,做大富民強村產業#65377;鄉黨委#65380;政府向國家民政部申請蜜蜂生產項目,蜜蜂養殖產業被列入了“十五”扶貧開發重點項目,為產業發展營造了大環境#65377;同時及時出臺了資金#65380;技術#65380;信息等扶持政策,對大洲村黨支部黨員進行分類設置管理,成立了蜜蜂養殖黨小組和蜂蜜加工銷售黨小組,組建了蜜蜂養殖協會,不斷創新服務群眾的載體,提高服務群眾的能力和水平#65377;二是服務促動,擴大養殖規模#65377;黨支部在蜜蜂養殖和蜂蜜加工銷售產業鏈上分別建立了黨小組,引導組建了蜜蜂養殖協會,以黨組織為核心,以養殖戶為基礎,以協會為載體,通過黨支部抓協會,協會聯黨小組,協會和黨小組帶養殖戶的模式,讓干部經常受教育,養殖戶長期得實惠#65377;三是市場拉動,推進產銷聯營#65377;養殖業發展后,加工銷售是關鍵#65377;為解決蜂蜜加工銷售問題,黨支部一班人合計,決定建立蜂蜜加工廠,以“企業+基地+養殖戶”的模式帶動蜜蜂養殖業,全部收購所產蜂蜜#65377;為加強與協會和養殖戶的聯系,黨支部在基地成立了蜂蜜加工銷售黨小組#65377;為便于養蜂戶銷售蜂蜜,實行黨小組聯系蜂蜜集中收購點制度,在養殖基地設立了高車洞移民點#65380;小板口點#65380;大洲點等三個蜂蜜集中收購點,統一時間和統一地點收購養殖戶所產蜂蜜#65377;黨小組黨員做到“三個確保”,即確保全部收購基地養殖戶所產蜂蜜;確保蜂蜜加工質量,加強對生產過程的監管;確保銷量不斷增加,市場穩步拓展#65377;
三#65380;打造新型村落,建設和諧新村
實施移民扶貧工程,建立和完善移民集聚區,同時不斷改善村部辦公條件,建立一個村民和諧共處的大“家”#65377;一是整合資源,建立新型村落#65377;通過拍賣,把舊村委會辦公樓置換出來,整合本村物力#65380;人力#65380;財力,投入12萬多元,建立了一座集社區活動#65380;幼兒教育#65380;村委辦公于一體的綜合性大樓#65377;二是建章立制,推進規范化建設#65377;按照“四合一”黨支部要求,建立健全了為民服務的各項規章制度,同步完善了綜治#65380;紀檢等各項規范化建設,制定了協會章程,并正常運作#65377;三是干群共建,塑造文明新風#65377;該村的文明新風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首先體現在村務民主管理上#65377;該村全面推行村務公開#65380;民主理財,凡涉及到惠農政策#65380;村務收支#65380;木材指標分配等,都及時向群眾公開,村兩委干部廉潔從政,秉公辦事,近年來村里所涉公路#65380;移民等基礎設施建設資金達250多萬元,由于實行了“陽光村務”,群眾無任何異議,也愿意承擔因改善生產生活條件所欠下的30多萬元債務#65377;村委會還充分發揮新農村建設理事會在基礎設施建設#65380;獎金使用管理#65380;蜂蜜林管理#65380;村民事務等方面的作用,取得了顯著成效,盡管新農村試點工作已結束,但理事會至今還在正常運作#65377;其次該村的文明新風體現在村干部之間的默契配合上#65377;村兩委班子主要成員何楊華#65380;肖昌垣#65380;林昌文10年來一直合伙經商,曾經因生意不景氣把各自的耕牛都賣了,但從未有過爭吵和內哄#65377;如今他們又開辦了大洲天然食品基地從事蜂蜜加工,他們非常珍惜相處共事的緣份,工作上顧全大局,密切配合,不越權越位,不爭權奪利,相互支持,相支尊重,涉及到村務的事一起議定,然后征求群眾意見,會議決定的事不折不扣地執行;生意上他們相互信任,放手管理,以致產品質量不斷提升,市場不斷拓展#65377;再次該村的文明新風體現在村干部與群眾和諧相處上#65377;村干部心系群眾,時刻關心群眾的生產生活,對有困難的群眾號召大家伸出援助之手,相互幫助,讓群眾感受大家庭的溫暖#65377;去年冬,村民李文明騎摩托去吉安市務工,在吉安縣途中遭遇了車禍,村黨支部書記何楊華知曉后,立即前往把李文明轉至吉安市醫院,為搶救工作爭取了時間,并多次與村干部前往看望,李文明出院后,何楊華多次身帶醫療單到縣醫保局代辦醫療保險,當年還把李文明列入低保對象,在經濟上予以適當補助#65377;何楊華等村干部因生意需要購買了一輛小型面包車,村民黃云生說“村干部的車等于是我們大家的車,只要我們群眾有用車需要,他們總是隨叫隨到,而且還不收費”#65377;為加快養蜂產業發展,村委決定出臺優惠政策,每新增一箱蜜蜂補助20元,養殖大戶余祠永說“村干部關心群眾,我們的事就是他們的事”#65377;最后該村的文明新風還體現在群眾與群眾共溶共濟上#65377;大洲村是全鄉移民戶最多的村,目前移民57戶250多人,占全村總人口的44%,原來全村分散在10多個山頭的村民們現聚居到了一起,9個自然村按人口居住地劃分,實際上已成了3個自然村,雖然來自不同的山頭,不同的村落,不同的深山旮旯,但是他們之間沒有歧視,在朝夕相處中,他們相互關心,相互體諒,從未出現過林地#65380;田土等鄰里糾紛#65377;為了便于群眾聯系,村里還把所有農戶的電話打印成冊,每戶發放#65377;今年,村民肖淡明作夢也沒想到,自己身患癌癥的父親去世第二天,便來了20多位村民,他們紛紛主動前來幫助肖世鋒老人辦理喪事#65377;通過干群共建,目前大洲村的群眾幾乎溶入了一個社會主義大家庭中,他們相互關心,相互幫助,健康向上的民風民俗蔚然形成#65377;
[作者簡介]肖衛前,男,江西省遂川縣大坑鄉黨委書記#65377;
[責任編輯:堯水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