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九詮:
“戰略管控型”更適合目前的出版集團
鳳凰出版傳媒集團教材部主任楊九詮在接受《中國圖書商報》記者采訪時說:在集團總部對所屬企業可實施的“操作管控型”、“戰略管控型”、“財務管控型”三種管理模式中,“戰略管控型”更適合目前的出版集團,即集團總部負責集團整體的戰略規劃、財務和資產運營,所屬出版社也要制定自己的戰略規劃,總部負責審批出版社規劃。這種模式可以較好地兼顧直屬出版社作為法人單位的相對獨立性以及集團所屬各社之間業務相關甚至重合的事實。戰略管控就是要從集團整體利益出發,著眼品牌建設,以優化資源配置、增強競爭活力為基本思路,發揮各直屬社的專業特色和資源優勢,實施集團教育出版布局和結構的戰略性調整。
喻國明:
權力的疆界限制了媒介發展的疆界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副院長喻國明在接受《南都周刊》采訪時說:上海世紀出版集團獲得了數億元的富裕流動資金卻不能“有效率”花出去,只好投向資本市場獲利,這是體制性的障礙,權力的疆界限制了媒介發展的疆界。我國前一段時間媒介的兼并和擴張,還是權力主導的,實際上,真正應該實現的,是資本擴張模式,資本邏輯之下的市場邊界跟行政的邊界是不一樣的。另外,上市也不能一窩蜂,我不贊成所有的媒介都以上市的方式來解決它的社會化、市場化問題,其他比如私募方式,還有員工持股方式,可能煥發出來的積極性一點也不比上市差。
張炯:
網絡雜志四大困境
湖北教育學院教育與信息管理系張炯在《出版科學》發表文章說:與傳統雜志比較而言,網絡雜志有很多優勢,但在發展道路上還有無數障礙。有些是網絡媒介共有的問題,比如版權保護問題、支付手段問題等,有些是網絡雜志特有的問題,主要表現在:1.目前的網絡雜志內容粗制濫造的現象比較嚴重,這不僅影響了網絡雜志的整體形象,還會阻礙網絡雜志從免費到收費的轉軌,限制投資商和廣告商資金與廣告的投放,使贏利道路更艱難。2.現階段的網絡雜志是沒有刊號的,這就為目前的媒介管理留下了隱患。3.網絡雜志還存在發行渠道和資源的整合問題。從長遠發展來看,閱讀器格式缺乏統一標準對網絡雜志的健康發展是不利的,網絡雜志市場的真正繁榮,必須以格式的標準化為前提。4.網絡雜志采用Flash格式的文字與圖片,無法被現在的搜索引擎索引,網絡雜志中的信息就像圖書館里沒有進入編目體系的文獻,容易成為“死書”。
常聰:
信息流通不暢是“走出去”翻譯問題的關鍵癥結
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的常聰在《編輯之友》撰文說:國內出版界同海外翻譯界的信息流通不暢是出版“走出去”翻譯問題的關鍵癥結。在進行圖書版權貿易洽談時,中方往往需要向國外出版商提供全部或部分譯稿,由于缺乏信息資源,國內許多出版機構無力尋到合適的海外翻譯人員,使得一部好書和一位好的譯者常常彼此錯過。在中國版貿機構采取主動的情況下,能夠找到一位懂得中國文化的文學翻譯已十分難得,至于這位翻譯人員是否同作品自身的特點相適合,則成了不可苛求的事情,這就為最終的翻譯效果埋下了一定隱患。基于上述分析,改善信息不暢的狀況,應當強調“雙向性”,確立信息流通的雙向機制并由此引入選擇的雙向機制,凸顯后者的優勢,降低作品與翻譯人員不相適應的巨大風險。一方面,要建立并且不斷更新海外翻譯人才信息庫,為出版商提供翻譯人才的信息索引。另一方面,要使海外翻譯人才接觸更多中國文學圖書的信息,向海外漢學家傳遞中國文學圖書的推薦翻譯書目,由此充分調動他們的自主選擇性。
張利潔:
三農圖書缺少對農村讀者需求和農村讀者層的細分
蘭州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的張利潔在《出版發行研究》撰文說:多年來,我國“三農”圖書的選題策劃多定位為農民應用技術方面,尤其是種植業、養殖業等方面,讀者對象主要定位于廣大農村居民——泛農民,缺少對農村讀者需求的細分和農村讀者層的細分。這種大農業文化體系下的泛農民定位導致我國目前出版的“三農”圖書結構單一、品種單一、內容單一,凸現了過剩與稀缺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方面種植、養殖技術方面的圖書相對過剩,從而導致這些圖書銷量少、收益低,使出版單位缺少內在的出版積極性;另一方面,廣大農村人口目前急需的一些豐富精神文化需求的圖書相對稀缺,三農圖書市場沒有得到有效開發。
李金慧:
圖書出版在大眾文化市場中無利可圖
黑龍江大學信息管理學院的李金慧在《出版發行研究》撰文說:大眾文化給傳統圖書出版業帶來的影響表現在圖書出版的時尚性、商業性、世俗性和娛樂性上,這些特性在大眾文化的其他媒體中表現得更加出色,但對于圖書出版則有消弭圖書本質特點的反作用。圖書出版在大眾文化市場中無利可圖,少數暢銷書的高利潤掩蓋不了多數的虧損和滯銷。在國民閱讀率持續走低的趨勢下,大眾出版無法與高科技的電子傳媒抗衡,圖書充當大眾文化主要消費品的時代即將過去,大眾文化的傳播應讓位于其他更適合于大眾閱讀特點的媒體文本。圖書作為一種古老而傳統的媒介,應弱化其大眾文化色彩,回歸其更本質的價值定位,即積累和傳播主體文化和經營文化,為真正的讀書人做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