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如何簽訂數字著作權?簽約后,如何利用它,為讀者、作家和出版社創造三贏?出版社是否應該成立經紀部門,扮演“內容經紀人”的角色?
由臺灣圖書發行協進會與聯合在線udn數位閱讀網合作的“數位閱讀·跨際匯流”系列論壇,于10月29日舉辦第三場“出版業的新思維——著作權進入數字時代”,邀請彎彎的經紀人、自轉星球出版社負責人黃俊隆,經營兩岸作品授權的人間山脈公司執行長陳志華,同益思科技法律事務所律師賴文智進行對談。與談人士都認為,數字時代下,出版社應該更強化“版權經營者”的角色。
出版型態多變:合約簽訂須具備想象力
當著作數字化之后,出版型態變得多變且難以想象,同一部數字著作很可能混合多種著作權,如聲音、動畫、圖片等,都必須取得授權。該如何簽訂一份數字著作合約,是許多出版社既關心又棘手的問題,賴文智律師提到,合約是用來規范未來如何執行雙方的權利與義務,但目前數字出版剛剛起步,往后的發展方向較難明確訂定,“簽訂合約時須具備想象力,并先厘清著作財產權是歸屬于出版社還是作者,才能進一步簽訂一份有效且實用的合約?!?/p>
賴文智也建議,雖然出版模式多變,但盡可能將可預期的細節先規范清楚,如成本分攤、折賬比例等,雙方必須先達成合作共識,以減少后續合作上的糾紛。此外,權利的歸屬也很重要,不論是簽訂人合約或作品合約,合約期間權利該歸屬于誰、委托經紀的事項為何,也應盡可能在合約中注明。
作家全經紀:關鍵在于經紀人與創作者的共識
在出版業成功經營作家商業授權的彎彎經紀人、自轉星球出版社負責人黃俊隆表示,他和彎彎簽訂的是圖像創作全經紀合約,這樣的好處是,他可以很專注地思考彎彎下一步的發展,參與企劃作品。黃俊隆曾任職于出版社與唱片公司,他和彎彎的合作模式和演藝經紀人很類似,必須投入很多人力與精力。他認為,如果要簽下經紀對象,考慮的不只是作品潛力,而是對方人格特質,值不值得付出投入。
在簽訂作家經紀合約時,黃俊隆認為合作是否良好,關鍵在于經紀人與創作者的共識,經紀人與創作者間對合作模式的想象是否一致,由于經紀人代表創作者洽談所有相關合作,經紀人的投入程度和創作者的配合程度也必須相當。賴文智則建議,若擔心雙方未來合作產生不可預期的變量,可適度在合約中安排退出機制,給雙方留一條后路,數字著作權的簽訂,如果不確知出版社會如何利用作品,也可保留退出條款,避免作品早早簽約卻遲無授權,作者也無法進一步利用。
出版社成立經紀部門是未來趨勢
面對出版業的不景氣,很多出版社開始轉型積極經營授權,或成立經紀部門,人間山脈國際版權交易中心創辦人陳志華,本身也是漫畫家,現在他旗下有30位漫畫家作品,也經紀“老夫子”授權。他認為出版社應從選題開始,擬定適當的題材后,再幫創作者量身打造專屬營銷計劃,將每一位作家或作品當成一個品牌來經營,另外,觸角也可延伸至網絡、電子媒體及外圍衍生商品等,規劃全方位的發展,跳脫傳統出版的做法,才有機會在未來市場享有出版之外的更高獲利。
黃俊隆也認為,出版社應該有專人或有獨立部門負責作品或作家經紀。“因為現在的出版社已經在做一樣的事情了!一本書出版之前,談妥如何搭配電影、唱片造勢宣傳,安排作家通告,制作各種廣告……這些事情和經紀人無異,但是,出版社沒有進一步的人力安排來經營作者和作品,甚至無法參與作品,也無法享有商業授權的獲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