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一些出版社如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北京郵電大學出版社、機械工業出版社等紛紛發展編輯部、出版部、發行部等多部門參與、功能齊全、小而靈活的“項目組”,初見成效;但更多中小出版社如安徽科學技術出版社在實踐操作中將其落實為“策劃編輯負責制”,其利潤考核和分配仍是單獨對編輯部門考核,不涉及其他部門。安徽科技出版社當時的音像編輯部(以出版教輔圖書為主線)采取的就是這種本土化的“項目組”運作形式。該編輯室采取集體操作與自由組合項目組運作相結合的模式,在編輯室主任的全程監控下,團隊協調整合,確保了教輔圖書總能如期成套、成系列推出,使該室擁有了《中學英語聽力》《隨身聽英語》《唱歌啦》等暢銷不衰的品牌圖書。
項目制之所以能夠成功,主要原因是出版社進行的“三大調整”:產品結構調整、組織機構調整和人員結構調整,為“出版項目制”的實施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如將原先的音像編輯部及發行科的人員整合成一個“產銷一體化”的經營部門——教育圖書開發部,實行產銷合一的考核模式。通過實施組織性與靈活性兼備的“出版項目制”,該部門將選題開發與出版發行融合在一起,不僅利于發行人員準確地把握、反饋圖書的市場定位和讀者需求,而且利于編輯充分吸收發行人員捕捉的市場信息,使加工出的圖書更符合市場需求。
在業務工作中嘗試實施“出版項目制”后,中小出版社將從以下幾方面受益匪淺。
1 項目制有利于打造圖書精品
中小出版社往往人員力量分散。對于重大出版項目,可通過項目制整合全社相關專業力量,實現集約化經營,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品牌,凸現中小出版社的專業特色。如2006年,安徽科技出版社在社領導牽頭下,以編輯部門聯手,營銷、發行介入的項目負責制形式,策劃《希望的田野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叢書》(100冊左右)時,大家制訂了完善的策劃、組稿、發行方案,為了共同的“項目”目標而高速運轉。發行、營銷人員主動到基層農委、科委調研,提出了新的選題設想,并提前進行市場“預熱”。經過項目組的團結協作,該叢書1個月內即推出20余種,取得了較好的“兩個效益”。安科社2007年6月推出的《心靈雞湯叢書(雙語精華版)》也是“選題+營銷+發行”項目制實施較為成功的例子。
2 項目制有利于提升企業盈利能力
通過出版項目制,一方面,由于利潤與項目掛鉤,促使項目組的編輯、發行等人員建立起全新的互動合作關系,成為收益和風險的共擔者,大家都竭盡所能地選擇和運作“兩個效益”明顯、有賣點的項目,優化出版流程,完成各項任務指標,客觀上提升了企業的經營業績,也部分化解了傳統體制下編輯與發行人員由于信息溝通不暢、圖書銷售業績不佳而互相推諉的矛盾;另一方面賦予項目負責人自主選擇承印廠的權利,他們可以進行印制“招標”,進而開源節流,控制和降低圖書印制成本,這對中小出版社來說也是較為可觀的效益。
3 項目制有利于促進出版人才隊伍建設
負責調控項目進程的負責人往往是出版業務的骨干。在實施項目制的過程中,以他們為主導聯合一批年輕的編輯、發行、營銷人員進行出版實踐,相當于在“言傳身教”中幫助年輕員工提高業務水平。可以說,項目制在有效整合編輯、發行、營銷等多方面力量的過程中,有利于形成“傳、幫、帶”的人才培養機制。同時,以項目為紐帶進行合作,加強科室內部以及科室與科室之間的合作效能,也有利于培養出一支以出版社利益為重的能團結合作、吃苦耐勞、快速反應、能征善戰的專業隊伍。
此外,“出版項目制”利潤考核中傳達出的“員工與企業共發展”的理念,為一批市場敏感、有市場運作基礎的編輯尤其是年輕編輯提供了展示才華的舞臺和動力,將進一步激發員工的市場意識和經營意識,促使他們快速成長為懂經營、善策劃、勇創新、能開拓的新型出版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