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向被認為是大冷門的歷史,從去年起逐漸成了讀者最鐘愛的學科,歷史類圖書也成了出版社競相出版的香餑餑。從閻崇年的《正說清朝十二帝》、易中天的《品三國》、梅毅的《華麗血時代》,到當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兒》等,這些榜上有名的“史書”和中規中矩的歷史圖書又有著很大的不同。盡管時間跨度從三國到晚清,作者從歷史大家到年輕學者,暢銷的史書還是表現出來了高度相似的特性——內容不求全面,但求重點突出線索清晰;角度上不求宏大,只截一個面或者挖一個點;語言表達通俗易懂,風趣幽默;權威上不求學術規范,但求張揚個人見解。因此,準確說來,我們現在熱衷于讀的“史”,實際上都是一種對歷史的演義,并不是歷史專業書、學術書,所謂歷史圖書的暢銷,實質是大眾歷史圖書的暢銷。
有人認為,大眾歷史圖書的暢銷應該歸因于讀者閱讀習慣的改變,即傾向于閱讀通俗易懂的、有趣刺激的、不需要思考的圖書(有人稱這種閱讀習慣為“淺閱讀”)。誠然,在信息量空前膨脹、傳播方式日益多元化的現代社會,面臨著節奏陜、壓力大的生活,人們容易形成“淺閱讀”的閱讀方式,傾向于選擇適合“淺閱讀”的暢銷書。除此之外,大眾歷史圖書的崛起還有自身特殊的原因。
首先,故事性計歷史題材的圖書天生具備廣泛傳播的可能。即便是《史記》這樣的史學著作,故事性也是其成功不可或缺的因素。歷史,本身就是一個龐大的故事集合體,只需要挖掘、細化,它能被廣泛傳播的屬性就自然而然顯露出來。
其次,大眾歷史圖書易于與媒體聯動。閻崇年的《正說清朝十二帝》、易中天的《品三國》,都是先有電視觀眾才有圖書的讀者,圖書的暢銷得益于電視節目的熱播。梅毅、當年明月一些青年作者的走紅也要感謝網絡連載、媒體關注。而這類書與媒體的成功聯動并不是偶然的,歷史演義類題材通俗易懂,想象空間大,適合搬上熒幕。內容雖有連貫性,但章節的獨立性也很強,單摘出來也不至于造成太大的理解困難,精彩章節放在網絡、報刊上連載,能吸引讀者的興趣。
政策環境和社會環境的適宜。我們不難看出,政府對傳統文化、中華傳統極為推崇,而國人也逐漸厭倦了西方的快餐文化,再加上文化背景的相容性,語言表達的可理解性,有更多的讀者想要讀史也就不奇怪了。
“草根學術”的異軍突起和反主流文化的盛行,江定了這個時候出版的歷史圖書以大眾圖書、個性解讀的形式出現更易被接受。這種反主流和推崇“草根”的趨勢是中國話語權平民化的必然結果,反過來,它又促進了社會包容并促生一批“草根學者”。也正是由于歷史學的門檻之高,學術之專,能夠將其也收歸到“草根學術”的門下,被“草根學術”推崇者們視為一大勝利和突破也就不奇怪了。更重要的是,這不僅僅符合少數“草根學術”發起者和推崇者的想法,也符合一大批“草根學術”擁護者的胃口,也正是這些擁護者,充當了大眾歷史圖書的忠實讀者和推廣者。
大眾歷史圖書取代經管類圖書,主導暢銷市場的趨勢已成雛形。而中古及遠古歷史圖書比例正在上升,將成為大眾歷史圖書的后起主力。特別值得注意的是,既“白話歷史”之后“重述神話”的熱潮正在掀起,從某個角度來說,神話乃是遠古歷史的一部分,至少可以稱之為“野史”,這或許會成為“白話歷史”遭受跟風、走向庸俗之后大眾歷史圖書又一個新切入。
世紀文景大舉進軍青春文學市場
本刊訊 (記者韓陽通訊員王玲)一直以海外引進作品為特色的北京世紀文景文化傳播公司(下文簡稱世紀文景),最近傳出涉足本土的青春文學市場,并出版作品《愛麗絲》系列。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此次通過《愛麗絲》系列作品進軍青春文學市場,是對這塊極具潛力市場的一次出擊。世紀文景副總經理朱旗表示,此次對《愛麗絲》的看重,一是認同其團隊創意理念,旨在共同打造青春文學品牌,更是借此機會開拓文景青春文學產品線,希冀一段時間的運作后該產品線與品牌形成文景可復制的盈利模式,為文景的未來開拓更大空間。此次合作方團隊的主力是tmnsey、落落,對青春文學有所關注的讀者對這兩個名字應該不會陌生,這兩位主力此前均為郭敬明團隊的核心人員,分任《15land島》和《最小說》的設計總監與文字總監。
《愛麗絲》是強調文本價值,其讀者定位在16~26歲之間,如果與《最小說》比較,《愛麗絲》的讀者群更為成熟。另外,從成書的整體感觀上,這套系列更注重圖文創意、藝術美感,并有另一種新形式的嘗試,即從國外引進適合青少年閱讀的選題,打造這套系列為關注推廣原創與引進兩方面相結合的青春文學作品。
在談到這次與hansey及落落等人的合作時,朱旗認為:“目前的青春文學作品有不好的傾向,讀者盲目追星,而作品又過多地迎合市場,此次與hansey等人的合作,就是看重這個青春文學團隊的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