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嫦娥一號”探月衛星即將升空之前,包括當代中國出版社、科學出版社等在內的多家出版社就同時推出了與航天科技有關的圖書,試圖搭車“嫦娥一號”風行書市。
據了解,從2003年“神舟”五號載人飛船發射開始,國內出版界即瞄準了其背后的商機,紛紛推出與飛船發射有關的主題圖書。此次,“嫦娥一號”探月之前,科學出版社搭車推出了《中國探月》,中國宇航出版社出版了《奔向月球》,當代中國出版社則出版了《奔月》,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推出《月球密碼》。這些圖書分別融科學性、趣味性、知識性于一體,或普及載人航天技術,或解密宇宙奧秘,或講述衛星發射的幕后故事。
據《奔月》一書責任編輯任小平介紹,該社去年就開始籌備《奔月》,“之所以選擇在‘嫦娥一號’飛天之前推出該書,一方面是出版流程趕到這個時間段了,二來正好借媒體對‘嫦娥一號’的關注,希望以此帶動該書的熱銷。”記者了解到,與當代中國出版社一樣,作為一項熱門出版資源,許多出版社看好此類題材,提前準備書稿,適時推出新書。由于無法準確衡量市場前景,多數出版社出手謹慎,《奔月》與《月球密碼》的首印數均在五、六千冊,“根據市場情況看,如果賣的好,就繼續加印。”
然而,來自北京圖書大廈等書店的統計顯示,截至10月24日,《中國探月》賣出20本,《月球密碼》賣出10本,《奔向月球》賣出10本。由此看來,今年主題圖書的“搭車”行為顯然集體遇冷。盡管如此,出版方并不悲觀。任小平透露,《奔月》一書出版后,陸續有航天研究機構組織團購,“書店銷售只是一部分,更多的還是靠單位團購。”
著名出版人金麗紅分析說,早在“神舟”五號發射時,這類主題圖書的出版就已經泛濫了,“市場的蛋糕就那么大,并不見得每個人都能分一杯羹。而且報紙、電視、雜志都在這個時刻集中做了鋪天蓋地的報道,對于普通讀者來說,只需天天看新聞就知道事情的大概了,沒有必要再去買書。”正如金麗紅所言,當記者采訪曾經出版此類主題圖書的出版單位時,一談到銷量個個諱莫如深,拒絕透露。業內觀察家分析認為,在出版資源匱乏的情況下,這類主題圖書只要能賣出一萬冊,出版社就會考慮出版。然而考慮到這類圖書的同質化,以及激烈的市場競爭,業內人士建議還是謹慎出版為好。
湖北長江出版傳媒集團打造現代生產物流基地
本刊訊 (通訊員李小明李韻)投資6億元人民幣興建的湖北長江出版傳媒集團有限公司生產流通基地,于10月12日上午,在武漢舉行隆重的開工典禮儀式。該生產流通基地是湖北省十一五發展規劃重點支持發展的文化項目之一,也是武漢市重點工業項目之一。
該基地是由湖北長江出版傳媒集團有限公司及所屬湖北省新華書店集團與湖北新華印務有限公司共同投資興建的一所現代化的圖書生產物流基地。基地前期工程主要有“湖北省新華書店圖書分揀中心”(占地120畝)和“印刷科技產業園”(占地114畝)兩個子項目,分別由湖北省新華書店集團和湖北新華印務股份有限公司投資興建,總投資達6億元。
“湖北省新華書店圖書分揀中心”將集圖書分揀中心、華中地區出版物配送中心和第三方物流中心三大功能于一體。項目建成后,將形成日處理收貨6000個品次、日分揀2萬種、日加工3.5萬件、日配送300~400家連鎖店、經營品種(圖書現貨)22.4萬種、日處理退貨8000件,日運輸吞吐584噸的強大能力。
“印刷科技產業園”是湖北省第一個高科技印刷工業園區,包括環保包裝印刷、數碼精品印刷、高速輪轉多色印刷、按需個性化數字印刷、彩色報紙多功能印刷等項目,同時,該園區還將引進柔版印刷生產線、凹印設備和技術、無墨鍵技術、無主傳動軸技術、CTP技術、CIP3數字化工作流程和數碼印刷技術等一系列國際先進印刷技術。預計“印刷科技產業園”建成投產后,將實現年加工產值5億元,年銷售收入10億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