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價書是出版界常說常新的話題,特價書首先在價格上做文章,特別是現在的書價攀升到和薪資微調不成比例的地步,特價書以其優惠的價格吸引了大批穩定的購書者。但是特價書也存在著很多的問題,如嚴重擾亂市場秩序,給出版社和下游的經銷商帶來很大的損失。
說起特價書,就不得不提庫存書,因為相當一部分的特價書是從庫存書轉化過來的。庫存書是由正規出版社出版,但是由于出版時對市場估計不準,造成印刷數量過多而積壓下來的書籍。資料顯示,2005年,全國圖書庫存累計總價值高達482.92億元,與2004年相比增長7.52%,庫存和銷售之比高達98%。由此可以看出,庫存書是特價書的主要來源。如此巨大的庫存,造成了特價書市場的繁榮。
除了庫存書,高定價低折扣的圖書也是特價書的來源之一。一般而言,這些書都是一些長篇名著、畫冊等大部頭書籍,它們被重新包裝以精裝版的形式出版。同時,這些書籍的價格標得很高,被以一至三折的價格出售。
特價書對圖書市場的沖擊很大。讀者對圖書這幾年定得偏高的價格出現了信任危機,都期待著新書降價時再去買。消費者這樣的心理也是很正常的。首先,大多數圖書并不存在時效性的約束。其次,圖書更不是生活必需品。再次,目前的圖書定價相對于老百姓收入來講,確實不低。書價在市場上的忽高忽低引起了潛在購書者的疑慮,導致相當一部分的讀者放棄了在新書上架時就去購買,而是采取觀望的態度等待圖書大打折扣。因此,書籍銷售陷入困境,長此以往形成一種惡性循環:書越賣不出,特價書越紅火;特價書越紅火,非特價書店越不景氣。
特價書嚴重影響了出版社和批發商、零售商的社會關系。作為新書,批發商、零售商按六折左右的價格進貨后不久,出版社就以極低的價格出售給特價書經營者。零售商、批發商和特價書店以懸殊價格競爭,極大地損害了批發商和零售商的利益。下游的圖書經銷商叫苦不迭,認為特價書的危害猛于盜版書。社店本來就是同盟關系,一損俱損,一榮俱榮。在物流、商流、現金流同時出現問題的的情況下,出版社和書店怎么能占領市場,賺取利潤?
特價書的存在還使折扣成風。出版社在成本不能降低的情況下,只有通過提高價格來兌現折扣,使高價和折扣陷入惡性循環。這種后果很大程度上是出版社自身的原因造成的,是每家出版社追求小團體利益最大化而造成的整個行業不景氣。依靠提高書價企圖挽救局面的做法無疑是短視的。
特價書給很多經銷商欺瞞出版社牟取暴利提供了條件。有的經銷商已經將當年從出版社進貨的圖書賣掉,但是有些書在市場上成為滯銷書之后,這些經銷商就從另外一些渠道以極低的價格進到圖書(有的甚至是盜版書)并將這些書退給出版社。他們的退貨折扣就是當年出版社的發貨折扣。對于這些經銷商,他們沒有承擔任何風險,還白白賺了一大筆。出版社在這個過程中,承擔了大筆的費用,蒙受了巨大的損失。
從各方面來看,特價書市場真可謂是一個奇怪的市場。有需求就有市場。如果任由這些弊病發展下去,對國家的整個出版行業都將是致命的打擊。
“三農”圖書調研扎實再出手
本刊訊 在2007年新聞出版總署的年度選題論證會上,“三農”選題的數量和出版社的參與程度都創造了新高。
出版社的選題開發要圍繞“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主題固然沒錯,但每個出版社的實際情況都不一樣,尤其是發行渠道和編輯隊伍建設,以及對農村讀物的市場把握程度都有很大的差距。因此,在“三農”之風勁吹的時期,各個出版社都要謹慎視之。
農村圖書市場有著自己的特點和規律,為了保證“三農”圖書能真正到達農民手中、真正發揮作用,出版社就得在選題策劃、書籍編撰、銷售發行上以“看得懂、用得上、買得起”為原則,在圖書的針對性和實用性上狠下功夫。首先要做的就是對農村圖書市場進行細致而有效的調查,了解農村的實際情況,以農民讀者的角度去看待圖書。待這些調研工作真正做扎實了再投入到“三農”選題的開發。
對于本來就缺乏農村圖書發行渠道的出版社來說,要想發行本社的“三農”圖書就更難了。對于那些有農村網點基礎的出版社來說,操作起來就相對容易。“三農”圖書出版的主力軍之一金盾出版社早在幾年前就通過市場運作方式,與一些地方農業科技部門聯合搞發行,既滿足了農民需求,又擴大了發行量。
出版社的主管和主辦單位盡力地協助“三農”圖書的開發是一個好現象,但出版社應該冷靜地看待市場,結合本社的實際情況,不要重復出版,造成不必要的出版資源的浪費。
(陳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