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界的評論當中,被寫進教科書的直銷模式似乎已經成為戴爾改革的一個重要突破口。
戴爾公司(Nasdaq:DELL)正在考慮改變自己的直銷模式?2007年4月28日,《紐約時報》報道,戴爾公司主席兼CEO邁克#8226;戴爾開始準備對直銷模式做修正了。“直銷模式曾經是一場革命,但并不是一種宗教。”戴爾在4月24日寫給戴爾公司8萬名員工的郵件中表示。
此前,外界對戴爾是不是該改變自己單一的直銷模式已經討論了多年,但是戴爾公司始終不為所動,現在情況似乎有所不同。 
對于戴爾來說,目前的確情況危急。2007年第一季度,戴爾公司并沒有觸底反彈的跡象。兩大市場調查公司Gartner和IDC的數據顯示,惠普在全球市場的份額為18%到19%,領先于戴爾公司的14%到15%,已經穩固了自己全球PC霸主的位置。在戴爾身后,蘋果和聯想甚至明基都來勢兇猛。柯文證券的分析師Louis Misciocia再次調低了戴爾公司的業績預期,將戴爾第一季度盈利預期從每股28美分調低到23美分。在他看來,戴爾在美國市場和企業市場的表現均難以讓人滿意。在美國市場上,戴爾目前的份額是27%到28%,惠普的份額是24%到26%。而一年以前,戴爾的份額是32%到34%,惠普的份額是20%到21%。
在2006年,戴爾公司宣布要塑造戴爾2.0。2007年初,創始人邁克#8226;戴爾重新回來執掌公司,將羅林斯掃地出門。而在此前后,戴爾公司在高層人事上做了許多調整。雇用了此前備受爭議的美洲航空公司原CEO卡蒂(Don Carty)為公司副主席兼CFO,取代原來的CFO施耐德。還雇用了前甲骨文公司的高管Mark Jarvis作為戴爾首位首席市場官。此外,戴爾公司從通用汽車、惠普、亞馬遜以及WellsFargo等公司挖來多位高管。
除了調整自己的高層團隊以外,戴爾2.0的目標似乎還非常遙遠,最要命的是,似乎沒有人能說清楚戴爾的方向是哪里,除了對自己的直銷體系做一些調整之外。這一成功的商業模式在筆記本電腦逐漸成為市場主流的時候,似乎遇到了一些困難,在供應鏈管理以及用戶的購買習慣上,筆記本電腦似乎都不適合使用直銷模式。
在2006年5月,戴爾公司在達拉斯開辦了展示店,但并不提供產品銷售,而只是展示電腦、打印機和電視等產品。“他們正在明白這個市場已經發生多么大的變化,”市場調查公司Current Analysis的分析師Samir Bhavnani分析,“很明顯這一舉措有些晚了,他們早在2005年就應當去做這樣的事情了,但是他們也還來得及。”他預計,戴爾會和一些現有的電子零售商結盟去銷售電腦和打印機。
戴爾公司會采取更加完備的零售運營。邁克#8226;戴爾透露戴爾公司將會在美國以及海外市場采取新的制造和分銷模式,這一計劃由剛剛在2007年2月加盟的原Soletron公司首席執行官 Michael R.Cannon具體負責監督實施。
但是,目前為止還很難斷定戴爾公司在新模式上能走多遠。《商業周刊》網站有文章建議戴爾公司去收購擁有86年歷史及4000多家商店的零售公司RadioShack。但是,這一計劃好像有些超前了。雖然在市場份額上已經落后于惠普,但是在利潤率上,采用直銷模式的戴爾公司仍舊要高出惠普公司4個百分點。戴爾公司內部以及投資人對直銷模式一直有不同看法。“我可以肯定戴爾公司并沒有在West Nyak開零售店的計劃。”在4月12日,戴爾公司的新聞發言人考克斯剛剛出面否認了傳言當中戴爾公司將會在紐約州開新店的計劃。
但問題是,除了改變直銷模式之外,邁克#8226;戴爾還能如何打造全新的戴爾2.0?有分析師建議戴爾公司學習一下惠普去做更大規模的收購,建議當中的收購對象從Palm、摩托羅拉、任天堂到EMC、賽門鐵克甚至是Sun。看上去似乎理由充分,但是以邁克#8226;戴爾一貫的謹慎風格,似乎不太可能在收購方面有太大的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