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3月就有預測農產品將出現“超級牛市”,并提出“農產品牛市三步曲”。全球農產品超級牛市將運行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以布什的能源替代計劃為導火索的工業需求暴增階段,這一段以玉米價格上漲為領頭羊,帶動小麥、大豆整體上揚;第二階段是,農產品供應短缺階段,將以2007-2008年全球農作物生長季節任一主要糧食產區的嚴重減產為導火索;第三階段是通脹階段,將以虛擬需求暴增為代表,可能將伴隨著全球經濟的階段性衰退的到來。
當前市場所處牛市階段的判斷
到目前為止,這一預測已經得到了市場的部分驗證。牛市已經完成第一階段,第二階段已經基本完成或者接近完成。第一階段在2006年8月到2007年3月完成,代表是玉米和豆油價值的提升,期間CBOT玉米因為工業用途的增加價格提高到176%。第二階段從2007年7月開始至今,其間,國際小麥因澳大利亞以及歐盟嚴重減產而出現階段性短缺,CBOT小麥價格提高到180%,中國大豆因為東北產區嚴重減產以及儲備不足而出現階段短缺,DCE大豆價格因此而提高到136%。所以判斷,當前國內外農產品牛市已經進入第二階段的末期,并將逐漸進入第二階段和第三階段的過渡階段。
原預測第二階段為“農產品供應短缺階段”并不完整,應為“農產品結構性短缺階段”。就短缺來說,這一階段里,全球以及中國農產品雖然沒有出現全面的短缺,但是出現結構性的短缺。國內市場上,由于中國大豆的嚴重減產以及儲備的嚴重不足,出現國際輸入的嚴重短缺。國際市場上,小麥已經出現整體性供應緊張,大豆正在走向短缺。值得一提的是,這一階段里,雖然通漲指標已經明顯抬頭,通脹預期也貫徹始終,但通脹仍處于可以控制的范圍內。
牛市過渡新階段的特征
在國內外農產品牛市進入第二階段和第三階段的過渡階段后,市場的主基調將以調整為主。而結構性短缺商品的供應緩解狀況是調整表現強弱的關鍵。因此,需要密切關注南美大豆生長狀況以及國際小麥生長以及需求恢復狀況。初步判斷,這一階段中,前期主流的上漲品種將出現大幅振蕩,而非主流品種將由于通脹預期的存在而出現輕微的補漲。不過,這一階段雖然市場價格會波動較大,但持續的時間會短于第一階段和第二階段的過渡期,初步判斷,調整時間大致在3個月。
第三階段產生條件以及可能時間的預測
值得重視的是,國際以及國內部分農產品的短缺正在通過種植替換以及使用替代向相關農產品上蔓延,更重要的是,有形成因“虛擬需求(包括囤積需求)”增加而導致的全面短缺的趨向。我們知道,在同一時間所有的大宗農產品都出現短缺的概率非常低,但是有一種可能會出現全面短缺的情況,那就是發生較為嚴重的通貨膨脹。當較嚴重的通脹發生時,商品社會流動庫存會出現人為的減少,囤積需求會驟然上升,這會在短期內改變原本供大于求的商品的供求關系,從而使其轉向供不應求。因此,對可能出現的“農產品超級牛市”第三階段重新定義為“較嚴重通脹導致的全面短缺階段”,這一階段持續的時間也會非常短,但將是農產品超級牛市的最高潮。
未來第三階段產生的導火索除了通脹形勢惡化外,供需方面有以下三個:一是:南美大豆2008年上半年單產出現下降。二是:中國2008年夏糧發生減產。三是:美國乙醇價格再創新高,玉米需求被重新激發。第三條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原油市場的表現以及乙醇行業自身盈虧周期的轉換。未來第三階段產生的時間,從周期上看大致在2008年3月份,但各品種由于生產周期的不同會有所差異。
市場長期發展展望
據預測農產品超級牛市結束后,市場后期的運行方式有兩種模式,分別是“大起大落”型以及“長期性價值上移”型。前一種是指農產品牛市迅速發展到第三階段,并在高潮結束后迅速進入熊市周期,價格出現大起大落。牛市運行周期短,一般在半年到一年內結束。“長期價值上移”型是指農產品呈長期的緩慢振蕩上漲趨勢,牛市第三階段出現復雜的延長,牛市在2-3年時間內蔓延。市場最終運行哪一種模式取決于全球以及中國經濟形勢的發展。如果原油價格和農產品價格出現持續的嚴重上漲,并引發惡性通脹,進而超過經濟承受能力,則農產品的牛市循環會在未來1年內結束,并迅速進入熊市周期。如果經濟增長能夠持續,通脹也運行在可控的范圍內,經濟雖然出現波動,但并不傷筋動骨,則農產品牛市仍將持續2-3年的時間。目前我們仍傾向于后一種。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農產品牛市第三階段發生,世界農產品牛市的主場將由美國轉移到中國。在連續四年糧食豐收后,由于惠農政策作用降低、自然生產條件惡化、民間儲備過低等因素,2008-2009年后,中國糧食市場可能將由“緊平衡”過渡到“較為緊張”的階段。考慮到這一狀態的可能發生,中國應繼續加大進口,減少出口。
摘自《國際金融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