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半年以來,一些農業熱點問題,特別是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的不實報道頻頻現身于媒體的聚光燈下,引發了媒體、公眾和國際社會的高度關注。
究其原因,既不是缺乏法規政策與相關標準,也不是缺乏現代化方法與手段,更不是國家有關部門不重視農產品質量安全及其相關的宣傳工作,而是專業化、科學化行政輿論引導不足;沒有形成一種專門的、能真正面對國內外消費公眾的、全面宣傳報道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的專業化宣傳媒介,沒有形成“專業化”才是真正的癥結所在。一個專業化的品牌農產品媒體是順應時代、順應潮流的歷史必然。
農業媒體作為弱勢行業媒體,面對媒體產業的格局重組、市場游戲規則嬗變的情勢,如何開辟出一條可持續發展之路?如何利用發現機會的戰略眼光、操作到位的戰術手段、依靠縝密的市場運作方法、依托科學可行的工作線路,在競爭中抓住機遇,進入市場操作的“自由王國”?如何在大力推進媒體產業的一體化進程中,形成以傳播為主營業務的產業價值鏈條就成為所有農業傳媒人思考的焦點。
專業媒體成功建設能在第一時間以親和的新聞和版面語言全面傳播我國政府、各地有關部門和組織以及農產品生產者在三品建設與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建設方面的動態和成果,將行政上的輿情收集、分析、研判信息與安全風險評估專家委員會的“評估成果”傳播到億萬消費者;能在第一時間以實事求是的態度,有理有據地揭露生產一線與流通領域背法背理的安全事件,充分發揮其專業化新聞輿論監督的功能與作用,為有關部門打擊不法當事人及其不法行為提供線索和依據,積極、主動地維護我國農產品及其食品市場健康向上的正面形象;能在第一時間以科學的態度和負責任的精神,對不科學、失實報道及時澄清,努力捍衛三品建設與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建設的成果。
專業性全面的新聞宣傳不可或缺。不管是有關的法規政策、技術標準的建設,還是現代化品牌及其質量安全管理機制、方法或手段的建立、形成、完善,其目的都是適時、順利地貫徹與執行。在現行經濟運行機制下,只有專業媒體才能以專業化的、親和的新聞語言吸引受眾。目前不管是農產品質量安全具體工作,還是相關的政策法規、標準、措施的制定與貫徹,都已由以前的以商品生產為重心,轉向了以促進消費為動機,提倡引導消費、以消費拉動生產。因此,專業性媒體的宣傳理念和辦刊宗旨也需要定位于“引導消費,引領食尚,促進生產”。其創辦和有效發行,也是農產品營銷促銷最重要的手段之一。
此外,這種專業化媒體的建設還可填補國際國內專業媒介的空白。國際國內的汽車、服裝、木材家具、建筑類產品、IT類產品、藥品(包括中草藥)等等都有本行業的品牌宣傳媒體。但就目前已有的有關農業農村的新聞媒體,其宣傳報道大都以生產、工作、政策性等信息內容為主;而對品牌農產品推銷促銷、質量安全建設進行專門、全面宣傳報道的媒體幾乎是沒有。更沒有將紙制平面與電子版媒體相結合發布品牌農產品有關的專業化全面信息(包括品牌農產品“四大品質”及其相關信息)的先例。
農業部是品牌農產品信息權威發布或委托權威發布的具體部門,這確保了農產品專業媒體發布相關信息的權威、可信、準確、實用。同時,農產品質量標準化建設為品牌農產品安全質量檢測與生產的全程監控以及品牌名牌的鑒定、評審與組織相關評比,提供了依據性條件;也為品牌農產品產地的自然狀況、質價比、性價比、質等比的準確報道提供了基本的前提條件。
中國農科院以及各省地的科研院所與大中專農業院校都在積極并卓有成效開展有關的科學研究工作,有一大批的專家教授正在從事有關標準、檢測技術方法等研究,研究成果也在不斷涌現。這既為標準化建設、生產環境監控、產品質量檢測體系建設提供了科學基礎,也為專業化宣傳報道提供科學依據。通過專業化媒體,讓專家教授“出面講話”,反擊不實或以點蓋面的報道,是消弭其不良影響、減少經濟力損失的最佳手段。
中國消費者需要一本“新型營養食經”,中國人需要一本可信的“健康消費讀本”。但目前各種媒介發布的或市場上提供的往往都是支離破碎或某一方面的信息。而大中城市的中高檔消費者需要權威、可靠部門公布公告的品牌(名牌)農產品信息,需要品牌農產品產地與生產(加工)質量安全監控信息;需要營養與健康或是如何做、如何吃的信息。現實是這些信息仍處于供需脫節的局面。只有需、幾乎沒有供。并不是上述各類信息匱缺,而是缺乏專業化的全面信息發布傳播的有效手段與權威、可靠的平臺。當農民要由一種身份變成一種職業,他要投入到農業市場經濟當中去,來體驗新的市場帶給自己的沖擊,來實現新的價值,實現新時期農民自我市場價值,這是他需要的第一信息。
現代商品農產品的生產,不是以產定銷,而是以銷定產。市場和消費者需要,才是供貨商或生產者的動機和動力。只有全面了解認識自己品牌產品的商情與大眾消費趨勢,掌握自己品牌產品與國際國內同類產品的比較信息,才能積極地投入生產、果斷地轉產,或是充滿信心地繼續生產、擴張生產,有效生產,同時,在與購貨商議價時也才能掌握主動。
當今傳媒產業內容為王、品牌為王、渠道為王的時代,農業媒體的生存優勢在哪里?專業化、品牌化實則都是在求“變”,變則通,通則久。這是歷史的必然。
打造精品專業化主流媒體。秉承“傳播食尚理念,啟迪營銷思維,增強品牌意識,提升品牌影響力,推動市場競爭,拉動品牌生產”的辦刊理念,打造精品期刊媒體,讓國人喜聞樂見,使品牌農產品成為消費品市場競爭的立足點與制高點。將這類媒體辦成推動三品及其質量安全建設第一專業、專門“喉舌”。通過專業媒體采編質量的不斷提高,不斷推動品牌市場競爭的同時,催生人們的“品牌”意識,不斷提高人們對品牌重要意義的認識,以期拉動生產。
通過加強電子版媒體或網站的建設,適時更新數字化硬件設備設施,逐步完善、改造升級管理工作軟件,讓配備了電腦的相關受眾都能瀏覽電子版專業媒體或網站。使專業媒體逐步延伸到千家萬戶,讓億萬消費者盡快認識“品牌建設”的意義。建成捍衛三品及其質量安全品牌建設成果的專門陣地。能在第一時間揭露假冒偽劣品牌農產品,也能在第一時間對相關媒體的不實報道予以反擊,縮減由此而造成的損失和危害。將專業媒體辦成捍衛三品及其質量安全建設成果的第一專業化陣地。讓消費者及時了解國際、國內品牌農產品的新品種類、特點以及發展趨勢的信息。
在這個市場摸爬滾打的時候你會發現越寬泛的東西,針對性就越弱,市場競爭力就越差,所以媒體的生命力最終還是要回到專業化和個性化的道路上來。媒體的專業化才是一條通向羅馬的輝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