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探索與實踐,不少出版社在掌握、運用版權貿易知識和技巧,開展版權貿易與合作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經驗。尤其是近幾年來,中國的版權貿易已出現了快速增長的好勢頭。
我國對港臺版權貿易的現狀
國內版權輸出方向還主要集中在臺港地區東南亞等華人集中的國家。美、英、加等英語國家購買中國版權數量還比較少,英語翻譯能力有待進一步開發。盡管近些年對外的輸出數量也在增長,但輸出量最大的還是我國臺灣地區。

在北京的版權貿易中,臺灣地區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北京15%的引進版圖書來自臺灣,在版權引進中排名第三;版權轉讓的63%流向臺灣,在輸出版權中排名第一。臺灣是北京最大的版權輸出地和重要的版權引進地。
根據國家版權局的數據,引進數量較多的五個地區是北京、上海、廣西、遼寧、吉林;輸出數量較多的五個地區是北京、上海、陜西、浙江、遼寧。
1.總體看引進大于輸出。引進方面,1995-2005年間,北京地區引進臺灣圖書的速度呈快速增長的趨勢,年均增長率達19.40%,2005年,引進到臺灣地區的版權占到引進總量的11.06%,達到1038項。在京出版社大都引進過臺灣版權,但數量比較分散,相對集中在工業技術類、文學類、文科教體類以及語言、文字類。
在輸出方面,據不完全統計,輸出到臺灣地區的版權占到輸出總量的46.7%,有669項。輸出類型主要集中在文科教體類,語言文字類,醫藥衛生類以及工業技術類。
在京出版社大都引進臺灣版權,但引進量比較分散。人民郵電社與清華大學社等社其引進量也不超過8%;引進類型集中在工業技術、文學、文科教體類以及語言、文字類。其中,計算機類引進量為1482種,占北京同類引進總量的近二成。

輸出到臺灣地區的主要出版社有人民體育、高等教育以及清華大學出版社和北京出版社,與引進臺灣版權的出版社一樣,他們的輸出量也不超過8%,具有涉及面廣,輸出量小的特點;輸出類型主要集中在文科教體,語言文字,醫藥衛生類以及工業技術類,這四類圖書的輸出量占輸出到臺灣地區圖書總量的近六成。
2.北京、上海兩大板塊十分突出。根據國家版權局公布的數據,2005年,北京向臺灣地區輸出版權項目374項,占當年全國向臺灣輸出版權總數669項的55.9%,北京從臺灣引進版權項目607項,占當年全國從臺灣引進版權項目總數1038項的58.5%;北京向香港輸出版權項目89項,占當年全國向香港輸出版權項目總數168項的53.0%,北京從香港引進版權項目120項,占當年全國從香港引進版權項目總數204項的58.8%。
引進和輸出同樣占很大份額的是上海,2005年,上海向臺灣地區輸出版權項目157項,占當年全國向臺灣輸出版權項目總數669項的23.5%,上海從臺灣引進版權項目90項,占當年全國從臺灣引進版權項目總數1038項的8.7%;上海向香港輸出版權項目50項,占當年全國向香港輸出版權項目總數168項的29.8%,上海從香港引進版權項目43項,占當年全國從香港引進版權項目總數204項的21.1%。

2005年,北京和上海兩地向臺灣輸出版權項目占全國向臺灣輸出總量的79.4%,向香港輸出的版權項目占全國向香港輸出總量的82.7%;北京兩地從臺灣引進的版權項目占全國向臺灣引進總量的67.2%中,從香港引進的版權項目占全國從香港引進總量的79.9%。足見這兩大版板在我國版權貿易中舉足輕重的地位。
3.引進總量實現新的突破。繼2004年負增長后,2005年重新實現了較大幅度的增長。尤其是臺灣地區在2005年的引進版權自1998年以來首次突破1000項大關,達到了創紀錄的1038項,香港2005年版權引進總量相比2004年也實現了較大的增長,由2004年的154項躍升至2005年的204項,增長了32.47%。
4.版權貿易從單本、小批量向系列書、長效書的方向轉變。向國外推出的圖書走向系列化、大型化,從國外引進的圖書也由過去注重個別暢銷書,轉變為著重引進有分量、有影響的大部頭著作,比如引進400萬字的《英漢劍橋百科全書》、30卷本的《大英百科全書》、21卷本的《美國學院百科全書》等。這表明我國的版權貿易開始擺脫只注意短期經濟行為的思想束縛,不僅注重短期經濟效益,而且更注重考慮長期的經濟效益。

5.在京出版社大都引進臺灣版權,但引進量比較分散。人民郵電社與清華大學社等社其引進量也不超過8%;引進類型集中在工業技術、文學、文科教體類以及語言、文字類。其中,計算機類引進量為1482種,占北京同類引進總量的近二成。如圖所示,輸出到臺灣地區的主要出版社有人民體育、高等教育以及清華大學和北京出版社,與引進臺灣版權的出版社一樣,他們的輸出量也不超過8%,具有涉及面廣,輸出量小的特點;輸出類型主要集中在文科教體,語言文字,醫藥衛生類以及工業技術類,這四類圖書的輸出量占輸出到臺灣地區圖書總量的近六成。
幾點啟示
1.版權引進是圖書市場繁榮的促進劑。知識貿易不同于一般商品交易,它不具備產權上的獨占性。版權引進不僅僅是引進者得到版權的交換價值,更重要的是引進版權的知識對本國國民素質提高產生的影響,具有知識的外部效益。知識外部性效益表明,為我國所需的圖書版權引進越多,擴散效應越大,對縮小知識差距有好處。科技、經管類版權引進,有一半是作為大學教材和參考書使用,有利于促進我國的科技和經濟發展。
2.在實施“走出去”戰略中,首先,要從政策和資金上向版權輸出傾斜,建立版權輸出專項資金,完善管理辦法,鼓勵出版單位和版權代理機構開展版權輸出;其次,可以考慮將版權輸出也納入中央和省級兩級出版基金的使用范疇,擇優扶持我國的精品出版物輸出;第三,在目前版權輸出開展的初級階段,可以采取直接組織或委托版權代理服務機構進行推介、資助、合辦等方式,培育國內圖書版權市場。 “發展是硬道理”,必須按照國際慣例和市場規律統籌協調,突出優勢版權資源,開辟渠道和建立良好合作關系,在國際出版市場盡快形成較強競爭力。
3.兩岸交流促進版權貿易。20世紀90年代后,兩岸民間組織擔負了交流組織者角色,出版、版權貿易和研討活動交織進行、相互促進,版權貿易在各自的市場中均占有重要地位。臺灣出版社策劃選題或兩岸共同策劃選題,再由內地作者創作、臺灣地區出版成為新的合作趨勢。
廣東省受理首起無線網絡著作權侵權案
本刊訊 (記者繆立平)近日,北京中文在線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將廣東省一家SP告上當地法庭。當地法庭已正式受理案件。這是《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實施后廣東省受理的首起無線網絡傳播作品的著作權侵權案件。
中文在線以wap.3g.net.cn的所有者廣州市久邦數碼科技有限公司、久邦計算機技術(廣州)有限公司為被告提起了訴訟,訴被告在其手機網站上為用戶提供了在線閱讀涉案作品的服務,侵犯了原告對這些作品依法享有的信息網絡傳播權。中文在線請求法院判令被告停止侵權、賠償損失31余萬元。涉案作品有余秋雨的《霜冷長河》等15部作品,以上作品累計字數374萬字。此案將在廣州市越秀區人民法院審理。
據悉,去年中文在線作為原告方協助中文“在線反盜版聯盟”訴邦邦網取得了階段勝利,打響了無線領域維權的第一炮。邦邦網案件曾被業內譽為“無線閱讀侵權第一案”。
中文“在線反盜版聯盟”表示,近年來聯盟發現無線網絡的盜版現象日益突出,因此聯盟把工作重心放在打擊無線領域的盜版上,今后將全面拓寬反盜版的范疇,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的盜版侵權都在打擊的范圍之內,將反盜維權延伸到出版物以外的版權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