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推動中國可再生能源產業規模化發展”為主題,由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UNIDO)深圳國際能源與環境技術促進中心發起,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可再生能源發展中心、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及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國際小水電中心等五方權威機構聯合研究發表的2007年中國可再生能源產業藍天排行榜《簡稱“藍天榜”》上月在深圳舉行的第九屆高交會面世。
以上五家研究機構的專家們組成此次藍天排行榜評審專家小組,為聯合研究組的工作提供指導性意見。排行榜的研究過程包括了設立排行指標體系、獲取數據以及協調研究機制。其中可再生能源產業排行榜中的產業分類和指標設計經由五方聯合研究組多次討論,最終由排行榜領導小組確定了16項關鍵性類別,涵蓋了可再生能源產業的方方面面。排行體系不僅包括了太陽能、風電、生物質能及小水電行業中制造、投資和市場方面的領先者,產業中的其它重要構成,例如亮點城市、扶持政策以及技術服務機構等項目也一并納入體系中。
排行榜指標數據來源于各研究小組廣泛調研與問卷,并大量參考了聯合國及其它國際組織專業機構、國內政府部門、官方機構、行業協會、科研院所和權威學術機構發布的統計數據。研究小組在數據分析過程中還設計了調查問卷,通過與國內外各有關機構進行交流和溝通,以確保數據的可靠與完整。
大力發展我國可再生能源產業符合2006年1月1日開始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可再生能源法》,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大舉措,也是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必然選擇。 進入21世紀以來,世界許多國家把發展可再生能源作為緩解能源供應矛盾、應對氣候變化的重要措施。可再生能源在世界范圍內得到迅速發展,一些可再生能源技術的市場應用和產業,如光伏發電、風電等年增長速度都在20%以上,可再生能源已成為實現能源多樣化、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和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替代能源。
伴隨國民經濟的持續高速發展,我國的常規化石能源日趨緊缺,發展可替代煤炭、石油、天然氣的可再生能源刻不容緩。我國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國家行動方案以及實現節能減排的工作方案中,都已把加快可再生能源發展列為一項重大舉措。
不久前我國公布了可再生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確定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占能源總消費15%的目標。其中,水電總裝機容量要達到3億千瓦(其中小水電7500萬千瓦),風電總裝機容量3000萬千瓦,生物質能總裝機容量3000萬千瓦,沼氣年利用量440億立方米,生物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年利用量1200萬噸,太陽能發電總容量180萬千瓦,太陽能熱水器總集熱面積3億平方米,再加上海洋能、地熱能等,屆時全國可再生能源利用量將相當于6億噸標準煤。這將有利于我國能源結構調整和保障能源供應安全,對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保護環境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