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紅芳這位教壇中的年輕一員,以她獨特的教學特點從穆棱市教育沃土中脫穎而出,成為穆棱市語文學科名優教師,引人矚目。她在教學上倡導情真意切,關注朗讀感悟,注重讀練結合,既大氣又和諧,既精致又充滿了活力。
一、以情激情,關注學生情感參與
趙紅芳老師在語文教學中善于調動學生的情感參與閱讀,更好地引導學生把握課文的情感因素,移情于景,以情育情,以情導情,以學定教,順學而導,師生情感融為一體。
1. 動情導讀,調動學生情感。
趙紅芳老師在教學前,潛心揣摩課文中的情感因素,精心設計教學過程。課堂上具有藝術家般的豐富情感,善于運用變化的表情和情真意切的語言,用自己的真情實感撥動學生的心弦,并將自己的真情向每一個學生進行“輻射”,以情激情,與學生一起感受蘊涵在課文里的作者的感情。在教學《一夜的工作》一課感悟第7、8自然段時,趙紅芳老師借助多媒體課件,精心營造教學氛圍,通過激情的語言感染學生。在出示周總理某一日日程表和播放周總理病重之時仍堅持工作的錄像資料時,教師動情地述說:“當我們的周總理身體已是疾病纏身時,他仍堅持每天工作20小時以上;當他已是生命垂危之際,他還是每日不斷地接見重要的來訪者,處理繁雜的公務。周總理,我們的好總理,你是用透支的健康為我們中華人民共和國奠基,用透支的生命為億萬百姓服務!”這激情的話語使學生產生了情感共鳴,同學們想到周總理的簡樸與忙碌,不由發自內心地產生了朗讀的欲望,使教材與學生的情感合而為一。
2. 創設情境,實現情感朗讀。
全國著名特級教師李吉林老師認為:“教學首先必須具有鮮明的形象性,使學生如入其境,可見可聞,產生真切感。只有感受真切,才能入境,進入了情境,教材中各類形象才有真實感。這才有可能引起兒童對課文中的人物事件的關注,產生細致的情感體驗,得到精神的力量,并由此情此景打開更遠、更廣闊的認識世界的通道。”趙紅芳在教學中注重創設情境,借助生動形象的場景,展示生動富有感染力的語言、音樂、畫面、實物等激起學生的學習情緒,引導學生抓住文中的重點詞句品讀,實現真情流淌,學會情感朗讀。在教學《第一場雪》時,趙老師先播放了多媒體課件向學生展示了雪后美景,然后與學生共同賞讀雪后美景,讓學生畫出最能體現景美的句子,通過“讀——思——議——品”使學生從具體的語言文字中感受到了景美、人歡,學生的情感完全被調動起來了,讀得有滋有味,情真意切。
3.精心布局,產生情感共鳴。
趙紅芳的教學注重整體的布局,整節課一氣呵成,毫無雕琢之感。在課堂上她采用多種手段和方式激活學生的思維,引發想象,讓學生走入課文的情境之中,去感受事物,感悟情感,體驗生活,與表達對象產生情感共鳴。趙紅芳在教學《一夜的工作》時,緊緊抓住“他是多么勞苦,多么簡樸!”這句話,以此為主線來整體布局,引導學生抓住總理的“勞苦”與“簡樸”來朗讀感悟全文,整節課這句話反復出現,一次朗讀學生便有一次更深的體驗,整節課渾然一體,一遍一遍的朗讀促使學生的感情逐步加深、逐漸升華,真正打動了學生的心,與作者產生了情感共鳴。
二、以讀促悟,注重讀中培養語感
閱讀教學,讀為根本。它是學生對課文感受、品味、揣摩、領悟的最重要的手段,是閱讀過程的主旋律。在教學中,趙紅芳圍繞學生“讀”這個中心,以讀為基礎,以讀為紐帶,以讀代講,以讀促思,以讀促悟,在讀中培養學生語感。
1. 示范美讀。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的范讀可以起到“傳染語感”的作用。葉圣陶老先生認為“美讀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說些什么,而且與作者的心靈相通了,無論興趣方面或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獲。”趙紅芳的范讀總是使用得恰到好處,經過扎實的朗讀基本功練習,她的朗讀常常令聽眾拍手叫好。趙紅芳老師動情的范讀不僅讓學生得到了美的熏陶,還讓學生明了了激昂處如何激昂,委婉處又如何委婉。趙老師通過聲調給了學生一個良好的示范,引導學生進入與作者神氣相通,心靈感應的境界,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臨其境,學生潛移默化地受到感染。
2. 重視品讀。
趙紅芳的課堂最大的一個特點是書聲朗朗,不絕于耳,讀得形式多種多樣,讀得層次豐富,讀得暢快淋漓。
首先重視整體感知。要品讀文章,首先得重視整體感知。語感的整體性特征決定了語感養成要對材料從整體上進行感知,既要入乎其內,評點分析,品味語句,又要出乎其外,綜合相關內容,聯系寫作背景等從本質上認識語言材料。趙紅芳在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時,要求學生有更高的立足點和廣闊的視野,總體把握語言,品味文章的開頭和結尾,了解作品中事件的背景,體會作者的創作意圖,通過整體感知,獲得強烈的語感。
其次抓住重點語句,讀出句子的輕、重、緩、急、虛、實、濃、淡。趙紅芳緊緊抓住教材特點,抓住朗讀訓練點,引導學生多層次地進行朗讀,通過反復朗讀、揣摩、推敲句子的氣勢脈絡和聲音節奏,感悟出文中鮮活的景象,生動的景物、豐富的情感、深刻的哲理。
最后,讀的過程中加強了“讀”的有序性、目的性。比如在《窮人》一課的結尾處描寫漁夫的句子:“哦,我們,我們總能熬過去的!”趙紅芳就抓住了一個“熬”字引導學生在反復品讀中揣摩“熬”字的意思,并展開了想象,怎么“熬”?在品味中領略作者遣詞造句的妙用,增長語言鑒賞能力。
三、讀練結合,強調習得學習方法
趙紅芳的課,扎實的語言訓練隨時可見,學習方法的指導貫穿全課。
1. 重視字詞句的訓練。
要讓學生掌握比較規范的書面語言,就必須讓學生進行比較嚴格的字、詞、句的訓練。趙紅芳在課上總是通過不著痕跡的點撥讓學生說規范話、完整句。比如在教學《只有一個地球》時,趙紅芳讓學生描述出想象中的地球媽媽的樣子,當學生說:“地球媽媽穿著一件白‘紗衣’”時,趙紅芳親切地說:“你說得很清楚,如果加上自己的評價就更好了。”學生忙補充了一句:“地球媽媽穿著一件白紗衣,非常迷人。”趙紅芳的點撥既保護了學生的自尊心,還進行了規范的語言訓練。
趙紅芳在課文中,總能找到恰當的訓練點訓練學生說話,下面是趙紅芳的一個教學片段:
師:“我們這個地球太可愛了,同時又太容易被破壞了!”宇航員發出的感嘆值得我們深思。請同學們在書中找出宇航員說的這句話再讀讀。然后試著聯系全課,聯系“可愛”與“被破壞”說一句話,用上“如果……就……”的句式。
生:如果人類再這樣破壞地球,我們的地球就會滅亡。
生:如果我們再不保護地球,我們就無處可去了。
師:看來,同學們清醒地認識到了地球面臨的嚴竣現實。不過,事在人為,你能不能向積極的、美好的方面假設一下呢?
生:如果我們精心保護地球,地球就會越來越美。
生:如果我們給地球母親擦去了淚水,地球母親就會更漂亮。
生:如果每個人都不往地上亂扔垃圾,我們周圍的環境就會更好了。
師:你能結合身邊的實際來談,說得真好!誰再來談談?
生:如果我們每個人多種一棵樹,地球母親的頭發就會越長越濃密。
師:是呀,如果非要給地球母親的這份美麗加上個期限,我們就希望是永久……孩子們,精心保護地球,刻不容緩!
在這個教學片段中,趙紅芳沒有給學生講什么,用一個“如果……就……”的句式既規范了學生的語言,又使學生明了不該做什么,該如何去做,在這一個看似簡單的語言訓練之中,體現了教者的匠心獨運,將語文基本功的訓練扎扎實實地落實到了每一位學生身上。
2. 強調習得學習方法。
趙紅芳重視學法指導,授之以“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⑴教給學生朗讀的方法。趙紅芳在指導學生朗讀時,不僅讓學生實踐感悟,還幫助學生提煉方法,授之以“漁”,舉一反三。比如在《第一場雪》一課中,學生知道了能表現“雪大”的詞要讀得重一些,掌握了讀法之后在讀《索溪峪的“野”》一課中表示山的驚險的句子時便會讀得很形象了。
⑵培養學生讀書的習慣。學生的好習慣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形成的,需要長期積累、內化。趙紅芳在課上經常指導學生用不同符號理清文章層次,在有疑處做上標記,遇感受深刻的地方寫上批注等。在趙紅芳的悉心指導下,學生得法后朗讀水平迅速得到了提高,養成了“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
在趙紅芳的教學中,充分調動了學生的感觀,教學親切自然,有效地培養了學生語文能力,使工具性和人文性得到了和諧的統一。
(作者單位:牡丹江市教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