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需要從多方面作出努力,其中,重視社區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和諧社區的構建在江蘇具有深厚的人文基礎以及經濟社會發展的現實條件。江蘇是全國開展社區建設最早的省份之一,其成功的經驗在全國有很大的影響,為社會的穩定和社會文明程度的提高做出了較大貢獻,對江蘇構建城市和諧社區的實踐研究具有很大的價值。
關鍵詞:構建;和諧社區;實踐
中圖分類號:C912.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1605(2007)11-0040-03
基金項目:本文系2006-2007年度全國黨校系統重點調研課題《江蘇構建城市和諧社區的實踐研究》的部分內容。
作者簡介:王培智(1957- ),男,中共江蘇省委黨校社會學教研部教授、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為社會管理與社區建設。
隨著社會的轉型,社區已成為基層社會民意表達的有效渠道,發揮著穩定器與調節閥的作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應當把構建和諧社區作為重要切入點。當前,社區服務及社區管理方式與構建和諧社區有許多不相適應的地方。因此,為了加強基層政權建設和政治文明建設,維護社會穩定,化解社區中的矛盾與沖突,構建和諧社區成為當務之急。
和諧社區的構建在江蘇具有深厚的人文基礎以及經濟社會發展的現實條件。江蘇是全國開展社區建設最早的省份之一,在社區黨建、社區服務、社區管理以及構建平安社區、文明社區、法治社區、誠信社區等過程中,其成功的經驗在全國有很大的影響,為社會的穩定和社會文明程度的提高作出較大貢獻。為構建和諧社區,江蘇各個城市從多方面進行了探討與實踐,具體有以下幾方面:
1.大膽創新社區黨建,發揮靈魂與核心作用
鹽城市建立了社區黨建工作“雙掛”制度。將194名市、縣兩級機關事業單位黨組織負責人掛任184個社區的黨建工作指導員,選派268名市、縣兩級機關事業單位優秀后備干部脫產掛職184個社區的黨組織副書記。這一做法有效解決了經濟欠發達地區社區黨建工作中資金制約、人才制約、轄區資源難整合等共性難題,探索了一條增強社區黨建工作合力、加快建設和諧社區的新路子。同時,鹽城市通過建立和完善在職黨員干部社區登記制度、在職黨員干部參加社區活動制度、在職黨員干部社區工作評優制度等,對在職黨員干部進行“雙向管理”,做到在單位與社區相銜接、8小時內與8小時外不脫節。目前全市已有8000多名在職黨員到社區報到,認領了服務社區協議書和黨員責任區。全市社區志愿者服務組織已發展到360多個,在職黨員志愿服務人員達2萬多名。
南京市鼓樓區通過建立“社區黨員議事會”,組織社區各類黨員代表積極參與社區事務管理,共商、共議社區黨的建設及社區建設的有關事項,以黨員的帶頭行動和帶動作用,服務社區居民群眾,促進社區民主自治。議事重點是社區群眾最關心、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近兩年來,全區260多家駐區單位黨組織為社區直接提供的再就業崗位就達1200多個。2004年社區黨員就向社區困難群眾捐贈錢物共計20余萬元。在駐區單位黨組織的支持下,全區新增黨員活動場所5480平方米,新建區、街兩級社區服務中心8個共計1.5萬平方米,94個社區辦公活動用房平均達到了217平方米?!吧鐓^黨員議事會”實踐三年來,社區黨組織解決社區矛盾的能力不斷增強。2004年11月,曾慶紅同志視察工人新村社區時對社區黨員議事會予以充分肯定,并指出,黨員議事會通過貼近社區群眾,用符合百姓需要的方式,鼓勵大家參與社區各項事務,在民主的形式上充分體現出社區的特點,找準了構建和諧社會的切入點。
無錫市濱湖區河埒街道水秀社區黨總支以開展“零距離服務”為主題,以服務居民、凝聚群眾為著力點,探索形成了“零距離工作法”。通過與黨員、群眾溝通“零距離”,為居民群眾服務“零距離”,與駐區單位共建“零距離”,用零距離、個性化的服務來滿足居民的多樣化需求,贏得了民心,形成了社區黨建工作的合力。在無錫,許多社區建立了“黨員談心室”、“情感小屋”, 與居民實現了“零距離”的交流。讓社區居民遇事有人管,傾訴有人聽,權益有人護。通過黨員零距離、個性化的服務真正讓陌生的人熟悉起來,讓勞累的人輕松起來,讓疏遠的人親近起來,讓困難的人得到關愛,讓奉獻的人受到尊敬,使群眾實實在在地感受到安居樂業的愉悅?!傲憔嚯x服務”創設了社區黨組織為黨員服務,黨員為社區居民服務的新載體,進一步密切了黨群、干群關系,增強了社區黨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斗力。
蘇州在全市社區全面打造“黨員服務中心”工作平臺,以管理集約化、教育人文化、服務社會化、形式多樣化的運作方式,凝聚黨員、凝聚群眾、凝聚社會,目前,全市街道(鎮)共建立黨員服務中心117個,覆蓋率達到100%。昆山市城區街道社區探索推行“認一個崗位、爭一份榮譽、做一份貢獻”的黨員認崗服務積分制度。要求駐區黨員在社區黨支部引導下,根據自身狀況和特長,自愿認領社區服務崗位,全年參加社區服務不少于24小時。活動開展兩年來,已有近萬名黨員參與,開展各項便民利民服務活動2800多次,受益群眾超過30萬人次。其中,通過認崗服務幫助解決了560名年齡偏大的下崗人員再就業,幫扶383戶貧困家庭和172名貧困學生,幫扶金額超過160萬元。
連云港市新浦區以樓棟為單元建立起30多個黨支部。樓棟黨支部組織各種社區服務小分隊,為居民解憂,促鄰里和睦,保社區穩定。黨支部進樓棟,不僅是一種組織形式的變化,更重要的是在這一新形式催化下,讓眾多的黨員找到了奉獻社區、發揮先鋒作用的舞臺。
據了解,江蘇全省目前社區黨組織實現全覆蓋,“一社區一支部(總支、黨委)”率超過98%,以社區黨組織為核心、社區居民自治組織和群眾組織相配套的社區組織體系基本形成;全省省轄市市區社區黨組織工作經費和專職工作者工資福利已納入財政預算,縣(市)已有83.5%的社區黨組織工作經費和專職工作者工資福利納入財政預算,社區黨建工作的保障力度進一
步加大。
2.發揮社區居民自治的作用,推動和諧社區與民主政治的發展
南京市玄武區2000年4月開始試點社區直接選舉,到2003年上半年,全區80個社委會換屆全部采取直選方式,其中有16個社區采取了無候選人的“一次直選”,均取得了成功。一名從浙江來南京發展事業的外地人,在居住地主動報名參加居委會主任的“海選”,連續兩屆當選為紅山村社區居委會副主任。同時,玄武區不斷擴大社區代表大會規模,強化社區成員代表大會作用,逐步完善社區成員代表大會制度。社區民主自治的探索和實踐吸引了社區居民對社區事務的關注目光,喚醒了社區居民參與社區管理的民主意識,激發了社區居民民主自治的參與熱情,這種自覺自愿的參與行為培育了社區居民對社區生活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常州市鐘樓區懷德苑社區在管理方式上大膽創新,社區居民委員會與社區工作站“議行分設”,議事決策層與執行層真正分離,強化社區自治的屬性,提高了社區民主化程度。社區居民委員會是議事、協調、服務和監督,具有決策權和財務權。社區居民委員會主任、副主任都是義務為居民服務的,不拿報酬。社區工作站則是執行層,負責各項具體工作的落實,其工作人員為專職。懷德苑社區管理方式具有創新意義,它在社區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監督方面有了新的突破。
3.協調、平衡社區各類利益和矛盾,促進共同進步、共同發展
南通市通過建立社會矛盾大調解機制,在所有社區中成立調處中心、調處站(調委會),把矛盾沖突化解在社區。社區中只要發生矛盾沖突,社區調解員第一時間趕到解決,如果是重大的疑難矛盾糾紛無法調處,立即報上一級調處中心調處。社會矛盾大調解機制為社區和諧創造了良好環境。
南京市鼓樓區工人新村社區是個老社區,在社區建設過程中,遇到很多矛盾,例如什么樣的人可以吃低保?小區違建怎么拆?小區遛狗該不該?特困戶怎么幫?各家的自行車怎么擺?家庭糾紛怎么調解?小區治安怎么管?可以說是矛盾層出不窮。如何解決這些矛盾,工人新村社區通過“社區議事園”這一基層的民主實踐,依靠群眾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把矛盾化解在基層,把穩定落實在基層,把和諧構建在基層,逐步摸索出一條構建和諧社區的新路子。自實行議事園活動以來,工人新村有近千人次走進議事廳,參與社區事務的討論、決策;社區居委會月平均接到居民來電、來信、來訪20多條次;5年多來解決各種尖銳矛盾和穩定問題近30個。工人新村社區這種解決問題的途徑,促成了許多涉及公共利益問題的順利解決,也培養了居民關心公眾事務、民主協商解決的自覺意識。目前,在工人新村社區,居民之間互相關懷、互濟互助,人與人之間充滿著溫情。越來越多的社區居民從最初只關心吃、穿、住、行等與個人利益相關的具體事情,轉到了更多地關注小區建設、社區發展、道德養成和民主參與。社區居委會主任谷寧麗說,“我們社區的和諧,就建立在這種心心相通的基礎之上”。
4.高度關愛社區中的弱勢困難群體,完善社會保障機制
揚州市荷花池社區位于老城區,下崗人員多,就業問題突出,下崗人員文化低,年齡大,缺乏技能。社區主任伏正予為了解決困難群眾的生活出路問題,四處奔波,聯系玩具廠,將業務接到社區來,先后安排了300多名下崗女工在家里從事加工勞動。社區做玩具加工的姐妹們形象地說:伏書記為她們蓋了個沒有圍墻的工廠。
無錫市從強化社會保障入手,多方面加大對社區的投入,對困難群眾、外來人員等社區弱勢群體,幫助他們及時快捷地辦理最低生活保障、失業救濟等各種保障,使他們切身體會到黨和政府的溫暖。無錫新區各街道根據社區弱勢群體的不同年齡段,分“正常保養”、“提前保養”、“放寬保養”、“無業生活補貼”,為“農轉非”無業人員落實必要的生活補貼,把社會保障面覆蓋到社區各個群體。同時,成立社區慈善基金,利用“愛心接力站”、“愛心銀行”、
“慈善超市”等形式,為弱勢群體解決生活中的實際難題。
5.以人為本,不斷提升社區居民的幸福指數
如何加強和諧社區建設,南京市玄武區鎖金村街道結合社區實際和發展,首創了《和諧社區評價準則》,以社區居民的“幸福指數”為評價準則,構建和諧社區。具體做法是:一是構建社區服務平臺,成立“萬家幫服務公司”,為社區居民提供醫療、家政、維修等60余項服務;二是建立占地2000多平方米的老少照料中心,以助老托小為主題構建老少同樂的歡樂天堂;三是成立社區心理健康咨詢中心,調處社區居民之間的糾紛,化解社會矛盾,提高居民的心理健康水平;四是在社區服務中心設立了群眾點評室和點評欄,定期召開社區協調會、聽政會和議事會等,切實解決好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五是運用現代科技手段,整體提升社區“大防控”水準,建設平安社區。上述做法,幫助社區居民生活上“解難”,發展上“解困”,思想上“解惑”,精神上“解悶”,從而使得社區利益差異趨小,凝聚力不斷增強,居民幸福感不斷提升。南京市玄武區鎖金村街道首創的《和諧社區評價準則》為和諧社區建設提供了一個示范。
6.鼓勵與培育社區民間組織,形成社區自治的合力
南京市重視民間組織在社區中的作用,截至2007年一季度,南京市共有各類民間組織8478個,平均每個社區5.8個,初步形成了門類齊全、層次有別、覆蓋廣泛、作用明顯的民間組織網絡體系。鼓樓區民間組織“心貼心社區服務中心”先后為社區3000多個老年人提供各種服務;建鄴區民間組織關心幫助失足青少年,并通過幫教,促使部分“邪教”癡迷者轉化;白下區龍王廟社區老年協會,多年堅持開展健康有益的文體活動,現有會員1600多人; 2006年玄武區的社區互助社和街道愛心援助中心兩級慈善類民間組織就募集錢物662716.16元,救助困難群眾2381次,助學255人次。
7.重視志愿服務,擴大志愿者隊伍
南京市各個社區活躍著一大批高素質的志愿者,南京森林警察??茖W校的鈕維澄教授、南京林業大學周世鍔教授、南京大學姜平教授、南京軍區總院浦其芳主任醫師等人長期以來志愿服務社區教育,不計報酬,不計名利,任勞任怨,樂于奉獻,他們是社區教育的主力軍。其中,鈕維澄教授多次在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節目中,宣傳介紹玄武區社區教育的情況。志愿者針對社區成員的共同需要,廣泛開展科技、衛生、健康、環境等方面宣傳,普及科學知識,倡導科學生活。
在無錫,有一支由科級以上黨員干部組成的志愿者隊伍,常年走進社區開展政策宣傳、護綠保潔、義務診療等志愿活動。目前,全市已組建志愿者組織600多個,黨員志愿者已達5萬余人。
8.提升社區文化,推動社區文化的和諧
無錫市深入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居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各類群眾文化活動,把社區文化滲透到建設“和諧社區”的各個環節,轉化為居民群眾參與“和諧社區”建設的動力和自覺行為,形成精神上的和諧。其中,濱湖區蓓蕾社區提出“知識陶冶心靈、文化凝聚力量、智慧孕育文明”的社區文化;北塘區南尖社區以“博愛、誠信、團結、和諧”的社區精神感召居民。
以上江蘇構建城市和諧社區的實踐只是江蘇城市中的少部分社區,但它是江蘇城市和諧社區發展的方向與趨勢。和諧社區的建設是一個由點到面,由部分社區到絕大部分社區的一個發展過程。總結上述城市和諧社區的實踐具有重要意義,它對全省乃至全國和諧社區的創建具有積極的作用。□
參考文獻:
[6]范燕寧.社會進步的多元結構及其評價尺度[J].首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6(01).
[7]梁言順.低代價經濟增長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18.
責任編輯:黃 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