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并非海市蜃樓。而是雄心勃勃的中國開源企業和開源社區們順理成章的目標。
兩個月前,再次來到中國的Apache創始人BrainBehlendorf在“關于開源你可能不知道的八件事情”的演講中告訴我們,其中的一件事就是:“MicrosoftLoves Open Source”(微軟熱愛開源)。Brain解釋說,微軟很早以前就已經在Windows中使用了Unix的一些工具,并且為此提供了源代碼。現在,微軟更逐步加強了與MySQL、SugarCRM、Jboss的合作微軟真的愛開源?難道在開源與私有之間,堅冰開始松動了?
遙遠的第三極
在美國紐約時代廣場的人群里,在歐洲古希臘風格的大石柱旁,或者在巴黎或者是米蘭最in的時裝發布會現場,這是今年8月“LinuxWorld2007”的宣傳短片中的三個場景,畫面中是那只被賦予了更多含義的極地企鵝,游蕩在歐美大陸的各個角落。很明顯,企鵝在東方的領地還未確立,盡管“Open Source isEverywhere”(開源無處不在)的理念早已深入人心。
從2006年的LinuxWorld大會開始,對于開源又提出了很多新命題,比如開源技術的配置和管理、安全性,以及如何在開源領域成功開展商業運作等等。
這就意味著,開源是否成熟,從群眾基礎角度看已不再是一個問題。一個新的階段由此開端。我們正在考慮的事情是開源的產業化,以及如何將開源更好地轉化成生產力。對此,有許多和開源有關的事件都可以作為很好的注解,比如,近期IBH與Red Hat在美國共同發布了一項旨在鼓勵Red Hat企業級Linux版本在IBM System z大型機上迅速發展的計劃SAP也開始聯手Novell為客戶提供拓展的Linux支持選擇;同時,Novell也擴大了與IBM的合作,將IBM的NebSphere應用服務器的社區版(WAS CE)內嵌到了自己的SuSE Linux企業版中。
中國開源軟件推進聯盟主席陸首群在今年夏天的第二屆中國開源峰會上,提及了現在中國開發人員從“消費者”到“貢獻者”的角色轉變,他舉例說,在Linux(Kernel).org社區,中國開發人員貢獻的Linux內存管理預讀(Readahead)算法,已被Kerne12.6.23接納,該算法可以明顯提高Linux性能。
不過中國的開源社區一直以來“索取多,貢獻少”,同時和國際社區存在的文化融合以及中國開源企業的“形式開源”這些問題,已經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開源環境。許多人對此感到困惑,中國的開源之路通向何方?我們如何將小溪匯成大河?怎樣建設我們的開發環境,形成有影響力的開源社區力量?
也正是在這個時候,雄心勃勃的中國開源企業和開源社區們順理成章的提出了共同的目標——建設開源第三極。Asianux聯盟的成長之路,也由此具備了示范效應。
開源旗手
到目前為止,Asianux聯盟已經走過了3年的發展之路,它由北京中科紅旗聯合日本的Miracle和韓國的HaanSoft公司共同成立。根據IDC在2006年發布的數據,中國Linux服務器出貨量居第一位的即為Asianux,其占有率為31.8%,第二位是Novell的29.2%。
2007年7月,Asianux聯盟又添新成員——越南開源軟件企業,該聯盟還計劃讓更多亞洲國家的開源勢力加入,Asianux公司也將在今年年底正式成立。微軟中國的發言人對此曾表示,微軟歡迎各種方式的市場競爭,這也從側面表明,Asianux聯盟已經讓微軟感受到了一絲威脅。
“我們希望到2009年底,Asianux能夠成為亞洲第一,”中科紅旗總裁兼CEO賈棟滿懷信心,“我們的目標很明確——開發和推廣一個亞洲統一的操作系統平臺,成為整個世界都在使用的操作系統平臺。”
現在,Asianux聯盟還在中國提出了自己獨特的“4-CO商業模式”,即共同研發、統一品牌、共同技術支持以及共同推廣,通過聯合,將各方的優勢都貢獻出來,這無疑將成為未來登頂第三極的動力所在。“Asianux的模式就是把社區的開放協作精神應用到商業版本上,Asianux是第一群體,我們這類公司是第二群體。當我們都抱著這個態度去看待問題的時候,很多困難都會迎刃而解。”中科紅旗軟件技術有限公司產品市場總監耿增強對此深有體會。
登頂新思維
“愛足球的人說:我愛世界杯。愛開源的人說:我愛開源。愛足球的部分中國人說:我愛足球,但我瞧不起中國足球。愛開源的部分中國人說:我愛開源,但我瞧不起國產開源。”這是在一個名為“easyjf”的開源團隊里某位大俠的簽名檔。當MySQL創始人David去年第一次來到中國,面對媒體關于中國開源情況的提問時坦言:在中國,大部分人對開源運動仍不夠了解。
事實上,這就是中國甚至整個亞洲的開源世界,不過這也恰恰是蘊藏機遇的地方。像中科紅旗這樣的開源企業,以及富有遠見的投資企業,都覺得現階段不過是開源無限風光的前夜。2006年2月,英特爾投資向開源數據庫公司MySOL投下1850萬美元;2006年6月,Red Hat也獲得了3.5億美元投資……一系列的事實表明,“開源軟件賺不到錢的時代結束了”。Cameron Lester是風險投資企業Azure Capital的合伙人,在他看來,投資公司投入的資金將會加速開源企業的發展,而中國開源運動要爭取投資公司的目光,開源社區的建設和開源企業自身商業模式的定位和創新無疑將是最重要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