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貝西(1941-),比利時最著名、最有影響和讀者最多的擊語詩人乏一。《建筑·夜》是一部隨想式的散文詩。翻譯家胡小躍評價,“它集拜斯的宏偉、蘭波的‘通靈’和愛倫·坡的怪異為一體,形象奇特,語言艱澀。詩人力圖在有與無、運動與靜止、時間與空間、物質與精神之間建立起一種超自然的聯系,并用象征的手擊把它暗示出來,以激發讀者的智慧之光,”
這里是該作品的節選。一節至四節都談到愛情,可它與別的詩人寫的愛情有多么大的區別呀!“收音機關看,卻能使寂靜起舞。”那是“半導體收音機四周的這些聲音”的回聲,也就是應答的愛情。愛要求“抬起眼睛”,“凝視和被凝視”,哪怕不在身邊,自有靈犀相通。真正的愛大于死亡,“能夠完成無盡之圈已經開始的東西”,包括繁殖、創造與精神。愛情是美好的,如同“一個海峽”,“僅用一片水域就連起兩塊大陸”,即使死亡也是值得的。五節與六節寫的是生命。“黑暗輕易地進入人體”,可以理解為社會環境對人的影響,人對這影響不是消極被動的,而是積極能動的。或因勢利導,有所作為:或倦而懷之,處變不驚。人的生命當然長于稻草和樹枝的生命,因為人能思維,人有欲望,總是在有限中渴望無限,因而在精神上趨近無限。
“上是筆者對該作的解讀。作者未必熱,讀者未必不然,只要能激發讀者的智慧之光,這就足夠了。朗貝西的隨想式既有隨意性,又有思想性,但因語言的艱澀反被連蔽住了。去蔽,敞亮,該是我們新一代讀者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