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少年想成為少林寺最出色弟子。他問大師:“我要多少年才能那么出色?”
大師回答說:“至少十年。”
少年說:“十年時間太長了。如果我付出雙倍的努力,需要多長時間呢?”
大師回答說:“二十年。”
少年又問:“如果我夜以繼日地練習呢?”
大師回答說:“三十年。”
少年一聽灰心了,他不解地問大師:“為什么我每次說更加努力,你反而告訴我需要更長的時間呢?”
大師說:“答案很簡單:當你一只眼睛只顧著去盯著目標時,那么就只剩下一只眼睛去尋找道路了。”
心理學上有個著名的“瓦倫達效應”。這個“瓦倫達效應”是說美國一個叫瓦倫達的高空走鋼索的表演者,在,一次重大表演之前,不停地向他妻子說:“這次太重要了,千萬不能失敗。”結果,瓦倫達在那次重大表演中失足身亡。這種“專注于事情本身不患得患失的心態”,就叫“瓦倫達心態”。
因此那種只專注地做好自己該做的事情,也即“全心全意”尋找道路者,成功反而離他更近。但這種觀點在當今時代卻極少有人能接受。當代人認為成功的秘訣是“出奇制勝”、“劍走偏鋒”,殊不知這種“投機心態”往往浪費了人的青春和才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