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55年韓國開始生產汽車,1976年韓國首次出口“小馬牌”汽車。2005年韓國生產汽車370萬輛,繼美國、日本、德國和中國之后成為世界第五大汽車生產國。汽車產業在韓國國民經濟和出口額中所占的比重分別達到11.1%和13.3%。2006年韓國汽車產量為400萬輛,汽車出口額達445億美元,分別比2005年增長8%和17%。截至2006年底,韓國累計生產汽車5000萬輛,汽車出口額累計達到3000億美元。
近年來,韓國二手車的交易規模越來越大。1990年舊車的成交量為53萬輛,2001年突破200萬輛。從1998年起,韓國二手車的交易量超過新車。韓國舊車交易量迅速擴大,主要原因有兩方面。
第一,從2001年7月起,韓國降低了汽車稅。根據新規定,從新車成交登記日開始,滿3年后所交的汽車稅可以減少5%,有的甚至將降低50%。隨著汽車稅的減少,舊車被越來越多的人看好。
第二,二手車拍賣市場信譽較高,為消費者買車提供了多種便利服務。正規的舊車拍賣市場有一整套完善的二手車鑒定系統,使顧客在選購舊車時手續簡單,不必耗費大量時間和精力與經銷商討價還價。另外,顧客在拍賣市場購買二手車有安全感,還可享有保修期,車行會為他們提供一定時間的免費修車服務。
韓國的二手車拍賣市場共有三個,均有一定的規模。
韓國汽車拍賣市場是最早建成的,每周四開場一次。它主要拍賣那些在以前的拍賣中沒能成交的二手車,因此車的價位相對來說要低得多。
漢城汽車拍賣市場于2000年5月正式運營,每周三進行交易。它會根據具體車況,把汽車分為多個等級,然后將有關二手車的各種信息通過電子大屏幕加以介紹,讓顧客心中有數。投標機與電腦系統相連接,買主可以用它參與投標。
2001年2月建成的現代起亞汽車拍賣市場設施更加齊全、先進,顧客能夠在現場見到二手車,也可以觀看錄像,通過大屏幕進一步了解車輛的品質、性能和行駛狀況。
二手車要想賣個好價,必須具備“商品性”,包括新款的車種、良好的車況和適當的價格。為此,賣車者事先都會認真檢查和修理舊車的零部件,并且對外觀加以必要的整修裝飾。他們往往選在夏季休假期間把舊車送到拍賣市場,因為在韓國這是二手車交易的“黃金”時間。為了保護消費者的利益,舊車的買賣必須簽訂合同,而合同是受法律保護的。
在二手車拍賣市場出售汽車非常方便,只要打個電話,拍賣市場就會派人將賣車者的車開走。作為車主,在二手車拍賣市場賣車有兩種辦法:一是在規定的時間里到拍賣市場直接參與拍賣;二是賣車者圖省事,可以與經銷商進行價格協商,將車賣給拍賣市場。
在韓國,一輛二手車會有三個交易價格:第一個是賣車者和二手車拍賣市場之間的初始價格;第二個是車經過整修后,經銷商向買車者提供的競拍價格;最后一個是買車者最終購買該車的成交價格。一般來說,初始價格乘以一個利潤系數,大致就是車的最終成交價格。其中的差價包括整修的費用及二手車拍賣市場經銷商的利潤。
在韓國的二手車拍賣市場上,現代汽車公司生產的“雅紳特”和“索納塔”以及大宇汽車公司制造的“馬帝茲”等頗受歡迎。一些買主對女性用過的車比較感興趣,理由是女性的車比男性的車保養得更好,而且跑的公里數一般較少。但也有的人覺得女性駕駛汽車時過于謹慎,致使車輛的磨合程度不如男性用過的車,車的性能狀況較差。統計數據表明,近年來韓國女性開車的人數呈增加趨勢,其比例超過了30%。一些年輕的現代女性以飆車為樂,膽量和車速并不亞于男性。所以挑選二手車的關鍵是車況如何,而不在于原來的車主是男性還是女性。

韓國二手車交易主要采用市場拍賣的方式,二手車統一由二手車車行收購并進行整修,經銷商通過每周1-2次的拍賣會向車行競買整修后的車,再賣給消費者。
但也有的車主賣舊車不去拍賣市場,而是與專門從事舊車買賣的中間商接洽。雙方面對面討價還價,只要價格談妥就能成交。然而這種價格協商很難達成一致,大多數情況下都是價位偏低,賣車者無法如愿以償。正因為如此,這種交易的量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