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由于信息在供應鏈的各個企業中不對稱,需求出現逐級的放大,產生“牛鞭效應”。在供應鏈中有選擇的建立伙伴關系,采取供應鏈式虛擬經營有利于“牛鞭效應”的弱化。應認真篩選合作伙伴、加快信息的流通速度及采取VIM等方式來保證供應鏈式虛擬經營中信息渠道的通暢。
關鍵詞:供應鏈式虛擬經營;供應鏈;牛鞭效應;需求變動;信息共享
中圖分類號:F062.5 文獻標識碼:A
The Analysis on the DecreasedBullwhip Effect in Virtual Enterprises in Supply Chain Style
LI Xiao-li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Wuh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Wuhan 430073,China)
Abstract:
As the information in supply chain is unsymmetrical, the demand is progressively enlarged which results in bullwhip effect. Building appropriate relationship to form virtual enterprise in supply chain style will decrease the bullwhip effect.It is thus necessary tochoose the best partners, quicken the flow of information and use the VIM to ensure of the effcient information channel.
Key words:virtual enterprises in supply chain style;supply chain;bullwhip effect;demand float;information sharing
一、供應鏈式虛擬經營概述
企業的價值活動存在于各個環節,在社會分工越來越細和產品生產日趨全球化的條件下,產品從原材料到最終完成往往要經歷多個廠家的供應、生產和銷售。在這個流程中,產品以不同的形態,如原材料、毛坯、初級產品、組裝產品等,從一個廠家流向另一個廠家,流經的路徑呈鏈狀形態,這一狀態被稱為供應鏈,它包含了將物品從原材料轉變為產品并最終送達給用戶的一切活動。產品流經的廠家就是供應鏈上的結點。結點之間存在著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價值活動就存在于這些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的流動過程中。[HJ2.1mm]虛擬經營就是在傳統供應鏈結點上企業的資源和生產營銷能力的集聚,它不是傳統供應鏈企業之間靜態、僵化的結構,而是包括供應商、制造商、銷售商等企業在內的各結點企業結成的一個直接面向市場和用戶的動態機構、默契地協調工作,形成一條敏捷供應鏈。在這條供應鏈上,各個企業并沒有凝聚成一個企業,只是根據產品生產銷售的需要而組成一個虛擬企業,當產品的生命周期結束時,虛擬企業就要重組或解體。因此,每一條敏捷供應鏈就是一個虛擬企業。供應鏈式虛擬經營的結構如圖1所示。
二、“牛鞭效應”及供應鏈式虛擬經營對其弱化的數量分析
(一)牛鞭效應
“牛鞭效應”也稱需求放大效應,是對需求信息在供應鏈中扭曲傳遞的一種形象描述。“牛鞭效應”表現為:當市場上一種商品的消費需求發生細微變動時,這種波動會沿著零售商、批發商、分銷商直至制造商逆流而上,并逐級放大。在達到最終源頭供應商時,其獲得的需求信息和實際消費市場中的顧客需求信息發生了很大的偏差,需求信息嚴重扭曲或失真。這種需求的放大效應使得上游供應商往往比下游供應商維持更高的庫存水平,出現供應鏈不同步的現象,從而降低供應鏈效率。這種信息扭曲的放大作用在圖形顯示上很像是一根甩起的趕牛鞭,在末端的客戶端只要有輕微的抖動,傳遞到前端的供應商時就會引起很大的波動,因而“牛鞭效應”之稱由此而來。很顯然,這種現象將會給企業帶來嚴重后果:產品的庫存水平提高,服務水平下降,供應鏈的總成本過高,定制化程度低等,這必然降低供應鏈企業的整體競爭力,最終使每一個供應鏈成員蒙受損失。
(二)供應鏈式虛擬經營對“牛鞭效應”弱化的數量分析
1.基本假設
為了研究牛鞭效應的方便,我們假設供應鏈呈現序列鏈式,每一個供應者以滿足用戶對最終產品的需求為供給原則,并且每個成員只有一個直接客戶。
2.傳統供應鏈上“牛鞭效應”的數量分析
在傳統供應鏈上各個企業彼此,沒有信息共享,根據基本假設,在任一節點供應商只知道自己直接客戶j的需求量。考慮到市場的波動性,為了充分滿足市場需求,在沒有實現信息共享的傳統供應鏈上,供應商j通常會確定一個供給安全量,以此保證在用戶需求增加時能滿足其需求,提高顧客的滿意度。所以,供應商對自己產品需求的預測包括需求者j的預計需求和供給安全量兩部分。這里將供應商j的供給安全量與需求者j的預計需求量之比設為安全系數,記為Rj, Rj取決于供應商的經營理念和預測能力,即有:
可以寫成
從式(4) 可知, 序列鏈式結構供應鏈系統上從下游到上游, 每一個節點上供應者對最終產品的市場需求量估計是逐漸增加的。經過第j 個節點后, 供應者對第j個需求者的最終產品需求估計增大了Rj倍. 隨著由下游向上游逐級傳遞, 供應者對需求的估計越來越大, 這就形成了“牛鞭效應”,即需求放大效應。 需要注意的是, 由于不同供應者的供給安全系數Rj不同, 所以不同節點上需求放大程度也就不同。供應鏈越長,“牛鞭效應”越明顯。
3.供應鏈式虛擬經營上的“牛鞭效應”數量分析
傳統供應鏈的“牛鞭效應”起源于供應鏈上各環節管理者在追求自身利潤最大化的理性決策過程中,彼此獨立,沒有認識到系統是一個彼此聯系的整體。建立在“雙贏”基礎上的供應鏈式虛擬經營有利于上下游企業之間的信息共享和協調與溝通,因而這種聯盟方式是解決需求放大效應的最有效手段。供應鏈式虛擬經營上的每一位供應者知道零售商的最終產品預計需求量X1,每一個供應商在確定最終產品需求量時,不再根據直接用戶的預計需求量,而是依據最終產品的市場預計需求量。因此供應商j預計的供應量X1j為:
4.供應鏈式虛擬經營上的“牛鞭效應”弱化原因
綜合以上的分析,供應商j預計的供應量在供應鏈式虛擬經營中只有傳統供應鏈的[SX(]1[]∏[DD(]j=1[]k=1[DD)](1+RK)[SX)]。所以,供應鏈式虛擬經營對“牛鞭效應”的弱化是明顯的。這種模式實質上是建立了一種信息溝通的渠道,供應鏈中一切物流、資金流都緊密圍繞這個信息渠道展開,實現敏捷反應。而在傳統供應鏈中,由于各個企業彼此獨立分散,出現信息孤島,使得需求預測不準確,產生批量訂貨、短缺博弈等“虛假訂貨”的現象,最終造成“牛鞭效應”。“牛鞭效應”有系統和非系統原因,系統原因主要是同本身供應鏈的層次和訂貨周期有關,而非系統原因則主要是來源于信息的非對稱性,從而產生批量訂貨、短缺博弈及下級銷售商的需求預測修正,非系統原因是供應商應盡量去克服的。在現有供應鏈中有選擇的建立戰略聯盟,即采取供應鏈式虛擬經營,其主要目的是通過信息共享,實現企業優勢的互補,這不僅對供應鏈企業的整體運作起重要作用,而且對于加強整條供應鏈上的各個企業間的相互協作,提高供應鏈的反應速度和競爭力都有著重要的作用。信息共享對供應鏈式虛擬經營中“牛鞭效應”的弱化效果如圖2。所以,企業應該充分挖掘信息共享在供應鏈式虛擬經營的價值,并廣泛利用信息技術去實現信息的最大可能共享。
三、供應鏈式虛擬經營中信息共享度提高的對策
(一)企業必須認真篩選適合自己的虛擬伙伴
供應鏈是一個復雜的大系統, 任何一個環節的變動都可能導致整個供應鏈的巨大波動。要保證供應鏈式虛擬經營過程信息渠道的暢通無阻,供應鏈各節點企業整體的協同性非常重要。 因此,要慎重選擇供應鏈式虛擬經營中的合作伙伴。“牛鞭效應”來源于下游企業的訂單可靠性,而訂單可靠性主要由產品成本、產品質量、交貨質量、運輸質量、企業信譽等幾個方面來評判,在上游企業對其合作伙伴進行選擇的過程中,應注意到上述這幾個標準,使得合作伙伴與本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具有互補性,從而弱化“牛鞭效應”,最終實現“雙贏”。此外,要注意虛擬經營中的伙伴企業確實要有進行合作的現實需要和愿望。至于伙伴企業的地理位置遠近、資產規模大小等因素,在進行選擇時,也需要認真加以考慮。
(二)加快信息流通的速度
供應鏈上各個企業之間的信息共享在供應鏈式虛擬經營形成過程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減少或消除“牛鞭效應”的最有效途徑是通過集中需求信息來降低整個供應鏈的不確定性。 由此,提高供應鏈式虛擬經營運作的協同性和運作效率,同時有利于及時掌握虛擬經營潛在的風險,為規避風險和及時采取措施贏得時間。目前企業之間實現信息共享的方式很多:一是通過局域網(Intranet)、內部信息系統或者ERP集成企業內部的信息,并加快企業對外部信息的反應速度;二是通過建立企業間的信息系統來實現信息共享;三是通過Internet技術,將制造商、供應商、用戶以及其他商業和貿易環節聯結到Internet上,在網上實現信息的共享。通過構建信息共享系統的管理平臺,是供應鏈式虛擬經營中合作伙伴在商業模式和它所支持的系統結構中實現信息共享的通用方式。
(三)建立良好的信用機制, 減少需求變動性
下游企業的“虛假”訂單常常是從對缺貨的顧慮以及擔心價格變動出發的, 因此,建立良好的信用機制,提升企業產品的顧客忠誠度,可以減少需求變動性。信任的建立和維護依賴于虛擬經營組織所共同遵守的規章制度規范。因此,在供應鏈式虛擬團隊中應盡可能地制定出一個公平、合理、雙贏甚至多贏的協議或合同。建立公平、規范的制度的關鍵就是要讓各自獨立的企業在虛擬團隊中感受彼此之間是相互平等的,并在相互理解的基礎上,明確其責任、權利和義務。企業加入一些廣受推崇的協會,將在很大程度上幫助企業贏得伙伴的信任。供應鏈式虛擬團隊中的伙伴企業應根據自身的特點,有目的地加入或組織一些協會組織以獲得伙伴的信任。
(四)供應商管理庫存(VIM)
供應商管理庫存(VIM)是由供應商替代需方對需方的庫存進行管理。在這種方式下,允許上游組織對下游組織的庫存策略、訂貨策略進行計劃和管理。VIM中供需雙方共享銷售和庫存信息,對未來市場需求進行預測, 增強了預測準確性,在安全庫存基礎上減小了庫存和運輸風險,提高了庫存利用率,節約了需求方庫存管理成本,同時也縮短了基于訂單的貨物供給滯后時間,又能使供應商更好的掌握市場需求動向,并根據實際的或預測的消費進行補貨。庫存的儲存地址在下游企業,供應商監視庫存情況,當庫存水平降低到預定水平時,供應商及時為庫存補貨,借助于VIM下游組織和上游組織通過信息共享分享信息和計劃,從而減小了“牛鞭效應”發生的可能。但是,VIM并不是建立上游組織-下游組織的一對一管理模式,存儲于某個下游組織內的VIM作為上游組織和該組織的共享資源,可以輻射到周邊的相關組織。
參考文獻:
[1] 徐金發. 虛擬企業的模型構建及價值鏈分析[J]. 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03(2).
[2] 謝科范. 供應鏈管理中的“牛鞭效應”與信息風險[J]. 中國機械工程,2003(9).
[3] 舒良友. 需求信息的不同共享對牛鞭效應的抑制[J]. 河南理工大學學報,2005(10).
[4] Forrestor. J Industrial Dynamics[J] .MIT Press, and John Wily Sons, Inc, New York, 1961.
[5] Lee Hal L, Padmanabhan, S Whang, Information Distortion In A Supply Chain The Bullwhip Effect, Management Science, 1997, 43 (4).
(責任編輯:張淑蓮)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