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從經濟安全的角度來詮釋煤炭產業安全,在此基礎上來建立煤炭產業安全定量評價模型,并深入分析該模型的基本原理、合成運算,對2002-2005年的煤炭產業安全度進行實證研究,從而探析煤炭產業安全評價模型的有效性。
關鍵詞:煤炭工業;產業安全;指標體系
中圖分類號:F407.21 文獻標識碼:A
Evaluation Model and Empirical Research on Coal Industrial Security
HE Wei-da1,WU Yu-ping1,LIU Rui-hua2
(1.School of Management,Beij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Beijing 10083,China;
2.Jiangxi Province Shengta Group,Ganzhou 341600,China)
Abstract:
By explaining coal industrial securi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nomic security, the paper constructs an indictor system for evaluating the coal industrial security and analyzes the basic principle and compound operations of the evaluation model.It also carries on the empirical research on coal industrial security in China from 2002 to 2005 to explores its effective evaluation model.
Key words:coal industry; industrial security; indictor system
一、煤炭產業安全問題的提出
關于煤炭產業安全問題,中國礦業大學劉偉最早提及,他認為,“煤炭產業安全是指在相當長的時期內,在煤炭市場價格等于或接近等于國際煤炭市場價格的情況下,一個國家(或地區)煤炭市場的總格局是煤炭總供求大體平衡,產業內多數煤炭企業獲得正常的利潤及煤炭產業整體能獲得與其它產業大體相同的產業利潤”,即他是從煤炭供求平衡和有效競爭這個角度定義煤炭產業安全。[1]而本文所研究的煤炭產業安全,則從外部和內部綜合因素對經濟安全的影響出發,認為煤炭產業安全是指一國或某一地區的煤炭產業受到損害或威脅,從而影響其國民經濟利益,影響其經濟健康、穩定和持續地發展。
其實,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產業安全理論就受到國內專家的重視。特別是隨著中國對外開放力度的加大,“產業經濟安全”越來越成為產業界和有關決策部門關注的問題,2006年8月,國家發改委在北戴河會議上把產業經濟安全作為重要議題之一。由于煤炭行業一直被認為是衰退產業,故迄今為止,將產業安全理論應用到煤炭行業的研究尚少。當前,一方面,國內經濟的快速發展和體制改革為煤炭產業的振興帶來了契機;另一方面,隨著我國加入WTO 和世界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快,我國煤炭行業面臨著嚴峻的挑戰。我國煤炭企業規模小、集中度低、競爭力差,加入WTO后被大企業甚至國際跨國公司兼并的可能性是存在的。[2]因此,產業安全問題是我國煤炭產業健康發展所不容忽視的重要課題之一。為此,需從“經濟安全”的角度重新詮釋煤炭產業安全,并對如何對煤炭產業安全進行定量評價進行深入研究與實證分析。
二、煤炭產業安全的定量評價
要深入分析煤炭產業安全的狀態,對其進行量化是非常有效也是很有必要的一種途徑。對于其定量研究,主要是借鑒了經濟安全和經濟預警的相關研究方法,將整個評價體系分為指標構建、預警模型和綜合評分三部分。[3]指標構建要建立一套能夠敏感反映產業安全狀況的監測指標體系;預警模型主要是用于確定各指標的預警界限及由警限所劃分的安全狀態;綜合評分主要是選定數據處理方法,確定各指標運行狀態及相應的安全等級。
(一)評價指標體系構建
從經濟安全的角度對煤炭產業進行研究是一個全新的視角,因此對于煤炭產業安全評價指標體系的建立尚無可直接借鑒的經驗??偨Y國內有關煤炭產業競爭力和其它產業安全(如汽車、鋼鐵等)的研究成果,其存在的問題如下:煤炭產業競爭力的某些評價指標可以用來衡量煤炭產業安全水平,但是由于研究側重點的不同,其評價體系相對于煤炭產業安全評價而言可能并不全面,如未考慮煤炭產業對外貿易和產業依存度等方面的指標[4];盡管已有的產業安全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奠定了基本框架,但由于煤炭是不可再生的能源,所以必須考慮可持續發展能力對煤炭產業安全的影響,這是與其它產業安全評價的重要不同之處。[5]
客觀科學的煤炭產業安全評價指標既要體現煤炭產業安全的能力、效果、效率,又要體現其安全發展所依賴的基礎、產業發展的可持續性和發展潛力。因此須包含產業競爭力、產業對外貿易能力等指標,又需考慮煤炭產業發展經濟環境、高新技術及可持續性指標,以保證指標的科學合理性和可驗證性。
因此,在上述基礎上確定如下指標體系。(見表1)
(二)預警模型
1.評價指標警限設置
將煤炭產業指標安全狀態分為四種,即安全、基本安全、不安全、危機,相應的安全等級為A、B、C、D,并分別給四種狀態規定不同的分數范圍[0,20],[20,50],[50,80],[80,100],分數越大,危險越大。
根據1996-2005年各指標的數值和國外相關指標的數據設置各指標的安全狀態預警范圍(如表2)所示。[6-7](設置理由及原始數據從略)
2.指標分值到安全狀態分數值的映射
在這里的處理方法是,對于定性指標,根據指標值所在的安全狀態及其程度,直接給出分數值。對于定量指標,有下列幾種情況:
(1)指標值越小越安全的指標,將指標值根據所處的安全狀態,按下面的公式映射到相應的分數上去:
[HT6]Fij=分數下限+(指標值-警限下限)×[SX(]分數上限-分數下限[]警限上限-警限下限[SX)]
式中,Fij是指標的分數;分數上、下限是指標Sij所在安全狀態的分數上限和下限,如“基本安全”狀態的分數上限是50,下限是20;“危機”狀態的分數上限是100,下限是80;警限的上、下限是指標Sij所在安全狀態的警限上限和下限。
(2)指標值越大越安全的指標,將指標值根據所處的安全狀態,按下面的公式映射到相應的分數上去:
[HT6]Fij=分數上限-(指標值-警限下限)×[SX(]分數上限-分數下限[]警限上限-警限下限[SX)]
(3)某一點最安全,離開該點越遠越不安全。對于這種情況,將指標值根據所在的安全狀態,按下面的公式映射到相應的分數上去。
①指標值處于安全狀態時,用以下公式計算:
[HT6]Fij=2×[JB(|]指標值-[SX(]警限上限+警限下限[]2[SX)][JB)|]×[SX(]分數上限-分數下限[]警限上限-警限下限[SX)]
②指標值處于非安全狀態時,有兩種情況:
a. 指標值越大越安全時,用以下公式計算:
[HT6]Fij=分數上限-(指標值-警限上限)×[SX(]分數上限-分數下限[]警限上限-警限下限[SX)]
b. 指標值越小越安全時,用以下公式計算:
[HT6]Fij=分數下限+(指標值-警限下限)×[SX(]分數上限-分數下限[]警限上限-警限下限[SX)]
需要說明的是,用上面的公式計算分數時,需要給出警限的上限和下限,而有些指標在“安全”或“危機”狀態時,其警限沒有上限和下限,對于這種情況采取如下處理方法:[8]
1)沒有警限上限時,將警限下限值的2倍作為上限。其指標值大于該上限時,按該上限計算。
2)沒有警限下限時,分兩種情況:若警限的上限大于零,則將零作為下限。若警限的上限小于零,則將上限值乘以2作為下限,指標值小于該下限時按下限計算。
(三)綜合評價
1.各指標權重
由于各指標對產業安全度的作用不同,在計算產業安全度總體評價值時,要對各指標進行賦權。先用專家評分確定四個一級指標的權重,分別是產業發展環境0.3、產業國際競爭力0.4、產業對外依存度0.2、產業控制力0.1。對于各二級指標本文假定其權重相同,這樣就可以得出各指標的明細權重。
2.各一級指標的安全度綜合指數
用下面的公式對各指標所映射的分數進行加權求和,即得出各一級指標的經濟安全程度綜合指數Si
3.煤炭產業安全度的綜合計算
整個煤炭產業的安全程度綜合指數S可用下面公式算出:
式中,Wi是Si的權數,S的取值在0~100之間。
三、實證分析
對于煤炭產業而言,其產業安全評價具有通用性,適用于一定時期不同年份的評價。在此所研究的目的不在于對目前和今后一段時間內的煤炭產業安全進行評價和估算,而在于建立比較科學、可行的煤炭產業安全評價指標體系和評價模型,而實證分析是達到此目的的一種重要的手段。
運用所建立的評價模型,對加入WTO后2002~2005年的煤炭產業安全進行實證分析。具體評價過程及結果見表3所示 (由于篇幅所限,基本數據及評價中間過程從略)。
表4顯示,2002~2005年間我國煤炭產業處于基本安全狀態,但是其得分卻有遞增的趨勢,也就說是這幾年的煤炭產業安全度在不斷減弱,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我國在21世紀初經濟規模迅速擴大所致,需要引起重視。同時,根據測算的結果,可以得出以下兩點結論:其一,中國加入WTO在煤炭方面做出了許多承諾,如減讓關稅及取消非關稅壁壘等,但由于煤炭是基礎產業,相對于其它產業(如石化、汽車等)煤炭產業的對外依賴程度和外資控制度不高,這些對煤炭產業安全的影響并不大;其二,影響煤炭產業安全的主要因素是其產業國際競爭力和國內發展環境。對比表3中的數據,煤炭產業的可持續性、勞動者素質、科技競爭力、產業組織的合理性等方面和國外有較大的差距,這不得不對我國煤炭產業將來的發展和產業安全狀況多了一份擔憂。
四、結論及建議
從“經濟安全”的角度重新詮釋了煤炭產業安全,按照層層分解的模式設計了包括4個層次19項細化指標的煤炭產業安全評價指標體系,這是一個比較合理的分析框架,實證分析的結果也比較可信、符合我國煤炭產業的實際。從實證分析的過程來看,應用所建立的評價指標體系和評價方法不僅可以全面地評價我國煤炭產業安全狀況,還可以深入分析影響煤炭產業安全的因素,從而有效地實現煤炭產業安全評價的目的。本評價模型具有很強的可操作性,可用于評價和估算今后一段時間內的煤炭產業安全狀況。本項研究是對煤炭產業安全進行深入研究的一次嘗試。盡管在建立本評價模型時,力求做到系統、科學,但仍存在主觀性問題,若結合其它評價方法進行綜合分析,評價結果將更具說服力,這是今后將要研究和解決的問題。
參考文獻:
[1] 劉偉,陶樹人.淺談煤炭產業安全[J].中國煤炭,2005(4):17-20.
[2] 任潤厚.論煤炭工業的可持續發展[J].中國煤炭,2004(12):24-25.
[3] 趙英.超越危機——國家經濟安全的監測預警[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9.
[4] 梁姍姍,周群.煤炭產業競爭力綜述[J].煤炭經濟研究,2006(5):20-23.
[5] Ken Ward Jr. Coal Industry Competition Makes West Virginia Mines Bigger,Charleston Gazette, The (WV),1999.
[6] 中國煤炭工業年鑒(1995-2004)[M].北京:煤炭工業出版社.
[7] 黃盛初.2004世界煤炭發展報告[M].北京:煤炭工業出版社,2005:15-96.
[8] 何維達.入世后中國產業安全評價指標體系與估算研究[R].研究報告,2004:8-25.
(責任編輯:孫桂珍)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