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是國內汽車行業十強中唯一一家民營轎車生產經營企業,始建于1986年,經過20年的建設與發展,在汽車、摩托車、汽車發動機、變速器、汽車電子電氣及汽車零部件方面取得輝煌業績。特別是1997年進入轎車領域以來,憑借靈活的經營機制和持續的自主創新,取得了快速的發展,資產總值超過110億元,連續五年進入全國企業500強,被評為“中國汽車工業50年發展速度最快、成長最好”的企業,躋身于國內汽車行業十強。
成長最好、速度最快的企業
公司總部設在浙江省省會杭州,在浙江省的臨海、寧波、路橋和上海建有四個專門從事汽車整車和動力總成生產的制造基地,在甘肅蘭州和湖南湘潭分別建有整車制造基地,現已擁有年產30萬輛整車、30萬臺發動機和30萬臺變速器的生產能力。
公司現有吉利豪情、美日、優利歐、美人豹、華普、自由艦、吉利金剛、吉利遠景等八大系列30多個品種的轎車;擁有1.0L(三缸)、1.0L(四缸)、1.0LVVT-1、1.3L、1.5L、1.6L、1.8L、1.8LVVT-1等八大系列發動機;擁有JLS160、JLS160A、JLS110、JLS170、JLS90、Z110、Z130、Z170等八大系列變速器。上述產品均已通過國家的3C認證,并達到歐III排放標準,其中1.0L(四缸)、1.0LVVT-1發動機已經達到歐IV標準,吉利擁有上述產品的完全自主知識產權。
公司在國內建立了完善的營銷網絡,現擁有近400個4S店和近500家服務站。2006年,通過市場的精耕細作和品牌的有效推廣,吉利汽車銷售創造了令人矚目的業績,全年共銷售各類吉利轎車20.4萬輛,同比增長40%以上;出口近15000輛,同比增長110%以上;實現銷售收入近100億元,同比增長41.88%以上;實現利稅近15億元,同比增長50%以上;全國轎車銷量排名第八,1.5L以下轎車銷量排名第二。自2001年吉利汽車正式列入國家汽車產品公告并開始市場銷售以來,累計銷售各類吉利轎車近70萬輛,所銷售的轎車均屬于自主創新產品,吉利商標被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
公司投資數億元在臨海建立了吉利汽車轎車開發中心和試驗中心;在上海建立了新能源、清潔燃料、混合動力、電動汽車及經典車型研發中心;在寧波建立了發動機研究所、變速器研究所;在路橋建立了電子電氣研究所;為加大自主創新步伐,正在籌建一個集成世界先進技術的開放型研發中心和一個創新成果應用平臺。目前,吉利汽車各研究院擁有較強的轎車整車、發動機、變速器和汽車電子電器的開發能力,每年可以推出4~5款全新車型和機型;擁有一批行業頂尖的技術專家和技術力量,已經獲得各種專利320項,發明專利35項;集團被認定為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創新型企業試點單位”、“汽車及零部件出口基地企業”和“博士后工作站”。
公司在自主創新進行建設的同時,也十分注重整合社會各種資源進行企業文化建設,重視履行企業的社會責任,吉利提出:“用我們的智慧、誠信和勤奮,構建社會和諧”的企業核心價值觀,把企業的發展與社會的和諧發展緊密聯系在一起。為此,浙江吉利控股集團嚴格依法納稅,從1998年開始生產第一輛轎車至今,累計上繳國家和地方各種稅金超過30億元,成為業績良好的香港上市公司;關注環境,積極開發環保節能及新能源動力汽車,全面降低汽車對環境的負荷;善待顧客,建立“用戶滿意為中心”的服務方針,用一流品質和滿意服務回報顧客。
吉利集團在擴大企業生產經營規模的同時,為社會提供了上萬個就業崗位,緩解了當地的就業緊張局勢;關愛企業員工,建立員工職業發展四條通道,公司在取得了生產經營成就的同時,不忘為之作出貢獻的廣大員工和保障他們的合法權益。首先,集團與每一位在崗職工都簽訂了勞動合同,保證員工獲得應有的福利及參加各類社會保險,及時為員工繳納相關費用。其次,在集團面臨困難的時候也按時足額發放員工工資,從不拖欠克扣。此外,在生產過程中加強安全生產管理,成立了安全生產委員會,按時發放勞動保護用品,投資改善生產條件,不斷強化員工的勞動保護與勞動保障。公司還設立了工會,積極聽取員工意見,保障員工合法權益,針對特困員工展開 “送溫暖”活動,解決大家的實際生活困難。工會還經常舉辦一些體育、文娛活動,既豐富了員工生活,陶冶了員工情操,又加快了集團企業文化建設。
吉利文化建設的六大工程

自2006年以來,集團進入企業文化建設高速發展時期。為此,吉利重點開展了以下六項工程活動:
開展吉利光彩教育基金工程。2006年,吉利集團以2.78億元總額的捐贈善款,列2006年中國慈善排行榜第7名。吉利集團捐資5000萬元,用于資助1000名家庭貧困、品學兼優的應屆高中畢業生完成大學學業。吉利光彩教育基金活動,體現了吉利集團對國家、民族和社會的高度責任感,體現了企業“來源于社會、奉獻于社會”的寬廣襟懷和高尚境界。
大力發展高等教育事業。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投資數億元建立的北京吉利大學、海南大學三亞學院、浙江汽車職業技術學院,在校學生超過3萬人,本著“知識夠用,人格本位”的辦學宗旨,三所高校每年為社會輸送大量優秀的實用型人才,培養出的近萬名畢業生就業率達到95%以上,為中國汽車工業人才戰略作出了重大貢獻。此外,重點培養汽車行業的高層次人才的浙江汽車工程學院已經開學,為中國汽車行業培養了第一批車輛工程碩士與博士;2007年5月成立的“吉利-同濟汽車工程研究院”,創造了民營企業與高等學府聯合開發、聯合辦學的新模式。高等院校孕育了吉利文化,吉利文化哺育了莘莘學子,吉利培養的學生從入學開始就接受吉利的企業文化熏陶,就被吉利的事業所吸引,畢業后在吉利的各個崗位上快速成長為業務骨干和企業的中堅力量。
開展合理化建議工程。吉利重視發揮員工的主觀能動性,為鼓勵員工參與企業管理,營造人人當家作主的民主管理氣氛,吉利控股集團總部和下屬各子公司都全面開展了合理化建議活動,鼓勵員工提出各方面的金點子。集團自2005年到2007年10月共收集合理化建議40331條,共創經濟效益7599.8余萬元。在合理化建議活動中涌現出一大批刻苦鉆研技術、善于發現問題、勇于解決問題,有理想、有智慧、有一身硬功夫的技術工人和一線管理人才。吉利每年由一線員工提出并實施的合理化建議近萬條,為鼓勵員工的創新精神,還以員工名字對員工創新成果進行命名。吉利人認為理想與現實的差距就是創新的空間,合理化建議活動點燃了吉利員工創新的智慧火花,同時也使得創新精神與吉利文化不可分割。
啟動全員培訓工程。愛學習是吉利與生俱來的優秀企業文化品質,上至董事長下至普通員工,吉利人愛鉆愛學的精神已經成為企業的標志。近年來,吉利集團一直致力于員工培訓建設,在集團內部開辟吉利大講堂等學習平臺,培養出了一批批高素質的汽車專業人才。吉利在全員學歷教育和全員技能培養方面進行的成功探索,培養出的技術工人在參加全國汽車裝調工技能大賽中連續兩屆奪取冠亞軍稱號。在剛剛落幕的“吉利杯”第三屆汽車(乘用車)裝調工職業技能大賽中,吉利健兒與國內著名的上海大眾、上海通用、北京現代、北京奔馳、北汽福田、華晨金杯等十八家企業參賽選手同臺競技,以過硬的實際操作技能和過人的理論考試成績勇奪三個組別的冠亞季軍,在業界引起強烈反響。
開展弘揚民族自主品牌工程。吉利肩負民族汽車振興的希望,為此吉利十分重視弘揚民族自主品牌。
2006年吉利代表中國民族汽車品牌參加法蘭克福車展和底特律車展,在歐美影響深遠。北京國際車展期間在吉利大學建立起永久性的展廳,得到了汽車界老專家、老領導的高度評價,在社會上引起極大反響。
經國際汽車運動聯合會批準,國內唯一最高級別的方程式賽事——亞洲吉利方程式國際公開賽(AGF)在北京正式啟動,結束了中國沒有方程式比賽的歷史。
吉利汽車與英國錳銅控股公司合作簽約,開創了中國企業持國際著名汽車企業股份并進行合資的先河。
2007年吉利成功在全球征集新車標,以此為標志,翻開了吉利汽車嶄新的一頁,開創了中國汽車工業品牌塑造的先河。
積極舉辦“吉利行天下 慈善中國行”活動。“吉利行天下,慈善中國行”活動的目的是呼吁更多人關心慈善事業,并推動我國慈善事業更好發展。今年7月27日該活動首站在沈陽啟動,吉利將現場每售出一款吉利汽車捐贈2000元給沈陽市殘聯;在大慶,吉利汽車向大慶晚報捐資4萬元以資助20名品學兼優的貧困大學生,吉利此舉不僅使受捐助者感受到了吉利的溫暖,同時也印證了吉利汽車堅持走慈善之路的決心。
此外,吉利還啟動“吉利未來人才基金”,主要提供給革命老區、少數民族地區以及貧困地區報讀浙江汽車職業技術學院、浙江吉利技師學院等吉利創辦學院的新生。
正因為在上述的教育、助學、慈善、關愛員工、弘揚民族精神等企業文化活動中取得豐碩成果,吉利集團成為中國企業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優秀案例進入《中國企業社會責任報告2006》(藍皮書),樹立了良好的企業形象和社會形象。
推動吉利發展的內在力量
21年來,吉利在創造物質財富、為社會作出巨大貢獻的同時,也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澆灌了具有時代特點和吉利特色的精神與實踐道路,成為推動吉利又好又快發展的重大力量。
“六面大旗”是吉利又好又快發展的靈魂。
人總是要有一點精神的。一個企業如同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要生存、要延續、要發展,靠的是一種凝聚力,靠的是一股“硬氣”,靠的是一種精神。吉利憑什么參與競爭?又靠什么取勝?技術、資金、人才,這些不是吉利的優勢,相反是吉利的“軟肋”。吉利靠的是一種“精神”,正如曾培炎副總理最近對董事長說的:“我支持吉利,就看中你們有一種精神。”正是堅持和發揚了這種精神,使吉利人把夢想變成了現實,創造了汽車工業的“神話”。
吉利要創大業,吉利要急流勇進,就得“認準一個方向、堅定一個信念、提煉一種精神、完成一種使命”。那么,吉利精神是一種什么精神呢?就是吉利人在董事長的帶領下,不畏難、不怕苦、不信邪,敢想、敢闖、敢干、敢冒風險,團結、靈活、自主、堅韌,敬業、創新、溝通、拼搏,下定發展中國民族汽車事業的決心,自主自強、堅韌不拔、不畏艱險、勇于開拓。吉利精神是吉利企業文化的集中體現,是吉利的靈魂。吉利精神集中體現在以下六個方面,即艱苦創業精神、創新精神、拼搏精神、學習精神、團隊精神、精益求精精神。
人才是吉利企業又好又快發展的保證。
吉利集團十分重視對優秀員工的培養,大力培養技術拔尖、道德高尚的行業領軍人才。人才的大量凝聚,反過來又為吉利企業文化的發展創造生命的活力。
為了搭建人才發揮才藝的舞臺,吉利創建了員工從技術、管理、技能和經營等方向發展的四大通道;形成了物質激勵為基礎、精神激勵為導向、晉升激勵為支持的激勵三角形;形成了以共同的價值觀為基礎、尊重個人興趣和特長、滿足不同薪酬體現方式需要的以感情和事業留人、用人的機制。為了鼓勵技術拔尖、道德高尚的行業拔尖人才,吉利集團還設立一年一度的“書福獎”,以此表彰為吉利事業作出突出貢獻的企業員工。
目前吉利9000員工中,博士數十人,碩士數百人,工程技術人員1500人,占員工總數16%以上,形成了一支強大的自主開發隊伍;海外歸來的美國汽車工程學會院士趙福全、變速器專家徐濱寬先生、戰略與技術專家董顯銓博士、工藝專家王德倫博士、CAE專家吳錦博士、電子技術專家李鋒博士、發動機專家由毅博士等紛紛加盟,擔當起吉利汽車研發各學科的帶頭人,使吉利有能力進入國家隊,首次承擔多項國家863重大攻關項目;吉利汽車“十一五”期間的15個系列車型、8個系列發動機、6個系列的手動變速器、6個系列自動變速器、3個系列無機變速器、一個混合動力項目和一個賽車項目的開發全面啟動,不久的將來,吉利迎來又一個輝煌將成為現實!
自主創新是吉利又好又快發展的動力。
吉利在沒有國家一分錢投資的情況下,由一個名不見經傳的民營企業逐步發展成為汽車行業十強,吉利商標成為中國馳名商標。吉利的成長形成了中國汽車行業一個奇特現象——吉利現象,這是吉利人奉獻給社會的一筆寶貴而獨特的精神財富。
吉利由小變大、由弱變強的過程,是吉利創業、創新和創牌的歷程,也是吉利企業文化發展成熟的過程。在國內幾家立足于自主創新的本土汽車企業當中,我們的起步和發展更為艱難,民營、業外以及初始資金有限等實際情況,使得我們在1998年進入汽車工業的第一天起,就注定了必須要有自強不息的創新精神。民營企業造轎車,還要造老百姓買得起的好車,在當時不僅媒體不信、銀行不信、行業不認可,就連汽車零部件公司都不愿意賣給我們零部件。面對艱難,吉利人認為理想與現實之間的差距就是創新的空間,因此,吉利堅持走自主創新、自主研發、自主的知識產權的自主品牌道路,“三自”道路使吉利上下充滿青春的活力。
在吉利特有的創新文化氛圍里,吉利取得多項創新成果:
自主開發的吉利自由艦轎車,共有27項專利技術,于2005年1月下線,4月批量生產,7月全國上市。吉利自由艦以其優美的造型、先進的工藝、穩定的質量、28項安全護衛系統和優秀的經濟性指標贏得了用戶的青睞,因而保持了強勁的上升勢頭和供不應求的火爆局面,在國內經濟型中級車中創造了單一品種月銷量突破7000輛的記錄,成為吉利汽車的主力車型。
自主開發的吉利金剛轎車,共有25項專利技術,是吉利汽車在產品性能上實現重大突破的中級家用轎車,其怠速噪音僅有41分貝,操縱穩定性和舒適性雙雙達到四星,各項性能指標處國內先進。
自主開發的吉利遠景轎車,共有31項專利技術,是吉利汽車在產品技術上實現重大突破的商務型轎車。其配備的發動機是吉利自主開發并產業化的CVVT發動機,升功率達到57.2KW,其動力性、經濟性和操縱穩定性等技術指標居世界先進、中國領先。
自主開發的JL4G18汽油機,獲得4項專利。是吉利集團歷時三年,耗資3億元自主開發的高升功率、大扭矩、低排放、低污染、低油耗的新一代轎車用發動機。采用全鋁缸體缸蓋、全塑橫流式進氣歧管、先進的vvt-i技術,使得設計合理、結構緊湊、具有良好的經濟性和動力性。其總功率為102kw,升功率為57.2kw,排放達到國1V標準,且已經批量生產。經過行業技術專家鑒定,結論是:該發動機技術處世界先進水平,居國內領先地位,填補了國內空白。
自主開發的Z系列自動變速器,填補了國內汽車領域的空白, 獲得了5項發明專利和多項實用新型專利,并獲得2006年度汽車行業科技進步唯一的一等獎。
自主研發的EPS電動助力轉向裝置,獲得了一項發明專利,一項實用新型專利,是第一個國產品牌的EPS。
在管理方面吸收優秀的管理思想,進行企業內部流程再造和內部市場化的嘗試,創造出“3+3”滾動訂單管理辦法,降低了企業的資金占用,提高了對市場的快速反應能力;投資上億元推進實施了基于SAP軟件的ERP系統、具有強大支持功能的售后服務信息系統、工作流和績效考核為一體的CPC協同商務系統和PDM等信息系統,形成管理的標準化和規范化體系。其中臨海基地的ERP項目、路橋基地ERP+看板管理項目獲得了“2006年浙江省企業管理現代化創新成果”一等獎,全國機械行業管理現代化創新成果一等獎。
為制造最安全、最環保、最節能的好車,吉利在BMBS輪胎爆破安全技術、電子等平衡技術、新能源應用等專利技術應用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吉利要在競爭激烈的汽車市場站住腳,立于不敗之地,只能選擇自主創新,是自主創新造就了吉利現象。
總之,吉利所做的這一切只有一個目標,那就是大幅度降低油耗、大幅度減少排放,使吉利汽車的節能減排水平實現全球領先。同時,大規模弘揚吉利企業文化精神,使吉利集團成為民族汽車自強不息的一面光輝旗幟。吉利企業文化的實踐證明,通過扎實有效的企業文化建設,可以進一步統一思想,增強企業的凝聚力,發揮員工的創造性;可以規范職工行為,增強自我管理能力,養成良好的道德素養;可以營造企業內部和諧人文環境,促進企業“三個文明”建設,為企業持續健康發展提供不竭動力。
為了一個美麗的追求
吉利有一首歌,是董事長李書福作詞的一首歌,員工每天上班第一件事是唱這首歌,下班前最后一件事是唱這首歌,她的名字叫《為了一個美麗的追求》。歌詞這樣寫道:勤勞友善的好朋友/我們來自五湖四海齊聚首/為了那個約定的誓言/我們昂首闊步/雄赳赳向前走/雄赳赳向前走/勤勞友善的好朋友/酸甜苦辣美麗總在風雨后/為了一個共同的使命/我們不止一次的爭論不休/只是為了一個美麗的追求/美麗的追求/美麗的追求。
2007年5月,吉利正式向業界宣布開始進入戰略轉型期,將從單純的“成本領先”向“技術領先、品質領先、服務領先、人才領先”的全面領先戰略轉型。吉利在下一個十年的遠景是:讓世界充滿吉利!對于企業新的戰略發展,我們吉利人認為這既是重大商機,也是重大的社會責任。站在這樣一個新的歷史起點,全體吉利人將乘著“十七大”的東風,進一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社會和諧的要求,在李書福董事長的帶領下,發揚“敬業、創新、溝通、拼搏”的企業精神,團結一心,為了一個美麗的追求,心連心、手拉手、向前走、不回頭、闖全球!去實現“造最安全、最環保、最節能的好車,讓吉利汽車走遍世界”的偉大使命。
(責任編輯:羅志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