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美國一家演藝公司的主管告訴一個前來試鏡、夢想成為演員的女孩:“你絕對不是當演員的料,你最好去找一個秘書的工作,或者當公司雇員,再不然干脆早點嫁人算了。”這個女孩就是后來名揚四海的好萊塢明星瑪麗蓮·夢露。
1954年,美國“鄉村大劇院”旗下一名歌手首次演出后就被開除了,老板毫不客氣地對那名歌手說:“小子,就你那破嗓子還想唱歌,還是回家開卡車去吧。”這名歌手叫艾爾維斯·普雷斯利,后來大放異彩,紅遍全球,綽號“貓王”。
1984年,河南省鄭州市乒乓球市隊教練對一個身高只有1.55米的女孩說:“你個子太矮了,怎么練也打不出來。”他毫不通融地將她拒之門外,連試試的機會都不給。后來,這個女孩卻憑著不服輸的頑強精神和高超球藝,13歲就奪得全國冠軍,15歲時獲亞洲冠軍,16歲時獲世錦賽冠軍,19歲獲奧運會冠軍,是世界上拿冠軍最多的乒乓球女選手,她的名字就叫鄧亞萍。
這個名單還可以排很長,對于這些青年才俊個人來說,要有點百折不撓的韌性,不要輕易被權威和專家的否定性結論嚇倒,是金子早晚會發光。“貓王”、鄧亞萍就是這么一路走過來的,瑪麗蓮·夢露也正因為沒有聽從那位主管關于“早點嫁人”的勸告,才有了后來的一飛沖天。□(摘自《解放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