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個同學是一家單位的領導,單位不大,百十號人。別看是芝麻官,同學的官樣卻很足,很有派頭,也很有威嚴。有次酒后,和我們這群非官非僚的同窗推心置腹:“甭管官大官小,官樣子最要緊。什么是官樣子?要素很多,但歸根結底一句話,有些事情,堅決不自己做。”
出門時,不自己拎公文包,只有小辦事員才整天夾著個包東奔西走,這是態度問題。走路時,不要走在上級領導前面,更不要落在一般群眾后面。這是路線問題。講話時,不自己打草稿,即使滿腹經綸,所有的發言,也都讓秘書提前寫好。這是面子問題。坐車時,不自己開車門。再緊急的事情,也不在乎司機從駕駛室下車走過來彎腰駝背為你打開車門的那點時間。這是地位問題。下雨時,不管是毛毛細雨,還是傾盆大雨,都不要自己打傘,這是方式問題。
不要自己點菜,酒桌上不要隨便敬酒,除非他比你官大。不要自己點煙,不管什么時候,你將煙彈出來,往嘴上一叼,身邊早就有人打火機伺候了。不要埋單,甚至不要簽字,那都是手下人的事情,你只要回去在發票上簽個同意就行了……
同學最后總結說:“除了吃飯如廁上床睡覺外,其實大部分事情,做官的是不必親歷親為的,那都是手下人的事情。如果這些事情你都得自己做,那只能說明你脫離了群眾,沒有走群眾路線,你把該手下人做的事都做了,他們做什么?這不是讓他們下崗嗎?再說了,雖然你貴為領導,也總得替群眾著想著想,特別是那些想巴結你討好你的人,得給他們創造一點表現的機會不是?”
我們好奇地問他:“你什么都不自己做,你做什么?”同學哈哈大笑:“做官啊!做官,做得像個官,做出官的威嚴,將官做到底,越做越大,這就是我要做的啊。”同學乘著酒興,還跟我們透露了一點他必須自己做的事情:“當然嘍,像好處啊紅包啊外快啊,這些都只好自己親自悄悄做了。”同學的臉上一臉得意。不知誰補充了一句:“倒臺了,也得親自灰溜溜下來;鋃鐺入獄了,牢也得親自去坐吧。”
同學面露嚴重不悅,親自拂袖甩門而去。□
(摘自《錢江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