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位親戚,位居某名牌大學校長,但他的朋友有很多是平民百姓。對工作,他是一位好領導,兢兢業業,一絲不茍;在空閑的時候,他更愿和朋友在一起,談談詩畫,聊天打牌,打牌輸了,一樣鉆桌子,一樣貼紙條。他常說的口頭禪:“人生本來就短暫,沒有必要成天把自己包裝起來。”他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在他家里,下屬們可以隨便在冰箱尋找自己需要的飲料和啤酒,也可以毫無顧忌地發表自己的意見和建議,不用擔心校長大人給自己穿“小鞋”。
當然,我的這位親戚也有不開心的時候,每當此時,他便回到自己的家鄉,去看看村莊,看看父老鄉親,看看陪他長大的那幾棵樹,有時什么也不說,呆呆地坐上老半天,心情也就慢慢地好起來。他說故鄉是他的根,是他的動力,是他的開始……
事實上,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根,就是這些根吸收著養分,讓我們蓬勃發展,讓我們枝繁葉茂。當我們不順心的時候,不妨往低處走走,去看看那些奮斗不息的殘疾人,去看看勞作不止的農民,在那里,你才能夠真正體會到善良、真情、堅強、感動,一切煩惱就會瞬間煙消云散。
在美國,有人統計過,美國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明星都去看過心理醫生,但有一位很有名的電影明星卻是例外。雖然她一生獲得的殊榮無數,但就是沒有去看心理醫生的記錄。別人非常好奇,對她進行了認真研究,發現她每年用兩個月的時間去做慈善事業,或去和殘疾兒童一起生活,或去最偏遠最貧窮的地方義演。
在接受采訪的時候,那位明星說了這樣一段話:在他們中間,我看到了他們那種對生活的樂觀精神,還有他們的愛,他們對生活付出的多要求的少的態度……所有的一切無時無刻不在感動著我。在我拼命往上走的時候,我發現有很多東西都被無奈地遺失了。遺失在看似低處的地方……每次從他們那兒回來,我感覺自己就像換了個人一樣,燃起我已經冷漠了的心,讓我能快樂地從事我已經厭倦了的事業……□
(摘自《山西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