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外出巡游時,突然得病死去。這時,隨行的丞相李斯被中車府令趙高拉入了政治漩渦。在趙高的極力誘惑下,李斯竟參與策劃了一起宮廷政治陰謀。
他們對外封鎖秦始皇的死訊,假傳圣旨,逼公子扶蘇自盡,立昏庸的胡亥為秦二世。然而僅過了兩年,羽翼豐滿的趙高就鼓動秦二世將李斯治罪,下令將他斬于咸陽市,并“夷三族”。司馬遷曾評價說,李斯能輔佐秦始皇,完成統一大業,并位居三公之職,但晚年卻阿諛奉承,隨意附和,聽信趙高的邪說,廢掉嫡子扶蘇而立庶子胡亥,真是太愚蠢了,最后落得和兒子一起被處死的下場。
明代嘉靖年間,內閣首輔(即宰相)徐階曾是一位眾望所歸的名相。他整頓吏治,招納賢良,使戚繼光、張居正等官員得到重用。然而徐階當權時,他的子弟們在家鄉華亭橫行不法,竟侵占田地二十四萬余畝。1659年,吳中一帶發生饑荒,朝廷派欽差大臣前去賑濟災民。他來到首富徐階家,希望徐階能配合朝廷,退還百姓的田地,并遣散一部分家奴。然而,貪財的徐階卻消極抵制,還悄悄向朝中黨羽寫信,唆使他們彈劾欽差。
此后不久,在新任首輔高拱的參奏下,徐階的兩個兒子被判充軍,一個被革職為民,他家數萬畝田地也被沒收充公。當官兵前來帶人時,徐階的兒子們抓住他的衣服號啕大哭,徐階也只能無可奈何地說:“吾方逃死,安能相活。”
歷史上的寇準為人剛直而敢于言事,由于在抵抗遼國時的功勞,寇準被提升為宰相,受到天下萬民的景仰。但晚年的寇準,喜好歌舞和酒宴。常在家中舉辦大型歌舞晚會,他還下令在其豪宅中到處都點上蠟燭,即使廁所、馬廄里也不放過。他家每天都要消耗大量蠟燭,而蠟燭在當時對于老百姓而言還是絕對的奢侈品。結果寇準的居功自傲引來嫉恨,被大臣王欽若參奏丟掉了宰相一職,被貶到雷州擔任小官。
一代名臣有好始而無善終,千百年來引來人們無數的慨嘆。□
(摘自《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