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面子”還是要“里子”
一家招聘網站推出“美女人才”招聘專區,應聘者只要經過該網站的“美麗指數”測試,就可以成為一名“美女人才”。與其他招聘網站不一樣的是,該網站推出了“美女人才測試”,要求求職者填寫出自己平時生活中受到的“夸獎率”和走在街上的“回頭率”。如果這些情況得出的分數達到一定水平,就可以進入該網站的“美女人才庫”,被推薦給有意向的企業。
偏好“美女”的傾向在企業招聘中并非鮮見,雖然敢于喊出“外貌第一、能力第二”的比較少有,但是勇于實踐這一心理本能的倒很普遍。對于天生麗質或者后天麗質的女子們來說這倒是一樁好事,但到頭來吃虧的還是企業本身,“面子”是撐足了,“里子”能不能跟上呢?
為白領定“標準”的背后
中國社會科學院日前公布了“2007年全國主要城市白領工資標準”:北京月收入5000元,上海5350元,廣州4750元,杭州4980元等等,才算得上“白領”。
給“白領”收入定“標準”的研究目標委實可疑:是為了讓收入高的白領安心,還是為了給收入低的白領添堵?抑或,是為了引導企業調整白領的工資標準,還是要誘導白領們起而爭取自己的收益?實在令人難以明白。
“家長資源”豈可如此開發
把班級需要的用具列在黑板上,讓學生舉手認領——據10月29日《楚天都市報》報道,武漢市一些中小學校開發“家長資源”,讓學生帶花來裝點教室,帶書來建設班級圖書角……此舉引起家長們的反感。
對孩子的教育,需要學校和家長的共同努力,但這種生硬開發“家長資源”的做法卻違背了教育公平的原則,對學生是一種傷害,對教育本身也是一種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