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風險仍是中國商業銀行面臨的主要風險,授信政策對于商業銀行控制風險至關重要,本文對中國造紙業的運行態勢和面臨風險進行了全面分析,并對商業銀行的授信政策提出了建議,為中國銀行業在造紙行業信貸的發放提供了重要參考建議。
造紙行業回顧與展望
近期造紙行業運行態勢分析
1.國內紙業保持較快增長
造紙工業在國民經濟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較大的發展空間。1991年至2006年,我國紙和紙板總產量和消費量的年均增速分別為9.71%和9.83%,遠遠高于全球平均3%左右的產銷增長速度,是近年來全球增長最快的國家。2006年國內紙及紙板生產量6500萬噸,較上年同比增長16.07%,消費量6600萬噸,較上年同比增長11.30%。規模以上企業共實現主營業務收入3038億元,同比增長19.32%;利潤總額151億元,同比增長22.56%。全年的生產與消費均呈現逐月攀升的態勢,產銷率有所好轉,利潤增長速度高于產銷量的增長速度,紙漿等原材料成本上漲的壓力已得到有效的遏制。
2007年1月至5月,國內紙業繼續延續2006年的趨勢,在產銷繼續快速增長的同時,木漿生產量的增速快于成品紙的增速,出口增速大大高于進口增速,且進口紙張與木漿量已絕對下降。利潤的增長快于銷售的增長,造紙行業累計銷售收入為1386.68億元,同比增長23.26%;累計實現利潤64.46億元,同比增長36.73%。
2.出口大幅增長,進口量略有下降

多年來由于原材料的制約與投資的不足,國內紙品特別是高檔紙張長期依賴進口,但隨著國內新建項目的陸續投產,高檔紙張的供給能力大幅提升,產品不僅可以逐步替代進口,出口得到了可觀的增加。
2006年紙及紙板進口441萬噸,較2005年524萬噸減少15.84%,出口341萬噸,比上年193.9萬噸增長75.8%。2007年1月至6月,我國紙及紙板累計出口量為177萬噸,同比增幅為46.3%,繼續保持高速增長態勢;而同期我國紙及紙板進口量為211萬噸,同比下降4.40%。進口量的持續下降,有利于國內企業占據更多的國內市場份額,而出口的大幅增長則為國內產能找到新的釋放口。
3.紙漿進口保持增長
2007年6月,我國紙漿進口量為67萬噸,與去年同期持平,1月至6月累計進口量為421萬噸,同比增長2.5%,但由于國際市場紙漿價格的上漲,2007年6月紙漿進口金額為4.33億美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9.86%,累計進口金額為26.44億美元,同比增長25.4%。紙漿進口量在今年一季度曾出現下降跡象,但進入二季度后,紙漿進口量又呈現增長態勢,表明國內造紙業還將在一段時間內保持紙漿進口。
4.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大幅減緩
近兩年國內紙業市場競爭激烈,不少產品供過于求,基本上與前幾年國內造紙工業固定資產投資過快有直接關系。但從2005年、2006年固定資產投資情況來看,增長速度已明顯放緩。2006年行業固定資產投資完成650億元,同比增長18.4%,增速下降12個百分點。我國造紙工業從土建開始到建設竣工一般不超過18個月,從設備安裝到竣工一般不超過10個月。因此,2007年下半年以及2008年國內紙業整體產能釋放將處于較低的水平。
造紙行業運行趨勢展望
1. 增長空間較大
國內紙業的消費與國民經濟的增長有著密切的關系,預計近幾年紙業的消費需求將不低于GDP的增長速度。2006年我國人均紙品的消費量達到50公斤,與發達國家人均300公斤左右的消費相比差距巨大,因此我國紙業仍然存在較大增長空間。
2. 出口逐步增加
近兩年來,我國紙產品進出口比例已發生較大的變化,不僅在消費中的相對比重下滑,絕對水平也在不斷下降。銅版紙、白卡紙等出口持續增長,2006年新聞紙也開始較大規模出口。隨著我國造紙工業競爭力的逐漸增強,新生產線的陸續投產,單機規模、產品檔次質量以及制造成本都有明顯的改善,特別是新建的大型生產線已達到全球先進水平。另外由于全球性能源價格的上漲推動了發達國家紙品價格的上漲,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其競爭能力??梢灶A見我國紙產品的出口將逐步增加。

3.原材料價格趨勢:漿價有望企穩回落
從漿價走勢看,闊葉漿歐洲市場價格今年前四個月呈下降態勢,5月份開始回升,6月達到517.16 歐元/噸,但7月又有下降,為507.14歐元/噸,較年初下降了0.43%。針葉漿繼續維持高位,價格在4月呈小幅回落后再現升勢,6月達到593.93 歐元/噸高點,7月略降至579.05 歐元/噸,較年初漲幅為4.48%。7月國際漿價呈現出的下降態勢,符合業內關于2007下半年木漿由于供給增加價格將企穩并可能有所下降的預期,這將有利于國內造紙企業緩解成本壓力。
4.產品價格趨勢:白卡、新聞紙呈升勢,銅版紙、箱板紙受抑回落。
國內白卡紙自2006年下半年起呈上升態勢。由于下游行業的快速發展,帶動對白卡的需求增加,白卡紙將延續升勢。新聞紙價格雖仍處于低位,但今年以來價格已上漲了近300元,國內大型新聞紙生產企業正醞釀進一步提價。銅版紙由于受到美國開征反補貼、反傾銷稅的影響,價格升勢預計將受到抑制,而箱板紙在國內產能增加的情況下將呈現回落。
5.產業政策加速行業整合
國家明確“十一五”期間淘汰造紙行業落后產能的詳細目標,此舉不僅有利于造紙業的可持續發展,同時將推進行業的整合,使行業集中度提高。落后產能的淘汰還將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行業供求及緩解資源緊張,有利于具有規模優勢企業的發展。市場受供求影響自發調整和政府宏觀調控的雙重作用將使行業繼續整合,產業集中度將不斷提高。中小產能所占比重將繼續減小,一方面來自于更多中小廠商的退出,市場面臨重新分配,另一方面來自于新增產能向龍頭企業和大企業集中。
6.林漿紙一體化
中國造紙業原料對外依存度高,木漿和廢紙很大程度上依靠進口,但進口木漿/廢紙價高量少,因此,中國造紙業必須提高優質原料國產化率,從而在根本上原料獲取問題。因此要走\"林漿紙一體化\"道路,廣泛種植速生林,提高木漿自給比例。據國家林業部門信息,未來幾年用于造紙的林木資源將迅速增強,“十一五”期間,造紙林基地達到4500萬畝。到2010年基本進入輪伐期后,我國造紙林基地可穩定提供5600萬立方米木材,竹材1350萬噸,可配套木漿生產線1300萬噸以上,竹漿400萬噸,大大減輕對國際市場木漿的依賴,并最終徹底消除我國造紙工業原材料的瓶頸問題。
造紙業授信風險分析
市場風險分析
1.市場供求結構失衡風險
從1995年開始,中國紙制品需求的增長開始放緩,但是中高質量產品的需求量仍然飛速增加。目前為止,所有中高檔紙品(包括涂布紙、瓦楞原紙、涂布白板紙、牛皮箱紙板及高強瓦楞原紙)的市場缺口仍然非常大。而低檔產品(如書寫紙、普通生活用紙)的市場供需則基本平衡。隨著大量新生產線的投入,部分紙產品(包括銅版紙、普通新聞紙、普通箱紙板、印刷書寫紙等)的市場需求已經實現供需平衡,由于生產經營企業眾多,各家企業的產品品種與結構大同小異;為擴大市場份額,眾多小型廠家不惜低價銷售,有可能會對行業整體運行造成損害。
2.原材料供應短缺風險
原材料短缺是制約我國造紙業發展的主要因素之一。造紙原料長期依賴大量進口,目前我國已成為第一大商品紙漿進口國,全球五分之一的商品紙漿出口到我國。出于歷史原因和成本考慮,我國造紙原料木漿所占比例一直較低,2003年僅為21%,而廢紙漿占比高達49%,草漿等非木漿占比30%。由于草漿造紙所引起的環境治理難度較大,又不能滿足需求增長較快的中高檔紙生產的需要。從長期發展趨勢看,木漿和廢紙漿將逐漸替代草漿。但由于我國紙漿主要從國外進口,所以國際市場紙漿價格上漲對中國紙業影響較大。此外,隨著我國紙業對產品結構的調整,中高檔產品比例不斷加大,對木漿和廢紙的需求量日益加大,在增加了原材料供給壓力的同時,直接拉動了國際市場原料價格的上漲,進而提升了國內造紙企業的原料成本。
3.市場競爭風險
紙產品關稅大幅下調,導致國外同類產品和更多的國外企業涌入中國市場,對國內企業的經營造成影響。此外,紙張與紙板的出口退稅被取消,對銅版、輕涂、雙膠紙等大宗出口品種造成一定的沖擊。隨著造紙行業的集約度逐步提高,規模大型化正在成為制漿造紙企業新的發展趨勢,這一趨勢必將引發新的兼并重組熱潮,首先是環保不合格的小企業將被淘汰出局,2萬噸以下的以草漿為原料的造紙企業將陸續被關閉;第二是行業內上市公司的“殼”資源將吸引資本的注意力,一系列兼并重組將使行業集約度進一步提高。
財務風險分析
1.行業內部效益分化嚴重
造紙業效益分化嚴重,銷售收入和利潤主要集中在大型企業。市場對紙產品的質量要求日益提高,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導致市場份額逐漸向技術先進和具有規模經濟優勢的企業集中。在造紙業公司中,競爭力強的企業將脫穎而出,強者更強,一些競爭力弱的企業將被淘汰出局。
2.造紙業資產負債水平較高,具有一定的償債風險
由于近幾年造紙行業投資較多,企業負債相應增加,造紙行業的資產安全需要引起關注。從絕對值來看,資產負債率指標處于偏高的水平。對貸款銀行來說,該行業的資產安全水平較低,行業總體具有一定的償債風險。
3.國有造紙企業經營欠佳,財務風險相對較高
我國造紙行業中國有企業整體經營狀況欠佳。依據有關數據,我國國有造紙企業部分財務指標不僅低于全國國有企業平均值,也低于國有輕工業企業平均值。因此,雖然紙產品具有良好的消費市場前景,但國有造紙企業整體經營效益較差,各項財務指標的比較表明國有造紙企業的財務風險相對較高。
環保風險分析
造紙工業是我國排放水中污染物COD的重點行業,草漿造紙是污染水環境的主要原因。僅僅2005年中造紙工業廢水排放量為36.7億噸,占全國工業廢水總排放量的16.99%。排放廢水中化學需氧量COD為159.7萬噸,占全國工業COD總排放量的32.4%。為了有效控制造紙企業對于水環境的污染狀況,近年來全國各地對環保不達標的中小型紙廠關閉的力度大為加強,山東、河南、安徽、江蘇、浙江、河北等對規模在2萬噸,甚至3萬噸以下紙廠、漿廠實行強行關閉,從數量上來看,關閉的紙廠數量占當地紙廠數量的80%以上。目前,山東、江蘇等地的年產5萬噸以下的草漿造紙生產線已經開始淘汰;河北、安徽、河南等地年產3.4萬噸以下的草漿生產線淘汰速度加快。小草漿淘汰后,缺乏治污投資、沒有治污成本的小企業也將被淘汰。我國一直以來強調不能以環境為代價來換取經濟發展,尤其注重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和環境、社會的協調性。以目前技術條件來說,造紙行業的發展對環境造成較大破壞,未來環境的可承受能力越來越弱,造紙行業的環境保護風險越來越大。因此,商業銀行在審批造紙業信貸項目時,要關注項目的環保風險。
造紙業授信政策研究
造紙業授信原則
近年來我國造紙業進入高速增長階段,存在較大的發展空間和投資機會,對商業銀行而言,可以考慮對該行業進行信貸投入。我國的造紙工業擁有巨大的市場潛力,中高檔是發展方向。但就投資而言,作為資金、技術密集型行業,造紙業存在進口產品沖擊、國家環保政策變化以及企業經營效益下滑、償債能力欠佳等財務風險和產品供求結構失衡、原材料短缺等市場風險,因此,股份制商業銀行對于造紙業的授信應堅持以下原則,不斷調整造紙業的信貸政策,防范信貸風險。
實行“區別對待、扶優限劣”的原則
產業鏈的優化以及國家環保力度的加強,進一步加大了造紙業兩極分化的趨勢。大型企業盈利能力和償債能力明顯高于中小型企業,在具有規模優勢的同時,在財務、經營方面比中、小型企業具有抗風險能力。中小型企業盈利能力雖有較大幅度的增長,但存在較大的虧損風險。商業銀行應認真分析企業的財務指標與市場銷售狀況,選擇行業中的優質企業介入。重點支持造紙業中資信優良、贏利能力強、成長性好的龍頭企業。對于規模小、贏利能力欠佳、環保不達標的企業應謹慎介入。
堅持“保護資源、保護環境”原則。
造紙業與資源、環境關系極為密切,國家在工業節水“十五”規劃中將造紙業列為五大高耗水行業之一。對于龍頭企業相對集中的東部沿海地區,水資源短缺和環保問題已成為制約當地造紙行業可持續發展的主要因素。為避免造紙產業集群而引致資源和環境危機,在授信時應合理確定區域信貸投放規模。
客戶選擇建議
造紙業是技術、資金密集型的基礎原材料行業,一般需要的資金投入較大,同時對技術要求也較高,股份制商業銀行應按照《造紙產業發展政策》和《造紙工業發展十一五規劃綱要》的要求,扶持行業中的龍頭企業,限制規模不達標的小型企業。
為防范原材料短缺風險,優先支持有穩定造紙原料來源的企業。
造紙原料是造紙工業發展的基礎。近年來,我國造紙行業結構矛盾突出,其中原料結構的不合理及供給不足已成為嚴重制約我國造紙工業可持續發展的瓶頸。按照國際慣例,不斷提高木材纖維原料比重,是調整造紙原料結構和解決原材料短缺的主要途徑。發展木漿造紙的關鍵是要解決原料的來源問題。大力發展人工速生原料林,實施林紙一體化是解決木漿造紙纖維資源的重要途徑。因此,依靠經營紙漿原料林以獲取原料資源的企業,將能夠長期保持競爭優勢,并具有抵抗資源風險的能力,應給予適當的授信支持。
為防范市場風險,在充分考慮企業現有生產能力及市場供求狀況的基礎上,區別不同類型客戶的授信政策。
重點支持一批年產50萬噸以上、銷售收入在20億元以上、技術先進的企業集團。例如江蘇金東紙業、山東晨鳴紙業、東莞玖龍紙業、山東華泰集團、山東太陽紙業、寧波中華紙業、山東泉林紙業等龍頭企業;適當支持年產30萬噸以上、銷售收入在10億元以上的信用記錄良好、增長潛力巨大的造紙企業。例如湖南岳陽紙業、芬歐匯川紙業、金華盛紙業、山東博匯紙業、珠海紅塔仁恒紙業等;限制支持年產10萬噸以下、銷售增長乏力、環保不達標的企業。隨著造紙行業集約化程度的大幅提高,部分中小型造紙企業由于受環保政策和規模經濟的雙重制約將被淘汰出局,應謹慎介入。
為防范資源和環保風險,對于不符合國家節水和環保要求的企業堅決不予授信支持,對已授信企業應加強貸后審查。
產品選擇建議
鑒于造紙業技術依賴性強、市場需求變化快,加入WTO后受外資企業沖擊明顯,原則上股份制商業銀行應以短期授信為主,并結合國家產業規劃、政策要求及主營產品的發展前景選擇企業。對于國家產業政策重點支持的技術改造項目或新建項目可以適當給予中長期授信,建議以銀團貸款方式介入。
重點支持符合“造紙業十五規劃”的重點項目,包括國家財政貼息重點技術改造項目、“雙高一優”專項、清潔生產專項和林紙一體化項目、外資項目及其他重點技改和基建項目。
在人工林建設方面,由于投入資金數額巨大,回報期限較長,存在一定的政策性風險,第三方保證或設備抵押都存在一定的難度,為防范風險,建議嚴格授信審批。
按照國務院進一步深化投資體制改革決定的要求,年產3.4萬噸以下的紙漿項目禁止建設。
按照《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鼓勵外商投資年產30萬噸及以上化學木漿、年產10萬噸及以上化學機械木漿和原料林基地的林木漿一體化工程的建設、經營項目以及高檔紙及紙板生產(新聞紙除外)。
從造紙行業產品結構及上市公司業績看,目前應選擇需求量大、贏利能力強的高檔生活用紙、輕量涂布紙、高強瓦楞原紙、涂布白紙板、白卡紙以及特種紙(如卷煙紙)生產企業。
區域選擇建議
近年來,我國造紙業形成了三大造紙產業集群——珠江三角洲集群、長江三角洲集群和環渤海集群。作為我國三大造紙產業集群地的東部地區已成為我國造紙工業生產的主要基地。產業集群在對我國造紙工業規模化、現代化發展起到重要作用的同時,必然對集群內有限的水、電、原料等資源形成強勢競爭。因此,應按照“造紙業十五規劃”要求,依據資源和市場狀況合理確定造紙工業區域布局。
為防范區域集中性風險,解決造紙產業集群帶來的資源緊缺問題,在審批大型造紙項目時,必須結合當地實際,充分考慮原料和水電等資源的分布狀況。
在制定區域授信政策時,對于龍頭企業相對集中的東部地區應合理確定信貸投放規模,結合區域經濟特點確定合理的目標客戶授信量,區域信貸投放應綜合考慮產業集群化與資源緊缺并存的問題。
重點省份的造紙企業財務指標顯示,廣東和浙江造紙業整體盈利能力明顯低于山東和江蘇,廣東造紙業產成品占銷售收入的比重明顯偏高,需引起關注。
資源與環保選擇建議
資源選擇建議:1、優先支持木漿新建項目。目前我國造紙原料以廢紙和草漿等非木漿為主,木漿占比較低,適應造紙業“十五”規劃調整原料結構要求,重點支持有穩定原料林來源的木漿造紙企業。2、支持“林紙一體化”項目。在國家政策的強力支持下,“林紙結合”目前已進入實施階段。一批擁有林基地的造紙企業將成為中國紙業的主要力量。因此,應扶持國家發改委林紙一體化規劃項目,按照國家的產業布局,積極鼓勵大型企業搞生態紙業,優化信貸投向格局。
環保選擇建議:1、謹慎介入“三河、三湖”和長江、黃河等防污重點流域的造紙企業。尤其是淮河流域,應限制進入。2、限制環保不達標的造紙企業。制漿造紙行業“三廢”防治的重點是廢水,企業應按照國家環??偩窒掳l的《造紙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GB3544-2001)嚴格執行,大型企業應進行廢水處理。3、鼓勵企業落實造紙取水定額國家標準,將環保與節水緊密結合起來。
(作者單位: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中國民生銀行、哈爾濱工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