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元慶重出江湖,透露出一個很強的信號:聯想國際化已經進入攻堅階段,突破口則是消費市場。
對聯想董事會主席楊元慶來說,一年前都靈冬奧會期間他將Lenovo3000系列產品引入國際市場,是考驗聯想自有品牌能否適應海外市場的一場初試。不幸的是,聯想的這次出擊恰逢國際商用市場陷入低潮,除了在德國、印度等地取得亮點業績外,其他區域的出擊大多收效甚微。
為了扭轉海外市場的頹勢,聯想決定改變策略。4月2日,聯想集團CEO阿梅里奧向公司全體員工發出郵件,表示公司將在海外組建全新的消費單元,這個新部門將由退居幕后已經將近三年的楊元慶親自執掌。 
楊的復出在很大程度上顯示出PC業發展趨勢的轉變。過去幾年,PC行業的重心發生了變化,市場的增長更多來自于個人消費者而非企業,IDC在一份最新的調查報告中稱,從2006年第四季度來看,“零售市場和家用電腦市場的增勢依然較為強勁,甚至在較為成熟的市場中也是如此。”
這給一向倚重商用市場的戴爾、聯想等公司帶來了打擊。“美國市場表現疲軟,主要源自商用需求的萎縮,這拖累了戴爾、聯想等廠商,”IDC分析師David Daoud 說,“家用筆記本電腦市場表現穩定,受益最多的是那些活躍于零售領域的廠商。”受益廠商主要包括惠普、蘋果、Acer等更親近大眾客戶群的公司。
市場熱點的此消彼長造成了連鎖反應。在打了一個翻身仗之后,惠普已經開始以“世界頭號PC廠商”的地位自居,而增長勢頭迅猛的Acer公司則喊出了短期內趕超聯想的口號。而在消費業務上失足的公司也開始亡羊補牢,今年1月,戴爾公司宣布創始人邁克爾#8226;戴爾復出擔任CEO,并組建了全新的消費產品線。如今,聯想也步其后塵。
應該說,楊元慶的此番復出,有望取得立竿見影的效果。在中國國內,楊元慶正是將聯想PC從默默無聞一路帶到領頭羊位置的統帥人物,他本人尤其擅長營銷和分銷,即便是在楊元慶擔任董事長之后,他也沒有忘記親自關注一線市場。2006年,楊元慶帶隊到德國進行調研,力主將聯想中國的經營理念同德國本地市場相結合,進行整合營銷、簡化產品、加強分銷,結果在一個季度之后,聯想在德國的銷售業績增長了27%,其中“交易型業務”增長了40%以上。
這種試點成功給了復出的楊元慶更多的自信,他準備加速在海外炮制中國局。聯想在中國的消費市場光芒耀眼,長期把持第一的位置,這要歸功于聯想的“雙業務模式”,尤其是面對個人消費者的“交易型業務”。將“雙業務模式”復制到全球市場,正是聯想國際化的戰術之一,一位聯想內部人士向記者表示:“聯想在中國市場摸爬滾打多年,積累了很多的成功經驗,為什么不能復制到海外呢?”
楊元慶必須加快向消費領域增兵。以產品為例,兩年來聯想只在都靈冬奧會期間推出了Lenovo 3000系列產品,這樣的速度無法保證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獲勝。坐在新位置上,楊元慶有責任敦促公司加快推出新產品,并加大消費品牌知名度的推廣力度。
這種轉變并非易事,實際上,聯想正朝著PC業一個早已人滿為患的領域進軍。隨著聯想公司加大向家庭消費者的投入,它與惠普、戴爾之間隱含的利益沖突會變得日趨復雜化。“聯想在美國的知名度很低,如果要建立消費者品牌,必須將產品銷售到美國去。”Current Analysis分析師薩米爾說。在美國市場,Lenovo品牌電腦將和各路競爭對手的產品一起陳列在Office Depot、Circuit City、Best Buy這樣的大賣場中接受消費者的甄選,楊元慶需要拿出一些實在的點子來讓自己的產品脫穎而出。
楊元慶并不打算在新位子上長久坐下去,聯想發言人已經表示,楊元慶只是暫時直接領導新成立的消費業務部門,屬于過渡角色,直到聯想找到相應合適的接替人選。繼任者會是誰將成為業界關注的焦點。鑒于聯想目前的目標是去除更多的中國烙印,或許從國際上比較成功的消費類電子公司物色人才,是消除消費者和投資者疑慮的最好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