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了IBM的懷抱,ThinkPad反而越來越像它自己。
營銷界曾經流行過這樣的比喻:兩瓶沒有任何標志的水,消費者會隨便選擇一瓶;如果其中一瓶有注冊商標,他們會選擇有注冊商標的那瓶水;如果兩瓶水全部都有注冊商標,消費者會選擇宣傳比較好的那瓶水。
這就是所謂的“潛在性好感”,它可以影響消費者不假思索做出選擇,如果把兩瓶水換成兩臺筆記本,毫無疑問,ThinkPad能夠成為被選中的那一臺,對于大部分對筆記本電腦歷史稍有了解的人而言,它是一種經典。
也許已經有人注意到這種轉變:在最近兩年以來,“IBM筆記本電腦”的稱謂逐漸成為歷史,取而代之的是“ThinkPad”。
這是聯想苦心經營兩年的成果。“兩個品牌覆蓋的客戶群并不相同,但是在市場推廣中,我們期望ThinkPad有自己獨立的形象,在我們所有的ThinkPad廣告中,會突出‘ThinkPad’本身,希望客戶更多關注產品本身,而非它背后的公司。”從IBM時代開始,就從事ThinkPad業務至今長達十年之久的儀曉輝認為,Think產品(包括ThinkPad和ThinkCentre)只是IBM的一小部分業務,這和Think在聯想中的地位是完全不同的,在過去即便是專門為PC做廣告,IBM公司的整體形象也永遠置于最突出的地位,比如“無論一大步還是一小步,總是帶動世界的腳步”,這是昔年IBM在北京繁華區域為自己的PC打出的巨幅廣告,但“ThinkPad”卻隱藏在幕后。而聯想時代,一切有了變化。
今年4月1日的愚人節儀曉輝接到了新的任命,他將統籌整個聯想的筆記本電腦營銷業務,除了Think,他還會負責Lenovo。當然這并不是一個玩笑,他從原聯想中國區Think業務部總經理,變成了“聯想中國區筆記本電腦營銷總經理”,這對一直往雙品牌旗下獨立姿態進發的ThinkPad而言,應該算作一個不錯的消息。它意味著此后在銷售管理、渠道整合、客戶資源包括進一步的品牌計劃上,ThinkPad會有更能權衡各方利弊的周全策劃。
歡迎,粉絲!
2006年一場聲勢浩大的粉絲(Fans)大會把ThinkPad的號召力推向了一個高峰。聯想集團與搜狐展開合作,在搜狐數碼公社,由“ThinkPad之父”、日本大和實驗室的內藤在正向中國用戶發出呼聲,希望分享ThinkPad與用戶生活融合的故事。
很快地,內藤在正將來中國與ThinkPad粉絲們聚會的消息在搜狐的網站、各色筆記本評測論壇和粉絲們的博客上傳播擴展,一個頗有圈子含義的“黑友”稱謂,讓這些使用ThinkPad的用戶們自發聚集,在20多天里為這次大會創建的網頁中已經出現了數百個生動案例,華為工程師、偏遠地區的醫生、新華社的戰地記者等以各自的職業經歷解讀了ThinkPad的品質,聯想也乘機送出了“科技創新”“人文關懷”等5項大獎下的新品ThinkPad T60。
兩年前那場著名的“蛇吞象”并購案后,盡管ThinkPad任何面板上的Logo更替都會引發一場爭論,但實際情況是,結論如何已經不那么重要,根據某第三方的調研結果,關注筆記本電腦市場的人群中,知道ThinkPad的比例已經上升到30%,聯想公司的固定客戶群中這一比例超過70%。
這是聯想希望看到的結果,他們更傾向于讓ThinkPad作為獨立的品牌出現,而非IBM’s或者Lenovo’s。當然,這需要不少變化組合,從某種意義上說,這場“Think再造之旅”,不啻于一次長期艱難的品牌整合營銷,它的最終目的,用儀曉輝的話來說,是“傳承IBM時代就形成的ThinkPad經典商務形象,表達‘高貴、堅若磐石和總使用成本(TCO)低’的理念。” 
營造獨立形象
如果你經常瀏覽一下國外的博客們對于IT品牌的言論,就不難發現ThinkPad在他們議論中占據的位置。Randfish是一家SEO搜索引擎優化公司的CEO,他在工作中經常發現有博客文章分析聯想時代的ThinkPad廣告出現了哪些新變化,他做了如下總結:簡單的線條,完美同步,流動的熱情動力,大氣,新面孔。
受到廣泛推崇的還有聯想專門為ThinkPad所設置的一個名為“Which side are you on(你站在哪一邊)?”的站點,主要面對的是國外用戶,功能簡單,卻創意十足。在網站的世界地圖上,你可以任意點擊某個區域,查看該區域內有多少人為選擇“經典黑”還是“鈦合金色”而投票,也可以看到ThinkPad的新品和特色注釋,這是一個簡單的互動機制,卻能使忠誠于產品的用戶感到欣慰,他們的意見被納入考慮范圍并得到相當程度的尊重。
在中國,企業級用戶和消費市場用戶同樣對ThinkPad投以重視,不過他們更多會看到ThinkPad進行的線下活動,比如聯想繼續這個品牌一貫的體育營銷思路,并致力于贊助那些與ThinkPad理念契合的活動品牌,比如網球、高爾夫以及奧運會賽事。在剛剛結束的2007 年沃爾沃中國高爾夫公開賽中,聯想又成為了唯一的電腦供應商,賽事媒體中心和運動員休息區內都整齊擺放著 ThinkPad提供的賽事用機。
聯想為這個產品大系喊出了“ThinkPad,讓思想更有力”和“無論世界多么喧囂,你的影響力都顯而易見—ThinkPad”,還有直接為了具體型號X60而樹立的巨幅廣告“董事會里的小家伙。” 當然,在一如既往的“ThinkPad”之后,始終尾隨著一行 “a product of lenovo(聯想出品)”小字。
幕后的R
一個可能并不廣為外界所知的事實是,盡管從IBM延續到聯想的ThinkPad T、X系列筆記本電腦才是真正閃耀這個品牌光芒的利劍,但在儀曉輝的數據表上,卻是另外一種狀況:2006年的前三個季度,所有ThinkPad的銷量中,主打中低端市場的R系列占總量的50%~60%,代表輕薄便攜的X系列占20%,經典商務的T系列占15%~20%,年輕的Z系列占5%。
R系列的高比重,并不是從聯想才開始,這一數據可以上溯到2000年甚至更早之前。但在聯想入主之后,不斷增長的份額中R系列貢獻異常突出。當然也許其中很大程度應該歸功于那些點亮賣場各處、有著統一醒目標識和銷售規范的全國1000多家ThinkPad體驗店,但這個數字賦予的涵義很明顯,定位于高端商務的ThinkPad,最大的利潤增長點卻來自一個相對低端的產品系列。儀曉輝不打算回避這樣的問題,甚至在Think業務部明確的一個規劃就是2007年重點推廣R系列筆記本電腦,“但是你不會看到大量的R系列產品廣告”,他表示,“我們仍然會把T和X這兩個最能代表ThinkPad的系列放在廣告牌上。”
“雙品牌的獨立運作會繼續一段時間,但是撤下IBM標識,應該會早于5年協議,也就是會在2010年之前結束。但目前沒有具體的時間表。如果有一天,ThinkPad能夠完全以一種獨立的姿態出現,那將是我們所期望的,而在這之前,公司內部也許接下來該考慮的一個問題是,Lenovo同時作為公司品牌和產品品牌,也許應該有一個劃分。”儀曉輝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