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上海觀光的旅客大多數都會把南京路或者外灘當作自己的首選景點,那里林立的摩天大廈、高檔商鋪和富有格調的咖啡館讓人流連忘返,也讓人感受到這座東方都市的旺盛經濟脈搏。不過,這并非上海的全部,假如你想領略這座城市對于未來經濟發展方向的宏偉構想,不妨到張江高科技園區去看看。
便利的交通、較低的人口密度、優惠的招商引資政策、國際化的商業環境、充裕的人才供給,使得原本是百里稻田的張江成為眾多高科技企業趨之若騖之地。不過,在這一生意舞臺上,最耀眼的明星并非那些資歷顯赫的跨國巨頭,而是那些由中小企業結伴扎堆而生的產業集群。從集成電路到軟件,從網絡創意到生物醫藥,約有數以千計的企業聚集在張江,產業集群已經成為張江的新名片。
這里有國內最完整的IC(集成電路)產業鏈,規模占全國半壁江山;這里的軟件企業有上千家,軟件出口占上海市一半以上;這里以網游為代表的創意產業異軍突起,擁有盛大、九城兩大上市公司。一部分領先的企業在經歷了漫長的等待之后,已經享受到了勝利的喜悅,更多的后來者則在遙望著成功的曙光。
簡而言之,在上海張江平臺上誕生的高科技產業集群,其旺盛的生命力已經像浙江的小商品和福建的服裝鞋帽產業一樣顯現出來。而這一產業機會同樣為越來越多的投資者所看重。
張江的故事還沒有到收官的時候。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張江依然是一個遠沒有被充分開發的區域。在很多專家眼中,要想成為當地政府理想中的“下一個硅谷”,張江還有很多基礎性的工作要完成。
本刊記者 陳亮/本刊特約記者 李闖/攝影 陳亮
下一站,張江高科
在上海張江,真正意義上的中國硅谷的雛形已然顯露。
本刊記者 陳亮
劉小光的上?;鹚俟荆╳ww.hotsales.net)坐落在綠草如茵的張江浦東軟件園內,這里與之比鄰而居的企業數不勝數,包括全球管理軟件領頭羊SAP(www.sap.cn)、印度軟件巨頭Infosys等都在這里設有分支機構。走進這家公司的辦公室,你立刻會被一種熱火朝天的忙碌氛圍所籠罩。這里的員工大多是二三十歲,走起路來都像小跑一樣,墻壁上則掛滿了該公司各式各樣的新產品招貼畫。
剛剛結束會議的劉小光夾著筆記本匆匆回到自己的辦公室,一臉忙碌的神情。不過忙碌的背后是上?;鹚俚目焖俪砷L,“公司膨脹的速度太快,但軟件園已經沒有多少地方可以出租給我們了。”劉小光說,公司今年前剛搬進來時占地500平方米,到現在已經擴充到了2500平方米,但還是感覺空間太局促。
上?;鹚倏梢哉f是張江高科技園區快速發展的一個縮影。這里已經成為上海市乃至華東最富經濟活力的區域之一,而就在十幾年前,這里還是一片只有茫茫稻田和小農莊的土地,但如今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地鐵2號線將園區同上海中心市區連接起來,綠樹掩映的低密度寫字樓、大片方格狀的廠房、平整潔凈的柏油馬路,以及間或看到的高大塔吊下的建筑工地,處處都讓人感覺到這里濃厚的創業氣息。5年前從海外歸國創辦鼎芯半導體的陳凱博士對《互聯網周刊》說:“張江在美國硅谷的名氣都很大,很多華人將這里當作歸國創業的首選之地?!?/p>
今年7月,張江高科技園區剛剛迎來15周歲的生日,為此園區進行了一系列的慶?;顒?。作為國內最早發展起來的科技園區之一,張江的經濟成就讓每位上海人都津津樂道。對上海而言,工業化時代已經成為歷史,它的下一步目標是能夠成為全世界知識型人才心目中的朝覲之地,張江正是當地政府面向這一方向發展高科技產業的試驗田。
這座老牌的園區正在煥發出新的生機。在經歷了近十年的摸索之后,張江找到了適合自己的發展道路:產業集群經濟。從2000年起,張江開始探索產業鏈的搭建和集聚,在集成電路、軟件產業集群的基礎上,不但衍生出手機芯片、移動視音頻等新興產業鏈,還隨著文化產業的興起,開始孕育網游等創意產業集群。

張江的新意
談起張江的變化,上?;鹚俚膭⑿」馍钣畜w會?!皬埥陌l展真是今非昔比?!眲⑿」庹f,“2002年公司剛剛搬到這里的時候,周圍還很荒涼,在路上走半小時都未必能遇到一個人,從始發站張江高科乘地鐵,車廂里往往只有一兩個人。但現在,想占到一個空位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了?!?/p>
同時,隨著AMD(www.amd.com.cn)、通用電氣(www.ge.com.cn)、杜邦(www.dupont.com.cn)、霍尼韋爾(www.honeywell-sensor.com.cn)等跨國公司都在這里開設了研發中心,大批本土企業的入駐,這里的廠房、寫字樓像變魔術一樣增多,道路也逐漸變得四通八達。有趣的是,張江園區的道路名稱大多采用了中外知名科學家的名字來命名,如哈雷路、張衡路、蔡倫路等,從中也可以看出當地政府的深意:希望園區內的企業能夠舉起自主創新的大旗。
張江的變化不僅體現在外觀上,產業結構也在進行悄然重組。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這里的產業集群已經具備相當的規模,圍繞集成電路、軟件、網絡創意、生物醫藥等產業,一大批如雨后春筍般誕生的本地新興企業在這里開始了打拼的道路,從價值幾美元的手機芯片,數萬到數十萬美元不等的復雜軟件系統,再到風靡全中國的網絡游戲,其內容包羅萬象。截至目前,這里的創新成果斐然,全球首款TD-SCDMA手機芯片、中國首顆大規模量產的單芯片集成系統(SoC)都誕生于此。
一些新興的第三方服務力量也開始進駐張江。在張江,IC設計和制造的公司不在少數,它們的主要方向大多是給手機、消費電子等產品提供芯片,但專門第三方設計服務公司并不多見,芯原看準了這個市場空間。目前芯原已為多家晶圓代工廠提供了標準設計平臺,芯原公司董事長戴偉民認為,公司專門做設計服務的定位有效地規避了市場風險。
近年來互聯網的再次火爆給張江帶來了嶄新的機遇。憑借盛大(www.snda.com.cn)、九城兩大巨頭,張江輕易地就坐擁全國網游產值的75%以上。盛大公司已然成為本土網絡公司成功的典范之一,自從2001年涉足網絡游戲以來,盛大先后運營了《熱血傳奇》、《龍與地下城》等十余款大型引進或自主研發的網絡游戲,凝聚了龐大的用戶群體。陳天橋在談到盛大的未來定位時強調,網游只是互動娛樂的一種方式,網游領軍企業必須保持對娛樂、文化潮流等大環境的整體把握,才會發現更多的發展機會。
這種轉型思路促使張江的產業集群有了新的演化,創意產業隨之產生。以盛大、九城為依托,張江先后建立了上海張江創新學院的多座分院,不但設有軟件與信息技術分院,而且還設立了文化創意分院,并專門創辦了1.2億元的文化科技創意產業發展專項資金。
集群魅力
2002年,陳凱歸國創辦鼎芯半導體時為選址頗費了一番腦筋。風險投資行業出身的陳凱對選擇企業所在地格外謹慎,他曾經考察過上海、北京等東部大都市以及西安這樣的西部城市,但最終他將企業設在了上海張江,“這里的國際化程度更高,對于從西方回國的人來說,休閑時想找個地方喝咖啡要比其他城市容易得多。”陳凱半開玩笑地說,“我最看重的還是這里的產業環境,集成電路產業在這里已經有相當的基礎,相關的資源、人才更容易尋覓?!?/p>
“IC設計領域對人才要求很高,在這類企業眼中,新畢業的大學生乃至博士生都算不上合格的人才,只有在這個行業擁有超過10年從業經驗的人才真正具有含金量。在西安、成都等西部城市,這樣的人才鳳毛麟角,而在具備產業集群效應的上海則相對容易尋覓。”陳凱向本刊記者介紹說。
這便是相同行業的企業為何扎堆發展的原因所在。目前,張江已經形成了集成電路、生物醫藥、軟件三大支柱產業集群,并建立了文化科技創意、金融信息服務(銀行卡)、光電子和信息安全四大關聯產業群。大量同類企業匯聚于此,不僅創造了上下游的合作機會,也使得當地對于人才、資金的吸引力大大提高。
“張江還有地方嗎?網絡游戲公司能享受哪些優惠政策?”在華開辦企業的法國留學生Owen對本刊記者詢問道。Owen創辦的網游公司設在上海徐家匯,而他一直想把公司搬到張江。“盛大和九城都在那里,聽說在搞創意產業基地?”他相信搬到張江,自己公司的品牌可以得到提升,優惠政策也多些。
但在今天,企業想擠進張江發展并不容易。隨著大批企業慕名而來,張江的基礎設施出現了供不應求的狀況。張江科技文化創意產業基地負責人袁立強告訴本刊記者,從創意產業基地建立之初,就處于無房可租的狀態。“最初基地選址時,具體地點還沒有最后確定,我是用PPT進行招商的。”但創業者僅僅在聽了袁總關于創意產業集群的規劃后,就興奮不已,熱情高漲地表示要入駐基地。一期創意大廈是舊樓改造的,一開園入駐率就達到100%,“如今依然是改造一個,租滿一個”。
這些產業集群力量在國內已經嶄露頭角。以集成電路產業集群為例,從2000年開始起步,目前,張江已經形成了從設計、制造、封裝測試及制造在內的國內最完整的集成電路產業鏈,園區內共有200余家國內外知名集成電路企業,總產值達到111億元,占全國半壁江山,八英寸晶圓產能占全國生產能力的70%。以浦東軟件園為核心的軟件產業群,則集中了200多家企業和1萬余名從業人員,去年實現軟件銷售收入60億元,軟件出口5000萬美元。
許多企業在近距離共存中找到了發展機會。劉小光說,在張江高科技園區內,已經有30%~40%的企業成為上海火速的客戶,“這里的企業素質普遍比較高,相對于傳統企業,它們顯然更容易認可網絡營銷的價值?!倍诙π景雽w,據陳凱介紹說,幾乎所有本地做芯片測試的企業都曾經找上門來,尋求合作的機會。
大量集群型中小企業企業匯聚于此,也吸引來了資本界的更多關注。園內企業的佼佼者如盛大、第九城市、展訊(www.spreadtrum.com.cn)、中芯國際(www.spsp.cn)等企業也先后登錄資本市場,募得大量發展資金,同時也讓在這些企業身上押注的投資方大獲其利。今年6月,展訊在納斯達克成功IPO,共發行890萬股ADS(1股ADS代表3股普通股),每股發行價14美元,融資額高達1.246億美元。
標桿的作用初見成效。上海的決策者們已經意識到,單純依靠工業制造并不能提升一個城市的品味和附加價值,擁有地理、資金、人才優勢的上海注定要向高科技產業轉型,在這個過程中,產業集群的崛起無疑將使得這里更具有吸引力。

為什么是張江
如此眾多的產業集群集中在張江,引起了外界眾多關注的目光。按理說,中國沿海地區有不少適宜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的地方,如南方的廣州、深圳一帶,IT制造業基礎雄厚,市場化程度很高,北方以北京、天津為核心的環渤海地區也具備較好的經濟基礎和政府資源優勢,為什么集成電路、軟件與創意產業會選擇在張江落地生根呢?
要得到答案,必須了解張江中途發跡的緣由。1992年張江開園,當時對大多數中國人來說,高科技還只是一個名詞,怎么運作經營高新園區,誰都沒有經驗,只能摸著石頭過河。這一摸就是7年。1999年9月21日,中國臺灣省發生7.3級大地震,供電系統受損,全臺灣晶園廠密度最高的新竹高科技園區的芯片生產頓時陷于停頓。消費者的恐慌還停留在價格上時,硅谷、新竹產業界已經開始思考“雞蛋不要放到一個籃子里”的道理。大地震促使芯片產業決心向成本更低、市場更大的中國大陸轉移。上海張江由于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和投資環境,在這股產業大轉移的潮流中得到了機遇。
其中當地政府發揮了關鍵作用。中芯國際是張江引進的第一家產業巨頭,一期投資就高達15億美元,是張江IC產業鏈的發端。而當年為爭取到這一“巨無霸”項目,上至市領導,下至招商人員都被動員了起來?!拔覀兊缴虾?疾爝x址時,上海市長、主管科技的副市長全都在,當即拍板帶去張江選地,并且表明說我們想要哪塊土地都可以?!敝行緡H一位高管向本刊記者回憶說。而園區的領導則帶著手下籌備具體工作,沒有經驗,就白天談判,晚上回來準備資料。經過兩三個月的漫長談判,張江終于拿下了中芯的項目,為集成電路產業鏈奠定了良好開局。
當地政府給了最初入園的企業相當優惠的吸引措施,包括低廉的租金、企業稅收和研發人員個人所得稅減免等,最早搬到浦東軟件園的一些企業,甚至在前半年不需要繳納一分錢租金。這些措施極大地刺激了創業型企業的發展。以上?;鹚贋槔?,2007年,該公司的收入預計將達到1億元人民幣,比去年幾乎增長70%。
公共平臺市場化運作的模式可謂是一項大膽創新。2002年,新區政府、浦東軟件園、數訊公司三方聯合投資5000萬元成立了浦東軟件技術增值服務平臺,來對園區企業提供信息化支持服務,具體由浦東軟件平臺有限公司(www.sprt.com.cn)負責平臺的運營。簡而言之,就是政府投資控股,由企業運營,然后政府通過“出錢買服務”的方式,讓園內企業以比較低廉的價格得到信息化服務,這就激發了企業的信息化改造動力,并保證了平臺運營方的服務質量。在生物醫藥、創意產業方面,園區同樣成立了相關的平臺,這顯然比簡單的基礎設施優惠要對企業更有幫助。
全球的投資者也為張江的產業集群化趨勢推波助瀾。據園區統計的數字,目前張江已經吸引了各類投資機構58家,直接掌控的投資基金就有近100億元人民幣,間接金額達200億元。為了幫助創業型企業找到資金,張江園區還會定期舉辦投資見面會,在投資者和中小企業之間牽線搭橋。“政府在這方面的工作做得非常到位,當然最終能否吸引到投資,就要看企業自身的能力了。”劉小光說。
截至目前,張江成為了種種趨勢的受益者—產業轉移、留學人員回國創業潮、風險投資熱、中國政府大力支持創新等,并最終形成了多個產業集群。根據園區管委會的統計,2006年,園區企業共實現經營收入531.83億元,稅收39.64億元,出口交貨值179.15億元,這其中,產業集群的作用功不可沒。
張江之憂
目睹了張江的經濟發展奇跡,很多人都會抱著這樣一種情緒來看待它的崛起——欽佩、羨慕并夾雜著敬畏心理。張江高科技園區之所以能夠風頭蓋過其他城市的科技園區,最主要的一個原因就是當地政府支持力度巨大,并且規劃得力,形成了產業集群的先發優勢。
不過,張江面前的道路也絕非一馬平川。在張江的浦東軟件園內一家企業工作的小唐,每天早上八點,就要從城里擠上人滿為患的地鐵趕往張江高科站,然后再換乘一趟公交車到達單位門口。他對此已經習以為常,不過他也坦言,這樣的工作節奏的確很累,但是沒有辦法,因為園區附近“可供購買的住宅樓盤很少,而且價格奇高”。
麻煩還不止于此。另外一些受訪企業人士表示,張江科技園區“是一個創業的好地方,可以安心做企業”,但配套設施還不夠完善,缺少相應的生活、娛樂資源,“看電影必須到陸家嘴,整個張江幾乎看不到像樣的超市”。 漫步在張江寬闊的馬路上,時間久了就會意識到這個問題,路邊連個賣飲料的小亭都沒有,飯店和咖啡館也是難覓蹤跡,只有到了原住民聚集的張江鎮才能感受到商業氛圍。JWT公司大中華區的總裁唐銳濤說,“這里還未能創造出一種宜居的城市環境?!?/p>
同樣的難題也擺在了企業的面前。隨著張江高科技園區在海內外聲名鵲起,這里的辦公成本也水漲船高,目前,園區內的寫字樓租金水平已經和市中心的繁華地帶相差無幾。“2001年我們剛到張江的時候,每平方米每天房租是0.6元,后來漲到0.8元、1.2元,直到現在的2.5元,已經翻了兩番。”劉小光說,“即便如此,軟件園內的租金還是比外面便宜一些,周邊的辦公樓租金已經上升到了每平方米每天3.5元?!?/p>
這其實也并非張江高科技園區獨有的挑戰,而是整個上海都在面臨的問題。對一個有著雄心壯志的城市來說,這絕非一件小事情。一旦企業對于自己想吸引的人才價碼望而卻步,同時認為在這里經營成本太過昂貴的話,張江乃至上海可能會在與國內二線城市的競爭中處于不利地位。
類似的教訓已經發生。今年春天,英特爾(www.intel.cn)投資達25億美元的新芯片工廠選擇了北方海濱城市大連,英特爾大連業務總經理科比#8226;杰斐遜說,公司也曾考慮過上海,在那里英特爾已有根基,早些年還設立了一家封裝廠和研發中心。如果在上海建廠,英特爾可以比較容易地找到供應商。但是大連市開出了令英特爾難以拒絕的優惠條件,并且那里更具成本優勢,大學畢業生的供給也很充足。
直接的危險也在臨近。部分受訪人士透露,已經有浙江、江蘇一帶的產業園區開出了相當優惠的條件,邀請張江的一些優秀企業遷移過去。紐約州立大學教授丹尼斯#8226;弗里德#8226;西蒙說,中國各城市現在的競爭非常激烈,相互間有點你爭我奪的味道。
面對那些雄心勃勃且表現出一定遠見的國內二線城市,張江的管理者是否擁有足夠的技巧和靈活性,在這種面對面的激烈競爭中保持自身對外界的吸引力呢?產業集群是一個潛在優勢,它有利于留住那些萌生去意的企業,因為只有在集群效應顯著的地區,這些企業才能得到長足的發展。
但這還遠遠不夠。一家芯片設計公司的高管說,在張江,同一產業集群內的企業,上下游的合作相對常見,但平行合作還很少,這在某種程度上制約了集群效應的最大化。同時,建設宜居環境已經成為管理者必須考慮的當務之急,這需要解決房價、生活配套設施等一系列棘手的問題。倘若這些問題能夠得到妥善解決,張江無疑將迎來更廣闊的發展機會。

展訊通信有限公司
這家企業所做的事情是要摘取無線通訊領域皇冠上的明珠。
展訊的誕生最早要追溯到1999年的美國硅谷,武平、陳大同、冀晉和范任勇四位中國留學博士在一次午飯的時候,偶爾談起了手機芯片的話題,盡管中國移動已經成為全亞洲最掙錢的公司之一,國內的移動用戶總數也位列全球第一,但該領域的核心技術一直被國外大公司所壟斷,手機芯片則是重中之重,“有機無芯”的現狀讓這幾位留學生感受到了責任,同時也看到了機會,他們決定回國開創一番事業。2001年,展訊在上海張江正式成立。
展訊的傳奇故事就此展開。從公司創立到今天,展訊每年都在擴充,從開始的一層辦公室坐不滿人,到后來2000平米的辦公樓仍然擁擠,截至今天,展訊的員工已經超過500人。期間雖然也屢次發生資金斷裂的危機,但展訊的管理團隊始終保持了堅定的態度,甚至曾經給全體管理層集體停薪。
這種堅持最終贏得了豐厚回報。2002年,公司在2G、2.5G技術上實現全面突破,并很快通過了國際認證并實施產業化,從而打破了國外壟斷的局面。2003年,全球首顆TD-SCDMA芯片在這里問世,2004年展訊又研發了首顆TD-SCDMA/GSM/GPRS雙模手機芯片。2007年6月,納斯達克股市向展訊張開了懷抱,標志著這家中國本土的芯片公司終于完成蝶變。
鼎芯通訊(上海)有限公司
這家IC設計公司盡管仍處于耕耘階段,但它堅信已經勝利在望。
鼎芯公司總裁陳凱同樣是一位歸國留學人士,在創辦鼎芯之前,陳凱曾經在風險投資行業工作多年,有著豐富的投融資經驗,這使得他在創辦企業時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2002年8月,鼎芯在上海張江宣布誕生,它也是中國第一家射頻集成電路芯片設計公司。在創立之初,陳凱便融到了900多萬美元資金,其中包括當地投資機構張江創投的500萬元人民幣。在之后的時間里,又有將近6000萬元投資相繼注入鼎芯。
這家被外界寄予厚望的IC設計公司的發展可謂跌宕起伏。2004年8月,鼎芯成功開發出了中國第一顆射頻芯片,引發了海內外的廣泛關注,《華爾街日報》甚至將其稱為“中國芯片產業白手起家”的樣板。這款芯片主要應用在了小靈通手機上,但后來小靈通產業的迅速衰落使得公司提前實現盈利的目標落空,在投入了大量資金之后,盈利問題成為懸在管理層心頭的一片陰云。
TD-SCDMA將是鼎芯實現跳躍的關鍵。2007年年初,首顆國產TD-SCDMA射頻芯片在鼎芯宣告問世,陳凱稱,公司在TD-SCDMA方面已經做好了充分的技術準備,只等待相關政策的出臺了。一個有利因素是,從今年10月份開始,公司首次實現了收支平衡,它表明鼎芯已經具備了相當的自身造血能力。在解決了資金、技術、經營方面的問題之后,鼎芯已經做好了展翅高飛的準備。
芯原微電子有限公司
從芯片設計服務中賺錢而非賣芯片,使得芯原找到了生存空間。
2001年,當時正處芯片產業的低谷時期,業界對中國的IC企業廣泛不看好。但戴偉民看好大陸芯片產業的前景,2001年底,他從美國回到上海招收了第一批員工開始開發標準單元庫等設計平臺。第二年,芯原公司在上海成立,除了在美國設有研發部門外,芯原在臺灣還設有分公司。
芯原公司定位比較獨特。盡管國內的IC設計公司已經有上百家之多,但真正的第三方設計服務公司并不多見,芯原是行動較早的一家,并且其定位較高,目前芯原已為多家晶圓代工廠提供了標準設計平臺,工藝技術覆蓋0.13μm, 0.15μm, 0.18μm, 0.25μm, 0.35μm、0.6μm。“能否設計出來是我的問題,能否賣出去則是IC設計公司的問題。芯原作為設計服務公司的定位有效地避免了市場風險。”戴偉民說。
這種邏輯保證了芯原公司旱澇保收。在芯原2003年第一次尋找投資時,投資者對設計代工的概念還不明白,但隨著芯原連續三年以每年300%的驚人速度快速增長,公司已經吸引來了包括IDG、聯想投資、英特爾投資等風險投資機構共計2000萬美元的風險投資。
上海火速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這家公司的目標是幫助客戶找到客戶,自身財源自然也就滾滾而來。
劉小光的創業道路幾經周折。1998年,他創立了國內首家網上電腦超市“火速信息網”,之后劉小光將公司的主要業務定為企業信息化相關軟件。2001年,公司開始向網絡營銷的方向轉型,先后簽約代理了3721網絡實名、CNNIC、新浪、搜狐、雅虎、谷歌等公司的產品。
這條道路最終成就了劉小光和他的上?;鹚?。公司的營業額連年增長,2007年,劉小光預計公司的總營收有望達到1億元人民幣,比上一年度增長達70%,在上海乃至華東地區,上?;鹚僖呀浭遣徽鄄豢鄣男袠I領頭羊。僅在企業云集的張江地區,就有將近40%的企業成為上?;鹚俚暮灱s客戶,其影響力可見一斑。
上?;鹚俨⒉桓视谥皇亲鏊说拇?。在這些產品的基礎上,上?;鹚龠M行了一些整合性的創新,從而推出了有自身特色的網絡營銷產品組合,比如HotDMA、HotCRM、HOTCALL、WWA等。今年,上海火速則推出了一站式的網絡營銷服務“產品中國”,用戶可以進行套餐式的營銷方案訂制。該產品推出以后,其銷售業績月環比增長高達30%,已經成為公司的最大亮點業務。
上海浦東軟件平臺有限公司
從提供軟件平臺服務到發展嵌入式系統,這家公司的轉型耐人尋味。
從外表上看,這家坐落在浦東軟件園的軟件公司同其他企業并沒有什么不同,但是查看一下它的成立背景,就可以了解到當地政府的深意:2002年12月,由浦東科技投資有限公司、上海浦東軟件園和上海數迅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共同投資5000萬元,成立的上海浦東軟件平臺有限公司,業務范圍從寬帶上網、企業建站、數據中心、應用軟件開發,到軟件測試和培訓等,不一而足,其主要目的是為了服務張江地區的中小企業,幫助他們以信息化的手段來提升運營素質,
因此,從誕生之日起,贏利并非這家公司的第一要務。為了鼓勵本地中小企業實施信息化改造,浦東政府甚至出臺了一項措施,凡是由浦東軟件平臺有限公司承建信息化項目的本地企業,予以30%的費用補貼?!斑@樣做的意義非常重大?!鄙虾F謻|軟件平臺有限公司總經理陳剛說,“它表明在吸引投資角度,園區已經從提供優惠地價這樣的簡單措施,向提供更優質的技術支持服務轉型。”
在完成了扶植中小企業這個最初的歷史使命之后,浦東軟件平臺公司也開始考慮自身的盈利問題。如何讓國有資產增值,成為陳剛面臨的重要問題,他將公司未來的戰略方向定為嵌入式系統,在梳理了公司內部各種業務之后,正準備大干一場。

盛大網絡發展有限公司
這家中國網絡游戲產業的領頭羊,頂起了張江網絡創意產業的半邊天。
在中國,陳天橋和盛大公司的名氣可能比張江園區還要大,從某種角度而言,這正是張江的優勢之一,有了盛大這顆茂盛的“梧桐樹”,不怕招不來其他的“金鳳凰”。依靠代理網絡游戲起家,盛大公司今天已然成為中國網絡游戲的領頭羊。目前,盛大擁有員工2000多人,其中研發團隊1000多人,在美國、歐洲、日本、韓國均建立了研發機構。截止到2006年底,盛大擁有4.6億的游戲注冊用戶。
盛大也曾走過彎路。2006年,陳天橋下大力氣推廣以“盛大盒子”為核心的數字家庭戰略,但收效并不理想,盛大公司的股價也隨之下跌。意識到問題的盛大調轉船頭,重新將注意力放在了游戲上。根據陳天橋的規劃,下一步盛大將斥資超過30億元,用于網羅國內網絡游戲的優秀資源。其計劃包括金額為10億元“18計劃”、20億元的“風云計劃”,以及后期運營分成的“20計劃”。
第九城市計算機咨詢(上海)有限公司
依靠《魔獸世界》一戰成名,九城幾乎復制了盛大的神話。
在知名度和規模上,第九城市(簡稱“九城”)和盛大尚無法同日而語,但在單個游戲的火爆程度上,九城則占據了上風——《魔獸世界》是當前最受中國游戲玩家鐘愛的網絡游戲,今年10月初,九城和美國暴雪娛樂公司宣布,《魔獸世界》游戲同時最高在線人數達到了80萬,是自該游戲2005年6月發布以來的最高水平?;ㄆ焱顿Y分析師詹森#8226;布魯申科預計,2007年第四季度該游戲的收入估計可達到4980萬美元。
這款游戲的持續火爆意味著,九城衣食無憂的日子也將持續相當長的時間。不過,收入模式單一已經成為九城的最大威脅。根據其今年第二季度財報,《魔獸世界》帶來的收入依然超過九城總收入的90%,但隨著網絡游戲利潤下滑,該季度九城凈利潤比今年第一季度下降了23%,比去年同期則下降了40%。
提高自主產品研發能力已經是當務之急。目前,《快樂西游》是一款完全由九城自主開發的網絡游戲,但九城還需要加快腳步,畢竟,從長遠角度來看,這才是九城以及盛大構筑自己互動娛樂王朝的重要基石。
以信息技術提升張江
專訪上海浦東新區信息化委員會主任楊新民
《互聯網周刊》:近年來,張江在發展高新技術方面取得了非常顯著的成績,相關產業化也有很大成果,信息化在其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楊新民:從地方政府提出的“聚焦張江”戰略來說,信息化對于這個區域的經濟發展推動作用也是比較顯著的。2007年,張江高科技園區著力加強環境、服務、配套設施三方面的建設,尤其是提出了要滿足園區企業對信息化建設方面的需求。
張江鎮已經被上海市信息委正式列為“上海市城鎮信息化試點單位”,準備用3~4年的時間打造“數字張江”,讓特色的信息化工作成為宣傳展示張江的又一平臺。
《互聯網周刊》:當前,國內各個城市對于投資的爭奪日益激烈,這種競爭已經不局限于稅收優惠、土地優惠的層面,而是上升到了對企業的技術支持服務高度。對于園區內的企業,管理部門提供了哪些信息化方面的幫助和支持?
楊新民:由政府參與投資組建的上海浦東軟件平臺,可以為各類中小企業提供信息化服務,服務范圍涵蓋了整個張江園區,甚至擴展到整個浦東新區。在浦東創新港內,還有一個科委立項的知識產權平臺,也是幫助中小企業進行相關咨詢的,物理平臺和軟件平臺模塊已經搭建好了,現在在做軟件集成,爭取在年底試運行。
還有一個途徑,就是通過個別企業和園區的服務提供商,包括園區創新服務中心等,我們指導并資助他們的信息化平臺建設,來提高他們對園內企業的服務能力。
今年10月19日,張江還專門舉辦了一場信息化與企業自主創新論壇,本地企業參加非常踴躍。
《互聯網周刊》:在資金支持方面有沒有具體的措施?
楊新民:從資金投入角度來講,其他園區基本上沒法跟張江比,比如上海的科技發展基金、引導基金,大部分都集中在張江,因為大家都看好張江,所以信息化資金也會向這里傾斜。比如張江生物醫藥基地最近申請承擔了一個項目,主要內容就是為園區的生物醫藥企業搭建信息化平臺。同時,我們經常請專家來幫本地企業進行咨詢審核,包括知名的國家863的首席專家,專家費都是政府出,不讓企業出一分錢。
《互聯網周刊》:建設信息化型的科技園區,對我國的經濟發展有什么意義?
楊新民:上次北京大學路風教授到張江來,他講到,是不是我們國家的未來都要看這些開發區、高新技術區?如果在5~10年內全國能夠冒出一兩個像硅谷這樣的園區,每個園區能夠有50家、100家上市企業,那么國家的經濟總量、經濟質量就大大提高了。我們現在還在起步階段。
張江的光榮與夢想
要想成為下一個硅谷,張江必須要充分調動自己的熱情,投入到下一場更具競爭氣氛的賽事中去。
昔日寂靜偏遠的張江如今熱鬧非凡。每逢上下班高峰時間,上海輕軌2號線終點站張江高科站便人潮洶涌,日均客流量在四五萬人次,最高時曾達到8萬人次。大量世界頂級跨國公司的進入,以及集成電路、軟件和創意等產業集群的興起,使得張江的經濟發展水平已經今非昔比。
說起張江的成功故事,這里的管理者和企業高管都如數家珍。同國內的其他園區相比,張江無論從經濟總量、企業素質、經營管理水平上都位居前列,在外界眼里,張江已然被鍍上了一層代表榮耀的光環。
張江無疑已經具備了“下一個硅谷”的早期雛形。截至2006年年底,張江園區累計吸引外商投資額達94.36億美元,注冊企業4862家,其中大多數為面向高科技領域的企業,既有本地的大量小企業,又有AMD、霍尼韋爾、SAP等跨國企業,在這些企業的周邊,散落著復旦大學張江校區、上海中醫藥大學等高等院校,以集成電路、軟件、生物制藥、創意產業等為代表的集群經濟則是這里的亮點。
這些絕對是值得驕傲的地方,不過,對于這樣一個代表中國高科技園區頂尖水平的試點來說,張江決不能停留在功勞簿上,它還遠遠沒有取得與中國臺灣的新竹乃至硅谷平起平坐的地位,激烈的園區競爭促使它必須更上一層樓。
缺少重量級的超大型企業依然是制約張江發展的一個障礙。被視為世界IT產業中心地帶的美國硅谷自從創建至今已有近50年的歷史,仍然生機勃勃,常盛不衰。這里有7000多家高新技術公司的總部,世界上最大的 100 家高新技術公司中,有20家在硅谷。反觀之,張江地區的企業大多還處于創業的初期階段,真正成長起來的大企業屈指可數—當然,聯系到張江只有15年的歷史,也許我們還需要更多的時間。
在投融資環境上的差距也比較懸殊。美國有600多家大型風險投資公司,而其中的一半都在硅谷?!肮韫鹊某晒?,首先在于其運行機制:即強大的資本和富有野心的創業者的緊密結合?!泵劳o線總裁王維嘉說。張江高科已經聚集了一批風險投資家,他們一直在尋找合適的投資機會,但是對于創業者來說,融資的難度依然不小,熟悉和了解風險資本家及其運作模式是融資成功的一個關鍵前提。除此之外,創業者在與風險資本家接觸的過程中,在專業化程度、堅韌精神方面也有待提高。
同時外部挑戰也在不斷加劇。上海的地價持續上升,高科技行業員工薪酬在中國內地處于最高的水準(和北京、深圳平齊),這給創業型的公司帶來了巨大的成本壓力。一位臺商表示,大陸的沿海地區經過20多年的發展已經日趨成熟,但土地、人力、物力成本也跟著上升,這對創業型企業來說,多少失去了原來的優勢,許多投資者開始把目光落在同樣能提供優惠政策、成本更低的內陸城市以及越南、菲律賓這樣的東南亞國家。
要想保持張江的魅力,這就需要充分激發當地產業集群經濟的活力。從芯片業的白手起家到網游業的稱霸,從生物制藥的碩果到軟件企業的發跡,張江的產業集群經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放大效應,張江園區下一步的建設重點,應該超越基礎設施建設、服務集成和招商引資階段,進入更高層次的服務增值階段。盡管面臨重重阻礙,但是有一點是毫無疑問的:中國的高新技術產業正處于上升之勢,而張江園區理所當然是這其中一個最值得關注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