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艱險,但是李東生和TCL依然在一條正確的道路上。能否從人事的動蕩中找到一線新的生機,這才是TCL今天的重點。
10月15日,TCL集團股份有限公司(000100.SZ)和TCL多媒體(1070.HK)發布公告,此前剛剛離開TCL電腦的楊偉強褪下自己同TCL(www.tcl.com.cn)的最后一層關系,被免去TCL集團副總裁的職務。這位當年叱詫一時的PC少帥,正式離開TCL,而這應該是TCL高層更迭的一個章節。
由于此前楊偉強離開TCL電腦已為外界所知,因此,楊偉強離開TCL集團以及此前從飛利浦亞太區空降而來的梁耀榮接任TCL集團高級副總裁,均在業界的預期當中。但是,此前一直備受TCL內外看重的嚴勇離任TCL高級副總裁,讓人備感意外。在嚴勇之前,TCL公司的創業元老胡秋生、呂忠麗等人之后,TCL的高層人事變化再成關注的焦點。
絕對不能統統歸罪于李東生在3年前的戰略選擇。時至今日,似乎也難以為TCL找到一條更具實質意義的擴張路徑,除非茍安于中國市場一隅。“國際化戰略并沒有走錯。”李東生亦如此表示。人禍亦需人治來解,或許TCL能從今天的人事動蕩當中找到一線機會。

換人
7月25日,TCL集團對外宣布,TCL電腦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楊偉強因“個人原因”辭職,此事讓困境中的TCL再成焦點。此前一直不溫不火的TCL電腦最近兩年在業界少有聲音,整個全球電腦市場已經演變為戴爾(www.dell.com.cn)、聯想(www.lenovo.cn)、惠普(www.hp.com.cn)和宏(www.acer.com.cn)四強爭斗的格局,TCL電腦似乎退出了主流競爭者的舞臺。
對于此次楊偉強出走的原因,最普遍的觀點是認為,楊偉強因為電腦業務長久沒有得到集團的支持,不久前的引資又告失敗,虧損嚴重的TCL為了扭虧和重組歐洲彩電業務的投入達9000萬元之巨,令TCL集團資金吃緊,也直接波及到了TCL電腦業務。
楊偉強不甘如此沉寂下去,因此選擇出走。在楊偉強離開之后,TCL集團高級副總裁趙忠堯出任TCL電腦董事長,任命原集團財務管理中心財務管理部部長楊建榮接任總經理一職。由此也完成了電腦業務高層團隊的更替。
此次集團高層調整,楊偉強卸任集團副總裁在意料當中,而嚴勇的離任多少有些意外。在TCL的高管當中,嚴勇是為數不多的空降兵,國際背景深厚的嚴勇此前一直是TCL集團研究發展戰略的核心成員,而TCL國際化的多次關鍵性的戰役當中,嚴均有參與。
兩個月前辭去TCL電腦公司總經理職務的楊偉強卸任集團副總裁早在業界預料之中,而嚴勇此次離任高級副總裁職務,則顯然是TCL“歐洲重組后遺癥”的延續。在TCL歐洲業務陷入困境之后,嚴勇一度是TCL歐洲業務的負責人。但是,媒體分析,嚴勇的離任正是因為TCL歐洲業務潰敗的緣故。
TCL一直想要打開的國際市場似乎也成為了TCL高管的滑鐵盧,在嚴勇之前,萬明堅等多位高管也均因此而落敗。舊人去,新人來。9月18日,TCL集團公告稱,前飛利浦(www.philips.com.cn)消費電子執行副總裁梁耀榮將會加盟TCL。梁此前曾經在飛利浦工作了28年之久,2007年4月才宣布退休。
在正式加盟TCL之前,TCL與梁耀榮的合作早已開始。TCL多媒體曾經為飛利浦從事平板電視代工,而在4月從飛利浦退休之后,梁耀榮便已經出任TCL顧問一職。
梁耀榮任職TCL高管的消息甫一出臺,就有分析人士認為,梁耀榮的上任或許將預示著TCL與飛利浦之間將會有更加緊密的合作,比如資本方面的聯姻,比如進一步引入飛利浦投資,甚至是將彩電業務出售給飛利浦。
在目前,飛利浦持有TCL集團6.3%的股份,并同時在TCL集團占有董事會席位。但是,TCL方面已經明確否認絕無可能出售TCL多媒體給飛利浦。由此看來,梁的加盟更加像是TCL人才戰略的一個轉變。這應該看作是李東生進一步尋找最優高層組合的一個舉動。
TCL需要更混血
因為幾乎同時發起的國際并購,聯想與TCL是經常被人拿來對比的兩家中國公司,但是在跨國并購兩年之后,兩家公司的命運并不完全相同。而今,聯想已經完成扭虧重任,實現盈利,初步宣告國際化整合的成功。相比聯想,李東生和TCL明顯有些準備不足。
“在并購之后,聯想的高層治理方面做得要比其他公司更好一些。”易凱資本CEO王冉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如此表示。
楊元慶本人舉家遷往美國,從曾經的競爭對手戴爾公司聘任阿梅里奧出任新聯想的CEO,并且也帶來多位戴爾的高管出任市場及渠道的負責人。實施國際化并購后的聯想引入了新的戰略投資者,將更多的投資人士引入董事會,而聯想集團的本土高層更多的是主動融入到國際化的氛圍當中,甚至不惜讓劉軍等人去國外短暫學習。這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聯想、IBM電腦業務整合的成功,與之相比,TCL和李東生在這一方面似乎做得并不夠。
無論是整合阿爾卡特(www.alcatel.com.cn)的手機業務還是整合湯姆遜(www.thomson.com.cn)的彩電業務,在起初李東生均是以TCL本土成長起來的高層為主。手機業務當中,萬明堅之后為袁信成,袁信成之后由劉飛接任。袁信成由于熟悉彩電業務,長于渠道建設,希望自建TCL渠道,而劉飛上任之后則將TCL自建以及其他渠道統統砍掉。
彩電業務的高層更換則更加頻繁,胡秋生、趙忠堯以及李東生自己均多次反復嘗試之后才找來在飛利浦工作20多年的梁耀榮。高管更迭頻繁的直接后果是戰略的不統一、不延續,趙忠堯從市場起步,而胡秋生更多是從研發著眼,一來一去,李東生原先許諾的18個月扭虧的計劃也再無從談起。
而聯系到另外一家華人企業明基公司在與西門子手機業務的跨國并購當中的表現也似乎有此特點,作為董事長的李耀也并沒有充分重視跨國整合的艱難程度,最終敗在兩家公司的文化和業務整合上。
找不到合適的人才對于TCL來說的確是一個致命的問題。對于TCL多媒體的CEO人選,李東生也一再表示,擁有海歸背景或跨國企業操作經驗的人選最合適,而內部真正可供選擇的對像少之又少。
梁耀榮是一個真正值得期待的人物,有業內人士如此評價。有別于此前的彩電業務負責人,梁耀榮真正具有國際化市場經驗,而且也熟悉彩電市場,因此在TCL內部有人將其視為彩電業務的“真命天子”。而對于TCL來說,梁耀榮的到來真正開啟了TCL延聘國際化團隊出任其業務最高層的時代,雖然依然艱險,但畢竟仍在正確的道路上。